第四节 HACCP体系实施
一、HACCP七原理
在HACCP中有七条原理作为体系的实施基础,它们分别是:①进行危害分析。②确定关键控制点(CCP)。③建立关键限值。④建立关键点的监控系统。⑤建立纠正措施,以便当监控表明某个特定关键控制点(CCP)失控时采用。⑥建立验证程序,以确认HACCP体系运行的有效性。⑦建立有关上述原理及其在应用中的所有程序和记录的文件系统。
二、HACCP体系实施的前提
HACCP体系的实施应具备以下前提条件:①企业最高管理层认可。一个成功的HACCP体系需要企业管理层的足够人力、物力、财力支持。②人员有效的培训。③设备状况良好并得到很好维护。④建立产品回收机制。⑤有客户投诉处理机制。⑥产品的识别代码(标签要求)。⑦行业GMP得到满足。⑧SSOP文件规范执行。
三、HACCP体系实施的基本步骤
根据HACCP的7个原理,食品企业制订HACCP体系实施计划。在具体操作实施时一般可细分为13个步骤。
步骤1:成立HACCP计划拟订小组
在拟订计划时,需要事先收集资料,了解、研究、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控制办法,熟悉HACCP的支撑系统。
HACCP计划拟订小组至少由以下人员组成:
(1)质量保证与控制专家,可以是质量管理者、微生物学和化学的专家、食品生产卫生控制专家。
(2)食品工艺专家,对食品生产工艺、工序有较全面的知识及理论基础,能了解生产过程中常发生哪些危害及具体解决办法。
(3)食品设备及操作工程师,对食品生产设备及性能很熟悉,懂得操作和解决设备发生的故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其他人员,如原料生产及植保专业人员,储运、销售人员,公共卫生管理者等。
HACCP计划拟订小组成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具备足够的岗位知识。
步骤2:描述产品
对产品(包括原料与半成品)的特性、规格、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描述,尤其对下列内容要作具体定义和说明:
(1)原辅料(商品名称、学名、特点)。
(2)成分(如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等)。
(3)理化性质(水分活度、pH值、硬度、流变性等)。
(4)加工方式(加热、冷冻、干燥、盐糖渍等到何种程度)。
(5)包装方式(密封、真空、气调等)。
(6)储藏、销售条件(温度、湿度等)。
(7)储存期限(保质期、保存期、货架期等)。
产品描述举例见表4-1。
表4-1 产品描述举例
步骤3:确定最终产品用途及消费对象
食品的最终用户或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期望即为产品的用途。应确定最终消费者,特别是要关注特殊消费人群,如儿童、老人、妇女、体弱者等;使用说明书要说明适合哪一类消费人群、食用目的、食用方法等;将有关内容填入HACCP计划表表头的相应位置。
步骤4:编制流程图
编制流程图是一项必需的、基础性的工作。流程图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应包括所有操作步骤,依次标明,不可含糊不清。编制一个完整的HACCP流程图必须提前收集以下技术数据资料:
(1)原辅材料的组分、微生物、化学、物理数据资料。
(2)车间及设备布局、水电气供应等。
(3)所有工艺流程次序。
(4)所有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工艺细节要求(时间、温度变化等)。
(5)产品再循环再利用路线。
(6)设备设计特征。
(7)清洁和消毒操作的有效性。
(8)环境卫生、人员卫生习惯。
(9)人员进出与工作路线、潜在的交叉污染路线。
(10)储运与销售条件、消费者使用说明。
图4-2是流程图示例。
图4-2 流程图示例
步骤5:流程图现场验证
将流程图的每一步操作与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比较,如有不相符之处,必须加以调整修改,以确保流程图的准确性、实用性、完整性。
步骤6: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危害分析是HACCP最重要的一环。危害分析强调要对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分类、程度等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对食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危害都要有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采取措施,能排除或减少危害的出现,使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针对不同危害种类所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如下:
(1)微生物类:
①原辅材料:半成品的无害化生产、加强清洗、消毒、冷藏、快速干燥、气调保鲜;
②加工过程:调整pH值、控制水分活度、添加防腐剂、防止人流和物流交叉污染等;
③储运过程:包装物符合要求、运输过程防止损坏等。
(2)化学污染类:严格控制产品原辅材料的卫生,防止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不添加有害、不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的添加剂;防止储运过程中有毒化学物质的产生。
(3)物理类:原辅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原料严格检测、妥善保存等。
步骤7: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有一定危害就要设为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判定的一般原则如下:
(1)在某点中存在SSOP无法消除的明显危害。
(2)在某点中存在能够将明显危害防止、消除或降低到允许水平以下的控制措施。
(3)在某点中存在的明显危害,通过本步骤中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实施,将不会再现于后续的步骤中;或者在以后的步骤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
(4)在某点中存在的明显危害,必须通过本步骤中与后序步骤中控制措施的联动才能被有效遏制。
步骤8:确定各CCP的关键限值(CL)
关键限值(CL)是在对产品全过程的分析研究、实验结果、科学理论指导、操作意见汇总的基础之上确定的,它直观合理、容易监测、可操作性强、方便实用,可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快速监控。关键限值(CL)必须是可见的或可测量的,如时间、温度、pH值等;关键限值(CL)必须是有效的,能控制关键危害。
步骤9:建立各CCP的监控制度
关键监控点监控对象,若酸度是CCP,则pH值就是监控对象;若温度是CCP,则监控对象就是加工或储运的温度;若蒸煮或加热、杀菌是CCP,则温度与时间就是监控对象。监测方法一般有在线(生产线上)检测和不在线(离线)检测两种。在线检测可以连续地随时提供检测情况,如温度、时间的检测;离线检测是离开生产线的某些检测,可以是间歇的,如pH值、水分活度等的检测。与在线检测比较,离线检测稍显得有些滞后,不如在线检测那么及时。
应为每一个CCP设立一个能控制的监控体系,最好是连续、现场控制等,如温度记录仪等。
步骤10:建立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包括:
(1)列出每个关键控制点对应的关键限值。
(2)寻查偏离的原因、途径。
(3)为纠正偏离所采用的措施。
(4)启用备用的工艺或设备。
(5)对有缺陷的产品应及时处理(返工或销毁)。对经过返工程序的食品,其安全性要经评估,无危害性的才可以流入市场。
(6)如果反复偏差,应重新设计加工过程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步骤11:设立验证程序
设立验证程序的目的如下:考察HACCP系统和它的记录、偏差和产品处理,验证CCP是否保持在受控状态,HACCP计划的适宜性、实际操作的一致性,体系对危害控制的有效性。
步骤12:建立记录保存和文件归档制度
HACCP体系的每一个步骤和相关的每一个行为都要求有翔实的记录,并有效地保存下来。冷藏产品记录,至少保存一年;冷冻或货架期稳定的产品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其他说明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科学评估结果,至少保存两年。记录应归档放置在安全、固定的场所,便于查阅。记录应由专人保存,采用档案化保存,有严格的借阅手续。
记录包括SSOP实施的记录、书面的危害分析、书面的HACCP计划、HACCP实施的记录、CCP监测记录、纠偏措施记录、验证和确认记录等。表4-2是HACCP计划表示例。
表4-2 HACCP计划表示例
步骤13:回顾HACCP计划
HACCP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需要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发生以下变化时:原料、配方发生变化;加工体系发生变化;工厂布局和环境发生变化;加工设备改进;清洁和消毒方案发生变化;重复出现偏差或出现新危害、有新的控制方法;包装、储运、销售体系发生变化;市场反馈信息表明有关产品的卫生或变质等风险。
HACCP计划包括:HACCP计划手册内容封面(名称、版次、制定时间)、背景材料(厂名、厂址、卫生注册编号)、厂长颁令、工厂简介、工厂组织结构图、HACCP小组名单及职责、产品加工说明、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图、危害分析工作单、HACCP计划表、验证报告、记录空白表格、培训计划、培训记录、SSOP文本、SSOP有关记录、HACCP体系建立的依据GMP、适用范围、产品品种、体系文件构成、定义和术语、各类图表、所有文件清单和编号、文件控制说明等。
以上13个HACCP实施过程中前5个步骤为预备步骤,是准备阶段,需要预先完成;步骤6~9是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办法;步骤10~13是HACCP计划的维护措施的建立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