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茜草科 Rubiaceae
草本、灌木或乔木,有时藤本。枝有时具刺。叶对生或轮生,单叶,全缘,托叶多形,在叶柄间或在叶柄内,有时和正常叶同形,甚至联合成鞘,宿存或脱落。花单生或形成各种花序,如头状、伞房状等;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有时稍两侧对称;萼筒与子房合生,檐部为不明显的杯状或筒状,有些萼片有时扩大成花瓣状;花冠合瓣,呈筒状、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辐射状,常4~6裂,少见更多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且互生,生于花冠管部或喉部,少数2枚;子房下位,1至多室,通常2室,每室有1至多枚胚珠。蒴果、浆果或核果;种子多样,有些具翅,多数有胚乳。
约660属,11150多种,广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有97属,701种,大部分分布于西南至东南部,西北部和北部极少;浙江有27属,53种,1亚种,13变种;杭州有16属,22种,1变种。
本科有些种可入药、作染料或者供观赏,少数种的木材可用作家具或农具。
分属检索表
1.鸡仔木属Sinoadina Ridsdale
小乔木至中乔木。顶芽卵圆形,不育小枝的顶芽缺失或不久脱落,侧芽埋于周围膨大的皮层内,仅露出顶端。单叶对生;托叶窄三角形,着生于叶柄间,早落。头状花序圆球状,通常7~11朵,再组成单总状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小苞片呈线形或线状棍棒形;花萼筒短,萼檐5裂,裂片短而钝,密被柔毛,宿存;花冠高脚碟状或窄漏斗状,外面具短柔毛,5裂,裂片在蕾期呈镊合状;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短,花药基着;子房下位,2室,每室具4~12枚胚珠,花柱长伸出,柱头倒卵球形。蒴果室间、室背4瓣裂,残存花萼留附于中轴上;种子两端具翅。
1种,分布于我国、日本、缅甸、泰国;浙江及杭州也有。
鸡仔木(图3-61)
图3-61 鸡仔木
Sinoadina racemosa(Siebold & Zucc.)Ridsdale——Adina racemosa(Siebold &Zucc.)Miq.
落叶乔木,高达10m。小枝红褐色,具明显皮孔。叶片坚纸质或亚革质,宽卵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7~15cm,宽4~9cm,先端渐尖至急尖,基部圆形、宽楔形或浅心形,有时稍偏斜,边缘多少浅波状,幼时上面具柔毛,下面脉腋内具簇毛,有时沿脉疏被毛,侧脉7~10对,网脉明显,叶柄长1.5~5cm,被短柔毛,后渐脱落;托叶有时2浅裂,裂片通常近圆形。头状花序;花序梗密被短柔毛,后渐脱落;花萼筒密被柔毛;花冠淡黄色,长约5mm,密被短柔毛,裂片卵状三角形。蒴果倒卵状楔形,长4~5mm,具稀疏柔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见于余杭区(中泰)、西湖景区(飞来峰),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山坡谷地及溪边林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台湾、云南;日本、缅甸、泰国也有。
2.香果树属Emmenopterys Oliv.
落叶乔木。叶对生,具柄;托叶三角状卵形,着生于叶柄间,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圆锥状花序;花萼小,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有些花的1枚萼裂片扩大成花瓣状,具长柄,较迟脱落;花冠漏斗形,有茸毛,顶端5裂,裂片在蕾期呈覆瓦状;雄蕊5枚,与花冠裂片互生,内藏;花盘环状;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多枚胚珠,花柱线形,柱头全缘或2裂。蒴果木质,成熟后裂成2瓣;种子极多数,细小,周围有不规则的膜质网状翅。
仅1种,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浙江及杭州也有。
香果树(图3-62)
图3-62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m。小枝红褐色,圆柱形,具皮孔。叶片革质或薄革质,宽椭圆形至宽卵形,长6~20cm,宽4~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内有柔毛,有时全面被毛,中脉在上面略平或凹陷,在下面隆起;叶柄长2~7cm,光滑或疏被毛。聚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大型圆锥花序,通常3次分枝;花大,具短梗;花萼近陀螺状,长约5mm,裂片长约为花冠的1/3,宽卵形,有一萼片变异为花瓣状,结实后仍宿存;雄蕊生于花冠的喉部稍下,花丝纤细,花药背着,内藏。蒴果近纺锤形,长2~5cm,具纵棱,成熟时红色;种子多且细小,具翅。花期8—9月,果期10—11月。2n=76。
见于余杭区(鸬鸟),生于山坡谷地及溪边、路旁林中的阴湿地。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云南。杭州新记录。
材用,也是很好的园林观赏树种。
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
攀援状或直立灌木。叶对生或数叶轮生;托叶位于叶柄间,单生或成对,常脱落。花组成顶生及各式排列的聚伞花序;萼筒长圆形或陀螺形,萼檐5裂,有些花的其中1枚萼裂片扩大成花瓣状,具柄。花冠漏斗状,花冠管长,外面常被伏柔毛,喉部有长柔毛,顶端5裂,裂片在花蕾时呈镊合状;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极短,花药背着,内藏;花盘环形或肿胀;子房下位,2室,每室胚珠多数,着生于肉质、盾形的胎座上,花柱丝状。浆果近球形或近椭圆球形,顶端留有环纹或冠以宿存的萼裂片;种子多数,极小,种皮有小窝孔,胚乳丰富,肉质。
约20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岛屿;我国约有29种;浙江有2种;杭州有1种。
大叶白纸扇(图3-63)
图3-63 大叶白纸扇
Mussaenda shikokiana Makino——M.esquirolii H.Lév.
直立或攀援落叶灌木,高1~3m。小枝、叶柄、叶背、托叶、花序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外面均被平伏柔毛。叶对生,叶片膜质或薄纸质,宽卵形或宽椭圆形,长8~20cm,宽5~12cm,先端渐尖至短渐尖,基部长楔形,全缘,中脉在上面稍隆起,下面明显隆起,侧脉7~9对;叶柄长1~4cm;托叶卵状披针形,顶端通常2裂。花组成伞房式聚伞花序,疏散;花具短梗,萼筒陀螺形,萼檐裂片披针形,花瓣状萼裂片白色,倒卵形,长3~4cm,宽1~2cm;花冠黄色,长1~1.3cm,裂片卵形,内有金黄色柔毛。浆果近球形,直径约为1cm,被疏柔毛,顶端具环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2n=22。
见于西湖区(留下),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溪边、路旁及林下灌丛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日本也有。
4.茜树属Aidia Lour.
无刺灌木或乔木。叶对生,具柄;托叶在叶柄间,离生或基部合生。聚伞花序腋生,或与叶对生,或生于无叶的节上,很少顶生;花两性,无梗或具梗;萼筒杯形或钟形,檐部稍扩大,顶端5裂,裂片常小;花冠高脚碟状、漏斗状,外面通常无毛,喉部有毛,花冠管圆柱形,花冠裂片5枚,稀4枚,旋转排列,开放时常外反;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极短或缺,花药背着,长圆球形或线状披针形,伸出;子房2室,胚珠每室多数,沉没于肉质的中轴胎座上,柱头棒形或纺锤形,2裂。浆果球形,通常较小,平滑或具纵棱,内具多粒种子;种子形状多样,常具角,并与果肉胶结,种皮薄。
50多种,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亚洲南部、东南部至大洋洲;我国有7种,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浙江有1种;杭州有1种。
亨氏香楠(图3-64)
图3-64 亨氏香楠
Aidia henryi(E.Pritz.)T.Yamaz.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小枝光滑,具皮孔。叶对生;叶片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4cm,宽2~5cm,先端渐尖至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具光泽,下面脉腋内具簇毛,中脉侧脉两面均隆起,侧脉6~8对;叶柄长一般不超过1cm;托叶披针形,长4~8mm,早落。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生于无叶的节上;花序梗粗壮,长通常不超过1cm;各级花序轴略具柔毛;花萼长约4mm,萼筒陀螺形,萼檐4裂;花冠黄白色,长约1cm,内面喉部具白色柔毛,4裂,裂片长圆形;花药全部露出;花柱长,柱头2浅裂。浆果近球形,直径为5~6mm,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1月。
见于西湖区(龙坞),生于海拔160~500m的山坡谷地及溪边路旁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台湾、云南;日本、泰国、越南也有。杭州新记录。
Flora of China认为本种的范围界定大致与《中国植物志》中的茜树A.cochinchinensis的范围相当,而真正的 A.cochinchinensis Lour.只产于海南和云南,其花萼及花冠5裂。故而《浙江植物志》中记载的茜树 A. cochinchinensis应归为本种。
5.龙船花属Ixora L.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圆柱形或具棱。叶对生,很少3枚轮生,具柄或无柄;托叶在叶柄间,基部阔,常合生成鞘,顶端延长或有芒尖。花具梗或缺,排成顶生稠密或扩展的、伞房花序式或三歧分枝的聚伞花序,常具苞片和小苞片;萼筒通常卵圆形,萼檐裂片4枚,罕有5枚,宿存;花冠高脚碟形,喉部无毛或具柔毛,顶部4裂,罕有5裂,裂片短于花冠管,扩展或反折,芽时旋转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短或缺,花药背着,2室;花盘肉质,肿胀;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线形,柱头2裂。核果球形或略呈压扁形,有2条纵槽,革质或肉质,有小核2枚,小核革质,平凸或腹面下凹;种子与小核同形,种皮膜质。
300~400种,大部分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非洲、大洋洲,热带美洲较少;我国有19种;浙江有1种;杭州有1种。
龙船花
Ixora chinensis Lam.
常绿灌木,无毛。小枝初时深褐色,有光泽,老时呈灰色,具线条。叶对生,有时由于节间距离极短几成4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2cm,宽3~5cm,顶端钝或圆形,基部短尖或圆形;中脉在上面扁平,略凹入,在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8条;叶柄极粗短或无;托叶基部阔,合生成鞘形,顶端渐尖,比鞘长。花序顶生,多花,具短花序梗;萼筒长1.5~2mm,萼檐4裂,裂片极短,长0.8mm,短尖或钝;花冠红色或红黄色,顶部4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扩展或外反;花丝极短,花药长圆球形,基部2裂;花柱短伸出花冠管外,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双生,中间有1条沟,成熟时红黑色;种子长、宽均为4~4.5mm,上面凸,下面凹。花期5—7月。2n=22。
区内有栽培。原产于我国南部至东南亚;世界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供观赏。
6.栀子属Gardenia J.Ellis
灌木至小乔木。叶对生或3枚轮生;托叶生于叶柄内,基部常合生。花大,白色或淡黄色,常芳香,单生或很少排成伞房花序,腋生,稀顶生;萼筒卵形或倒圆锥形,具棱,宿存;花冠高脚碟状或管状,5~11裂,裂片广展,花蕾时旋转状排列;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背着,内藏;花盘环状或圆锥状;子房1室,胚珠多数,生于2~6个侧膜胎座上;柱头棒状。果革质或肉质,具有纵棱;种子多数,常与肉质的胎座胶结而成一球状体,种皮膜质至革质,有角质的胚乳。
约2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5种;浙江有1种,1变种;杭州有1种,1变种。
1.栀子(图3-65)
图3-65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
常绿灌木,高可达2m。小枝绿色,圆柱状,密被垢状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4cm,先端短尖,全缘,基部楔形,上面光亮,仅下面脉腋簇生短毛;托叶膜质,基部全成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芳香;花梗极短;花萼长2~4cm,顶端5~8裂,萼筒倒圆锥形,裂片线状披针形,长1.5~2.5cm;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2~4cm,顶端5至多裂,裂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丝短,花药线形;花柱粗厚,柱头扁宽。果橙黄色至橙红色,通常卵球形,长1.5~3cm,有5~8条纵棱。花期5—7月,果期8—11月。2n=22。
区内常见栽培和野生,生于山谷溪边及路旁林下灌丛中或岩石上,或栽培于房前屋后。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四川、台湾、云南;不丹、柬埔寨、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也有;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花香浓郁,供观赏;果实入药,也可作黄色染料。
1 a.白蟾(图3-68)
图3-68 白花蛇舌草
var.fortuniana(Lindl.)Hara
与原种主要区别在于:本变种花重瓣。
原产于我国和日本;我国各地常见栽培。
花大而重瓣、美丽,栽培作观赏。
7.蛇根草属Ophiorrhiza L.
草本或半灌木。茎直立、倾斜或匍匐,节上生根。叶对生,具柄;托叶短小,着生于叶柄内,早落。花组成顶生或腋生的二歧或多歧的聚伞花序,常偏生于花序分枝的一侧;萼筒短,陀螺形或近球形,通常具棱或槽,萼檐5裂,裂片小,宿存;花冠漏斗状或管状,顶端5裂,裂片短,在蕾期呈镊合状;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喉部以下,花药背着,基部2裂;花盘大,肉质,环形或圆柱形;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多枚胚珠,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扁,革质,宽倒心形或僧帽状,中部为萼筒所包围,顶端宽2瓣裂;种子小,具棱,种皮脆壳质。2n=22,偶有报道为2n=44。
约2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国约有72种;浙江有2种;杭州有1种。
日本蛇根草(图3-66)
图3-66 日本蛇根草
Ophiorrhiza japonica Blume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cm。茎直立或基部平卧,褐色,圆柱形,密被柔毛,幼枝具棱。叶对生,膜质或薄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2.5~8cm,宽1~3cm,顶端急尖或略钝,基部楔形、宽楔形至圆形,全缘,干后上面褐色,被稀疏短粗毛,下面红褐色,沿脉被短柔毛,侧脉7~9对,连同中脉在上面略平坦,下面凸起;叶柄长0.6~2.5cm,密被柔毛。聚伞花序顶生,二歧分枝,密被柔毛;小苞片线形,疏被柔毛;萼筒宽陀螺状球形,外面密被柔毛,萼檐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冠白色,漏斗状,稍具棱,长1~1.4cm,裂片三角状卵形,内面密被微茸毛;雄蕊内藏。蒴果僧帽状,长3~4mm,宽7~10mm;种子细小,有棱。花期11月至翌年5月,果期5—10月。
见于余杭区(鸬鸟、中泰),生于海拔150~1300m的山坡谷地及溪边路旁的林下阴湿地或岩石上。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云南;日本、越南也有。杭州新记录。
8.耳草属Hedyotis L.
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直立或蔓生。茎圆柱形或四棱形。叶对生,稀轮生;托叶分离或基部联合,有时合生成一鞘,顶端有齿裂或刚毛。花小,组成顶生或腋生、开展或稠密的聚伞花序,很少组成其他花序或单生;萼筒形状多样,萼檐顶端通常4~5裂,少有2~3裂或平截,宿存;花冠管状、漏斗状、高脚碟状,顶端4~5裂,少有2~3裂,裂片在蕾期镊合;雄蕊和花冠裂片同数,花药背着;花盘通常小;子房下位,2室,胚珠每室有数枚至多枚,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小,果皮膜质、脆壳质或革质,不开裂、室背开裂或室间开裂,内有种子2至多粒,少有1粒;种子具棱,种皮平滑或具窝孔。
约420种,产于世界范围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多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少数在暖温带区;我国有60种,3变种;浙江有7种,1变种;杭州有2种。
1.金毛耳草(图3-67)
图3-67 金毛耳草
Hedyotis chrysotricha(Palib.)Merr.
多年生铺散匍匐的草本。节上生根,基部稍木质化;全体被黄色或灰白色柔毛。叶卵形或椭圆形,长1~2.4cm,宽0.6~1.3cm,顶端短尖,基部钝或楔形;托叶联合成鞘,顶端长突尖,边缘有疏齿。花1~3朵生于托叶鞘中,白色或淡紫红色,具短柄或近无柄;萼筒有柔毛,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形,顶端深4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枚,内藏;柱头棒状2裂。蒴果球形,成熟时不开裂。花期5—9月,果期7—11月。
区内常见,生于山坡、谷地、路边草丛中及田边。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台湾、云南;日本也有。
全草入药。
2.白花蛇舌草(图3-68)
Hedyotis diffusa Willd.
一年生纤细草本,高20~50cm。茎多分枝,扁圆柱形,幼枝具纵棱,四棱形。叶片对生,线形,长1~3.5cm,宽1~3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长楔形,中脉在上面凹陷或略平,下面隆起,无侧脉;无叶柄;托叶基部合生,顶端齿裂。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萼筒球形,萼檐4裂,萼片长圆状披针形;花冠白色,管状,长1.5~3.5mm,顶端4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mm,先端钝;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药凸出;花柱顶端2裂。蒴果扁球形,直径为2~3mm,具宿存萼裂片,成熟时室背开裂。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见于西湖景区(虎跑、九溪、云栖),生于山坡溪边草丛中及田边。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孟加拉、不丹、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也有。
全草入药。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叶片线形,宽1~3mm。
9.新耳草属Neanotis W.H.Lewis
披散状或匍匐草本,很少半灌木。节上生不定根。叶对生;托叶位于叶柄间,基部合生,顶端裂成刚毛状。花组成头状花序或聚伞花序;萼筒扁球形,顶端4裂,裂片直立或反卷;花冠漏斗状或管状,4裂,裂片在蕾期镊合;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盘不明显;子房下位,2室,很少3~4室,每室有胚珠数枚,柱头2(3、4)裂。蒴果双生,侧向压扁,室背开裂;种子盾形或平凸状,种皮有小窝点。
3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澳大利亚;我国有8种;浙江有3种;杭州有1种。
薄叶新耳草(图3-69)
图3-69 薄叶新耳草
Neanotis hirsuta(L.f.)W.H.Lewis
披散状多分枝草本。茎下部常匍匐,具纵棱,无毛,基部常生不定根。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cm,宽1~2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短柔毛,后渐脱落,上面无毛,下面有时具稀疏的短柔毛,侧脉约5对;叶柄长2~7mm,无毛;托叶基部合生,宽短。花序腋生或顶生,有花数朵,常集成头状,有时单生;花小,近无梗;花萼钟状,长约4mm,裂片披针形,长约2mm;花冠白色或淡紫红色,筒状漏斗形,长4~5mm。蒴果近球形,顶端具宿存萼裂片;种子平凹状。花期6—10月。
见于西湖景区(虎跑、茅家埠、玉皇山),生于山坡谷地及溪边路旁草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江苏、江西、台湾、云南;柬埔寨、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也有。
10.猪殃殃属Galium L.
一年生纤弱草本或根状茎多年生。茎常四棱形,常具钩状皮刺。叶3至多枚轮生,罕对生,无柄,无托叶。花小,两性,罕有单性,排成腋生或顶生、圆锥式的聚伞花序;萼卵形或球形,萼檐不明显;花冠轮状,4深裂;雄蕊4枚,很少3枚,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短,花药双生,凸出;花盘环状;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枚。果干燥,平滑,罕有小瘤体或被钩毛;种子与果皮紧贴,平凸状,腹部有槽,种皮膜质,胚乳角质。2n=22,44。
约30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产于温带地区;我国有58种,1亚种,28变种;浙江有6种,1亚种,1变种;杭州有3种,1变种。
分种检索表
1.四叶葎(图3-70)
图3-70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Steud.
直立丛生的多年生草本,高达50cm。根红色。茎具4条棱,通常无毛。叶4枚轮生,卵状长椭圆形,长0.5~1.5cm,宽2~4mm,先端急尖,表面及背面中脉疏生短刺毛。花10多朵成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花冠淡黄绿色,4裂,裂片卵形。果由2个呈半球形的分果组成,通常双生,直径为1~2mm,有鳞片状凸起。花期4—6月,果期5—7月。
区内常见,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路旁及溪边。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台湾、云南;日本、朝鲜半岛也有。
1a.硬毛四叶葎 毛阔叶四叶葎
var. hispidum(Matsuda)Cufod.——G. trachyspermum A.Gray var.hispidum(Matsuda)Kitag.
与原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茎被柔毛,其长度短于茎的直径。
见于西湖区(双浦)、西湖景区(梵村、飞来峰、杨梅岭),生于林下草丛中。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河南、湖北、江苏、山西、陕西、四川、云南。
2.小猪殃殃 小叶猪殃殃(图3-71)
图3-71 小猪殃殃
Galium innocuum Miq.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茎纤细而多分枝,具4条棱,棱上具倒生小刺毛。叶4~5片轮生;叶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5~8mm,宽约2mm,先端圆钝,基部长楔形,边缘具倒生小刺毛;近无柄。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花3~4朵;花小,花梗纤细,长3~5mm;萼筒长0.5mm,萼檐平截;花冠白色,长0.5~1mm,3~4裂。果由2个近球形的分果组成,具稀疏瘤状凸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2n=24。
见于西湖景区(梵村、虎跑),生于海拔700m以下的山坡、谷地、溪边及路旁湿润处。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河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山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
Flora of China认为我国不产小叶猪殃殃G.trifidum L.,故而《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中记载的小叶猪殃殃均应归为本种。
3.猪殃殃(图3-72)
图3-72 猪殃殃
Galium spurium L.——G.aparine L.var.echinospermum(Wallr.)T.Durand
蔓生或攀援状草本。茎具4条棱,棱上有倒生小刺毛。叶6~8片轮生;叶片线状倒披针形,长1~3cm,宽2~4mm,先端急尖,有短芒,基部渐狭,呈长楔形,上面、叶缘和中脉均具倒生小刺毛,下面无或疏生倒刺毛;无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单生或2~3个簇生,有3~10朵花;萼筒有钩毛,长约0.5mm,萼檐近平截;花冠黄绿色,4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伸出。果为由2个分果组成,分果近球形,直径约为4mm,密生钩毛,果梗直。花期4—5月,果期5—6月。2n=20,40。
区内常见,生于海拔300m下的山坡路边、田边及水沟旁草丛中。全国(除海南及南海诸岛外)均有分布;非洲、欧亚大陆也有。
全草入药。
11.茜草属Rubia L.
直立、蔓生或攀援的多年生草本,稀一年生。茎被粗毛或有小刺,四棱柱形。叶假轮生;托叶叶状。花小,5朵,组成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萼筒卵球形或球形,萼檐不明显或无;花冠轮状或钟状,4~5裂,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短,花药球形或近圆球形;花盘极小或肿胀;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枚。果肉质,平滑或有钩毛;种子与果皮粘贴,种皮膜质,有角质的胚乳。
70余种,分布于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的温带和热带;我国有36种,2变种;浙江有1种;杭州有1种。
东南茜草 茜草(图3-73)
图3-73 东南茜草
Rubia argyi(H.Lév.& Vaniot)Hara ex Lauener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圆柱形,多条簇生,紫红色或橙红色。茎、枝均有4条棱,棱上有倒生钩状皮刺,无毛。叶4枚轮生;茎生的偶有6枚轮生;叶片纸质,心形至阔卵状心形,有时近圆心形,长1~6cm,宽1~4cm,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心形,边缘和叶背面的基出脉上通常有短皮刺,两面粗糙;基出脉通常5~7条,在上面凹陷,在下面多少凸起。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短,长约0.5mm,三角状卵球形,无毛;花冠黄绿色,裂片三角状卵形,长0.5~1mm;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子房2室,花柱上部2裂。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2n=44。
见于余杭区(鸬鸟、闲林)、西湖景区(飞来峰、龙井、茅家埠),生于海拔80~1000m的山坡路旁及溪边灌丛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也有。
根入药。
12.巴戟天属Morinda L.
攀援灌木或藤本。叶对生,很少轮生;托叶鞘状。花腋生或顶生,单生,有时为伞形花序式或圆锥花序式的头状花序;萼筒彼此多少粘合,萼檐短,顶端平截或具齿裂,宿存;花冠漏斗状或高脚碟状,裂片(4)5(6、7)枚,镊合状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短,花药中部背着;花盘环状;子房下位,2室或不完全的4室,每室有胚珠1枚,柱头2裂。果为聚花果,由肉质、扩大、合生的花萼组成,内含具1枚种子的小核数枚,或有时分核合生而为1枚具2~4室的核;种子倒卵球形或肾形,种皮薄,有肉质或骨质的胚乳。
约102种,分布于热带,以亚洲和大洋洲最多;我国有26种,1亚种,1变种;浙江有1种;杭州有1种。
印度羊角藤 羊角藤(图3-74)
图3-74 印度羊角藤
Morinda umbellata L.
常绿攀援灌木。枝细长,干时暗褐色,节间长。叶对生,有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矩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4~11cm,宽1.5~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秃净或稍粗糙,下面秃净或被柔毛;托叶膜质,鞘状,长2~4mm。头状花序4~8个合成顶生、无梗、伞形花序;每一头状花序有花6~12朵,花序梗长1~3cm;花白色,无柄;萼片短,截形;花冠高脚碟状,4裂;雄蕊4枚,花丝短;花柱细,具有2枚柱头。聚花果扁球形或近肾形,直径为7~12mm,熟时红色,有槽纹。花期6—7月,果期7—10月。2n=22。
见于西湖区(龙坞)、萧山区(河上)、余杭区(长乐)、西湖景区(百子尖、九溪、灵峰、梅家坞、五云山、云栖),生于山坡谷地及溪边路旁林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苏、江西、台湾;印度、日本、斯里兰卡、泰国也有。
根及根皮入药。
13.粗叶木属Lasianthus Jack
灌木或小乔木,常具臭味。叶对生,2列,常有明显的横脉;托叶位于叶柄间,宿存或脱落。花腋生,单朵或2至数朵成束,排成聚伞花序或头状花序,有或无花序梗;萼檐顶端3~6裂,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或高脚碟状,喉部被长柔毛,顶端4~6裂,裂片在花蕾时镊合状排列;雄蕊4~6枚,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短,花药背着,药隔常具细尖头;花盘肿胀;子房下位,4~9室,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短或近延长,顶端4~9裂。核果,内有分核4~9粒;种子线状长圆球形,微弯。
约18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我国约有32种;浙江有4种;杭州有1种。
日本粗叶木 榄绿粗叶木(图3-75)
图3-75 日本粗叶木
Lasianthus japonicus Miq.——L.lancilimbus Merr.
灌木,高0.6~1m。小枝黑褐色,疏被刚毛状硬毛或近无毛。叶近革质或纸质,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6~13cm,宽2~3.5cm,先端尾状渐尖至长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浅波状、全缘或先端略呈齿状,稍反卷,干后常呈橄榄绿色,略具光泽,上、下两面除中脉疏被伏毛外其余无毛,中脉及侧脉在上、下两面隆起;叶柄长0.5~1cm,密被柔毛,后渐脱落;托叶微小,近三角形。花数朵生于叶腋,有短花序梗;苞片短,线形,长2~4mm;花近无梗;花萼长8~13mm,萼檐4~5裂,裂片小,齿状,长0.5~2mm;花冠白色,漏斗状,长8~10mm,内面有茸毛,顶端4~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核果近球形,直径为5~7mm,熟时暗蓝色,冠以宿存的萼裂片。花期4—7月,果期8—11月。
见于西湖区(留下)、西湖景区(云栖),生于阴湿的山谷、溪边、路旁、林下灌丛中或岩上。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云南;印度、日本也有。
14.鸡矢藤属Paederia L.
纤弱、缠绕藤本,揉之有臭味。叶对生,稀有3枚轮生;托叶在叶柄间,通常三角形,脱落。花排成腋生或顶生、圆锥花序式的聚伞花序;萼筒陀螺形或卵形,萼檐4~5裂,裂片宿存;花冠管状或漏斗状,外被粉状柔毛,裂片4~5枚,短,内向镊合状排列;雄蕊4~5枚,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背着或基着,内藏;花盘肿胀;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枚,柱头2枚,纤毛状,常旋卷。核果球形或压扁,果皮膜质,光亮而脆。
20~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我国有11种;浙江有2种;杭州有2种。
1.耳叶鸡矢藤 长序鸡矢藤(图3-76)
图3-76 耳叶鸡矢藤
Paederia cavaleriei H.Lév.
柔弱半木质缠绕藤本。茎或枝密被黄褐色或污褐色柔毛。叶片纸质,通常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2~6cm,先端短渐尖到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上面被粗短毛,沿脉尤密,下面密被粗柔毛,侧脉7~8对,连同中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长1~4cm,密被柔毛;托叶长4~8mm,内面被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轴伸长,密被与茎或枝同样的柔毛;萼筒卵球形,长1~2mm,萼檐5裂,裂片宽卵形;花冠浅紫色,钟状,内、外均被柔毛,顶端5裂,裂片长1~2mm。核果球形,直径为5~7mm,成熟时蜡黄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2n=40~44。
见于萧山区(进化)、余杭区(鸬鸟、余杭)、西湖景区(飞来峰),生于海拔150~1000m的山谷溪边及路旁林下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台湾。
2.鸡矢藤(图3-77)
图3-77 鸡矢藤
Paederia foetida L.——P.scandens(Lour.)Merr.
多年生缠绕藤本。基部木质。叶对生,纸质,叶形变异很大,卵形至披针形,长5~12cm,宽2~7cm,先端稍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有长柄;托叶三角形,无毛,早落。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陀螺形,萼檐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管钟形,浅紫色,长约1cm,外面被灰白色细茸毛,内面被茸毛,顶端5裂,裂片长1~2mm。核果球形,熟时蜡黄色,平滑,具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1月。2n=40~48,55,63~67。
区内常见,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地、路旁、岩石缝及田埂。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陕西、四川、台湾、香港、云南;日本、朝鲜半岛、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
全草入药;茎皮为造纸和人造棉材料。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圆锥状聚伞花序扩展,花序连同茎或分枝被灰白色柔毛或无毛。
15.虎刺属Damnacanthus Gaertn.f.
灌木,具合轴分枝,有刺或无刺。叶对生;托叶细小,在叶柄内,锐尖,早落。花小,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胞内;萼筒倒卵球形,4~5裂,宿存;花冠漏斗状,喉部被长毛,4裂,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在冠管喉部,花药背着,有宽阔的药隔;子房下位,2~4室,每室有胚珠1枚。球形核果,有1~4颗平凸的分核;种子平凸状,盾形。
约10种,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有11种;浙江有4种;杭州有2种。
1.虎刺(图3-78)
图3-78 虎刺
Damnacanthus indicus(L.)Gaertn.f.——D. formosanus(Nakai)Koidz.
常绿小灌木,多分枝,高可达1m。根粗大分枝,或呈念珠状,根皮淡黄色。枝条细,灰白色,小枝有灰黑色细毛,针状刺长1~2cm。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阔椭圆形,长1~2.5cm,宽0.5~1.5cm,先端突尖,基部圆形,表面有光泽,革质,全缘;几无柄。花小,白色,1~2朵生于叶腋;萼筒倒卵球形;花冠漏斗状,裂片4枚;雄蕊4枚;花柱丝状,柱头棒状,4裂。核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4—7月,果期7—11月。2n=22,38。
见于拱墅区(半山)、萧山区(进化)、余杭区(良渚、中泰)、西湖景区(飞来峰、九溪、云栖),生于山谷溪边及路旁林下灌丛中、石隙里。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印度、日本、朝鲜半岛也有。
根入药。
2.浙皖虎刺 浙江虎刺(图3-79)
图3-79 浙皖虎刺
Damnacanthus macrophyllus Siebold ex Miq.——D.shanii K.Yao & M.B.Deng
常绿小灌木,高可达1.5m。根通常肥厚而有时呈念珠状。小枝被开展短粗毛,上部长内弯,针状刺对生于叶柄间,长2~8mm。叶片亚革质,卵形、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6cm,宽1~2.5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干后略反卷,上面具光泽,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略隆起,侧脉3~5对;叶柄短,被短粗毛。花1~3朵生于叶腋里。核果1~2个腋生,直径为3~5mm,成熟时红色。花期3—4月,果期6—11月。
见于余杭区(长乐、径山)、西湖景区(九溪),生于路边林下灌丛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日本也有。
根入药。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针状刺长2~8mm,叶片长2.5~6cm。
16.六月雪属Serissa Comm.ex Juss.
小灌木,揉碎有臭味。叶小,对生,近无柄;托叶位于叶柄间,分裂,裂片刺毛状,宿存。花腋生或顶生,单生或簇生;萼筒倒圆锥形,萼檐4~6裂,宿存;花冠漏斗状,花冠管内部和喉部均被毛,顶端4~6裂,裂片在蕾时呈镊合状排列;雄蕊4~6枚,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稍与花冠管连生,花药近基部背着;花盘大;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1枚胚珠,花柱较雄蕊短,柱头2裂。核果球形,具2枚分核,干燥,蒴果状。
2种,分布于日本、我国及印度;我国有2种;浙江有2种;杭州有2种。
1.六月雪
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S.foetida(L.f.)Lam.
小灌木,多分枝,高达50cm。小枝灰白色,幼枝被短柔毛。叶片坚纸质,狭椭圆形或狭椭圆状倒卵形,长6~15mm,宽2~6mm,先端急尖,有小尖头,基部长楔形,全缘,具缘毛,后渐脱落,干后反卷,上面沿中脉被短柔毛,下面沿脉疏被柔毛,后渐脱落,叶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极短;托叶基部宽,先端分裂成刺毛状。花单生或数朵簇生,腋生或顶生,无梗;萼檐4~6裂,裂片三角形,长约1mm;花冠白色而带红紫色,长1~1.5cm,顶端4~6裂。果小,干燥。花、果期5—8月。2n=18,22,44。
区内常见栽培。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各地广泛栽培。
供观赏,并有数个园艺品种。
2.白马骨(图3-80)
图3-80 白马骨
Serissa serissoides(DC.)Druce
小灌木,多分枝,高达1m。小枝灰白色,幼枝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通常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0.5~2cm,宽0.5~1cm,先端急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至长楔形,全缘,干后稍反卷,有时略具缘毛,上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叶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3~4对;叶柄极短;托叶膜质,基部宽,先端分裂成刺毛状。花数朵簇生,无梗;萼檐4~6裂,裂片钻状披针形,边缘有缘毛;花冠白色,漏斗状,长5~10mm,顶端4~6裂。核果小,干燥。花期7—8月,果期9—10月。2n=22。
区内常见,生于山坡路旁及溪边林下灌丛中或石缝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苏、江西、台湾;日本也有。
全株入药。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叶片较大,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0.5~2cm,宽0.5~1cm;萼片钻状披针形;花冠白色,长5~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