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方政府竞争的正面效应剖析
地方政府竞争的积极效应与处于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一样。规范的竞争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以及推进区域开发和开放,从而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商务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辖区利益的代表直接参与竞争,是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增长以及国家经济整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政府天然地具有维持自身合法性的动力,经济实力则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以吸引资源为目标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政府对权力的滥用,束缚了政府的掠夺之手。在考虑企业和资金可能退出的情况下,竞争能够有效地限制地方政府实施过高的税收和过多的管制,起到保护民间生产积极性的作用。具体来说,为了营造更好的商务环境,地方政府必须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地方政府近年在提高公共服务方面着力不小,显著改善了政府服务水平,比如,浙江省着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四张清单”指的是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则是指浙江政务服务网,力争建设审批速度全快省份。“依据什么审批、审批什么、怎么审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突破口。同时,积极推进项目的“零审批”,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所有没出现在“负面清单”内的项目实现“零审批”;确实需要审批的事项按标准固化,前置审批实行先承诺后备案;积极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及年度报告公示制。推进企业的“零跑腿”,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建立代办机构,落实代办员工作制度,落实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推进服务的“零收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收费事项,进一步扩大现有的“零收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范围。
二、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支撑功能,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地方预算收入最大化的实现程度。地方政府为了在争取生产要素的竞赛中占有主导地位,务必对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配套条件进行竭力改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需要采用越来越复杂的生产技术,对资本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必然会上升,远距离市场交易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使新产业结构中的企业达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灵活、平稳的产业和技术升级就需要教育、金融、法律和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做出相应改进。正因为如此,我国各地政府都大力建设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产业园区等硬件设施。
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税收等政策的优惠空间相当有限,使得无差异的税收竞争无法继续对投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而且过于激烈的税收竞争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利益,于是地方政府就逐渐转向了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有形公共产品供给的竞争。基础设施竞争是指地方政府在辖区内通过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达到招商引资和吸引稀缺要素不断流入的目的,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是指交通(如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能源(如电力、天然气等),信息化硬平台(如光缆等),环境治理(如污水处理厂等),等等。地方政府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为投资者创造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环境。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关系比较密切,特别是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与省级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由此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纷纷修建道路改善交通,开发房地产刺激投资,兴建大学城争夺人才,创建开发区“筑巢引凤”。在这一过程中,交通、能源、环境污染等投资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资源配置进一步趋向合理化,这些对拉动本地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