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照护员(高级技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健康促进与照护

第一节 健康促进

学习单元1 小儿龋病的预防

学习目标

◆了解龋病的病因

◆掌握龋齿的预防措施

知识要求

一、病因

“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

1.细菌

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龋齿的细菌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2.食物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糖类是致龋的重要因素。食物若含糖量过多,就为细菌生长提供了充足能量。如果口腔中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也为龋齿发病创造了重要条件。

3.宿主

龋齿的宿主有牙齿、唾液等。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对龋齿形成也有明显作用。临床中经常可以发现,牙列不齐、牙齿咬面的窝沟过深、牙缝过大等,很容易使细菌和食物残屑滞留在牙齿上,不易清除,容易诱发龋齿。国内外口腔学专家认为,含氟量过低的牙齿抗龋性也低。乳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患龋齿的比例较高。此外,唾液在龋齿的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唾液是牙齿的外部环境,对牙齿有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量少而稠的唾液很容易造成食物滞留,进而诱发龋齿。与此相反,量多而稀的唾液则能够较好地洗涤牙齿表面,从而减少细菌和食物堆积,也就不易致龋。

4.时间

上述三种因素必须有足够时间进行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龋齿。如果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屑积蓄过多过久,可加速龋齿的形成过程。

5.社会因素

(1)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常为龋齿的发生提供条件。小儿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口腔环境差,细菌易于滋生,容易诱发龋齿;爱吃甜食、睡前吃糖、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患龋率增高。

(2)防龋意识淡薄或偏差。

由于防龋知识来源不足,有些家长或照护人员虽然知道龋齿的危害,但防龋做法不当,如以不正确的“横刷法”刷牙,选用不合理的牙膏、牙刷等,虽然表面上似有洁牙行为,但是因为刷不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未能达到有效防龋的效果。

二、保健与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或控制糖类的摄入

照护人员应合理安排小儿膳食,保证小儿营养摄入均衡,尤其对牙齿发育有益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应充分供给;对牙齿健康不利的糖果、糕点等甜食应减少或控制供给;对有利于清洁牙齿且不易发酵的粗糙或纤维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鼓励小儿摄入。此外,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小儿少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糖等。

2.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除饮食中提供钙、磷、维生素等促进牙齿钙化外,还可通过各种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含量,增强其抗龋性。比较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氟化法有饮用水氟化法、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不过应注意,不管采用何种氟化法防龋,均应在低氟区使用,且应注意氟剂量的控制,以免发生氟斑牙。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在一些地区开展多种氟化法防龋已取得明显成效。此外,茶叶中含氟较高,常喝茶水,或用茶水漱口,不仅能除污解腥、抑菌消炎,还能起到护齿功效。

3.保证或促进唾液分泌

为保证牙齿良好的唾液环境,应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利于唾液的产生,对于任何可引起唾液分泌减少、唾液成分与性质改变的疾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

4.加强小儿口腔保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建议小儿每半年或一年到正规医院口腔科看一次牙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以确保小儿牙齿及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