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代学问背景下的汪端诗歌题材取向
如吴仰贤《小匏庵诗话》所言:“竹垞以经解为韵语,赵瓯北以史论为韵语,翁覃溪以考据金石为韵语,虽各逞所长,要以古人无体不备,不得不另辟町畦耳。”诗歌自唐宋无体不备,宋以后诗歌或祧宋复唐,或凭心独造,都难有成就,清人只能在重理趣、讲学问的道路上另辟町畦。而汪端所处的乾嘉时期,朴学盛行。
因诗歌自身发展规律及时代风气渐染,清代士大夫皆好言学问,并将这种好尚延伸至了诗歌领域。清代成了古典诗歌学问化的第二座高峰,而赵翼、翁方纲等人则引领了乾嘉诗坛以学问入诗的狂潮。
对于学人诗的创作,汪端流露出了褒扬的态度。她在《小云尝与余合选简斋、心余、瓯北三先生诗,手录存行箧中,今冬检理遗书偶见此本,感题于后》中称:“袁丝蒋诩皆前辈,佳句还推赵倚楼。一代谁兼才学识,三家可配白元刘。”袁枚、蒋士铨、赵翼被称为“乾隆三大家”,汪端曾与陈裴之编选此三家之诗。三人中,赵翼虽是“性灵派”中人物,但因其诗人、史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及好“以史论为韵语”的学者风范而更受汪端推崇。对于袁枚,汪端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在《论诗示苏孙姪》中,汪端明确表示“三生福慧仓山叟,笔孽谁回大海澜”,并注“吾乡文体士习,随园实始败之”,对袁枚的指责颇为严厉。袁枚执诗坛牛耳半个世纪,诗写性灵,多吟哦风月,曾批判乾嘉诗坛“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 “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诗有音节清脆,如雪竹冰丝,非人间凡响;皆有天性使然,非关学问”,甚至还曾作诗讽刺翁方纲等人的学问诗作。而汪端的观点恰与袁枚的性灵主张大相径庭,故其对袁枚殊无好感。
于汪端个人而言,“读书秋树平生志,点笔应看仿郑虔”正道出了她志为通儒的宏愿。而事实上,她博涉经史、深于诗文、精擅书画、旁通星命之学,确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学者。其诗不问绿肥红瘦,不写春思秋恨,不言闺怨病怼,脱略传统女子书写的缠绵悱恻,而以当时学人诗的写作标准进行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士大夫气。
总之,在清人重学的背景下,汪端的诗歌创作亦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人气息。其诗歌题材多取自史论、金石考据、汉宋之争、画论、宗教等,完全突破了传统闺秀的“后花园”禁锢。汪端身上所具有的敏锐的学术感知能力,以及她的诗歌所显示的深厚的学养,无不昭示着在清代学术背景下,一代才女已经不甘被传统的性别拘限,而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特质,其价值取向已经自动向“士大夫化”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