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知识点
一、治未病的基础知识
治未病(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实践而形成的理念,其预防医学思想,核心要点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概括起来主要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
二、治未病是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主要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体重管理、控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入手,通过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健康风险。中医正是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持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维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治未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治未病贯穿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
(一)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治未病”的基础
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根据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中医体质辨识是体质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体质健康管理的步骤包括收集体质健康信息、辨识体质类型、实现体质调护、评价体质调护效果。体质辨识是制订体质调护计划的基础,是实施体质三级预防的依据。2009年中医体质辨识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二)传统养生方法与技能是利用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实现健康管理干预服务的手段
治未病的优势更表现在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手段上。中医有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有着中医特色的药物和非药物手段,包括情志调理、四季养生、膳食调养、药物调配、导引、针灸、按摩、熏蒸、药浴等。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一样,为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干预指导。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了中医药预防保健之优势。其辨识体质方法,辨证论治手段,单味药、药膳、针灸、推拿及传统养生运动等,均具有简便、有效、廉价的特点,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三、中医体质辨识与分类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我们对某些致病因子和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得病之后的反应形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此,应用中医体质分类理论,根据不同体质类型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养生方法进行体质调护,对实现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质的相关基础知识
中医认为,体质(constitution)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体质具有遗传性、稳定性、可变性、多样性、趋同性和可调性。体质的形成是先、后天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也是动态可变和联系可测的,这就使体质的调节成为可能。针对各种体质类型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和改善偏颇,以减少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或延缓发病。
(二)体质的分类方法
中医学体质的分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古今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做了不同的分类。为了使体质辨识方法更科学、规范与实用,目前研究人员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制订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成9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这种体质分类法是结合了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等综合因素后提出的,现已为中医界广泛认同。
(三)体质类型的判定方法
在明确体质分类的基础上,王琦课题组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并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该标准已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认定为学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四、传统养生方法与技能
(一)传统养生方法
传统养生是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注重从人的整体出发,通过自我修炼和调养,使阴阳平衡,身心和谐,形意合一,内壮外强。传统养生方法包括精神养生、饮食养生、功法养生、作息养生、四季养生、雅趣养生、衣着养生、房事养生等。
1.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是通过节制、疏泄、开导、移情、暗示等措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净化人的精神世界,恢复心理平衡,使人达到形与神俱、尽享天年的养生办法,包括积精全神、修德怡神、调气安神、四气调神等措施。
2.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即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宜忌,合理摄取食物,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侧重于利用食物的性能来滋养五脏六腑、调节人体阴阳和预防疾病。饮食养生必须遵循一定的养生原则,概括地说有三点:一要全面膳食,合理搭配,做到“谨和五味”;二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配膳营养;三要饮食有节,注意宜忌。
3.作息养生
作息指劳作和休息。作息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时间,使之有益于身心的养生方法。
4.四季养生
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健康受气候的影响更为突出。一年四时的更替,六气的变化,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向前发展和相互转变的,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都有一定的限度,既不能太多,亦不能不及,人体顺应这种变化,则健康无病。但当气候出现反常变化,或人体不能随季节更替做相应的调整时,人体会感觉不适,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了解人体在四时的生理特点,积极主动地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5.功法养生
(1)太极拳。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辨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舒展、轻巧灵动、圆润连贯、松柔慢匀、开合有度、刚柔相济,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自然高雅,通过音乐的韵律,体会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使身心放松,达到健身的目的。
(2)五禽戏。五禽戏是古代传统导引养生功法的代表之一。它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根据古代吐纳、导引之术,结合脏腑、经络、气血创编的一套健身气功功法。该功法通过模仿动物们不同的形态动作及气势,结合各自的意念活动,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健脏腑、灵活肢体关节的功用。
(3)八段锦。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气功功法,由八节组成,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不同的练法和风格各异的流派。八段锦是由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康复调节体操。因其动作舒展,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古人比喻为“锦”,又因功法共有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称为八段锦。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适合男女老少等各种人群练习。
(二)传统养生技能
传统养生技能主要有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目前以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沐浴等使用较为广泛。
1.针灸
针灸是针和灸的合称。针法是指毫针刺入患者体内一定穴位,通过实施提、插、捻、转、迎、随、补、泻等不同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燃烧着的艾绒熏灼一定穴位的皮肤,利用热能刺激治疗疾病。
针刺保健,是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身壮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两者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用于保健的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主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灸法是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借助于药物烧灼、熏熨等温热刺激,温通气血,以局部温度的刺激来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通过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灸法有时还可以起到针、药不能起到的作用,不仅可用于强肾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
2.推拿
推拿,又称按摩,是用手或辅助器械对人体的经络、腧穴、肢体、关节等处,施以按、点、揉、搓、推、拿、抓、打、压等手法,以舒筋活血,调和表里,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均以手法为主,以不同手法达到不同目的。由于推拿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人在推拿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推拿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各种推拿保健方法有全身推拿、踩背、运动推拿、足部反射区推拿、自我按摩等。
3.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是我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以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达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之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对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痛等所致的风寒痹症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舒筋活络,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功能的保健作用。
4.拔罐
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较强吸拔之力,其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体内的邪气毒素通过毛孔被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九种体质的调护
九种体质的调护,应借助传统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精神调养、生活起居、体育锻炼、饮食调养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治未病体质干预方案,达到使不同的偏颇体质向平和质方向靠近,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