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蚊科 Bibionidae
主要特征:毛蚊科昆虫种类之间个体大小不一,小型、中型到大型的种类均有,体长0.3~13.0mm。一般身体粗壮而多毛,体翅常呈黑褐色,有的胸部或腹部橙红色或黄褐色;翅有的透明,翅痣明显。与其他长角亚目的触角不同,除长角毛蚊属Hesperinus外,毛蚊科昆虫触角一般短小,念珠状,10节左右,节间连接紧密;须一般较长,有的长于触角;胸部隆突;腹部粗长,明显可见8节,雄性腹末不同程度地向背面钩弯,第9腹节后形成外生殖器;雌性腹末较细,且具1对分2节的尾须。两性多异型,雄虫复眼大而相接,雌虫头部长而复眼远离。
生物学:毛蚊科昆虫较常见,成虫在早春就开始出现,英文通称“march flies”,有的到晚秋仍见活动。卵成堆产于土壤中、粪粒或腐烂的植物体内。幼虫长筒形,全头型,胸腹相似,共12节,全气门式,体节上常具肉刺。毛蚊的幼虫成群生活在距土壤表层几厘米的土壤中,活动性差。幼虫多营腐生生活,也有部分种类为植食性,主要取食植物碎片,但密度增大时也集群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根系、块根及植物幼苗、播下的种子等。这些植食性的种类大多为杂食性,能取食多种植物,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是农业上较重要的害虫。成虫白昼活动,常见于各类植物上,访花取食蜜露,飞翔交尾或停息林间。蛹为被蛹,头胸短而腹部很长。
分布:本科广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全世界已知8属700余种,我国已知5属112种,浙江天目山分布3属8种。
毛蚊科分属检索表
毛蚊属 Bibio Geoffroy,1762
特征:头卵圆形,扁平,雄性头大于雌性。雄性复眼通常被密毛;雌性复眼卵圆形,小,多光裸。额宽,常近于头部的一半。触角粗短,节数有变化,一般为10节,鞭节节间排列紧密,触角通常短于头部。胸部较隆起,一般密生绒毛。小盾片小,半圆形。足中等长,粗壮,后足一般长于前、中足。前足腿节常显著膨大;胫节增粗或者不增粗,顶端具一个粗壮、稍弯的刺,还伴生有一个距。后足腿节和胫节末端常膨大,有些种类基跗节亦膨大,但雌性的后足腿节和胫节细长。翅宽大,C 结束于翅顶角之前,Sc 和R1存在,Rs 不分支,且Rs 基段等于或长于r-m 横脉。腹部细长,7~8节,多毛;雄性外生殖器由1对2节多毛的抱握器组成,第2节弯曲,形状有变异;雌性腹末的尾须1节。
分布:本属为世界性分布,但在热带地区种类较少,而在温带地区种类多。全世界已知196种,我国已知55种,浙江天目山分布6种。
毛蚊属分种检索表
3.1 双斑毛蚊 Bibio bimaculatus Luo et Yang,1988(图3-1)
图3-1 双斑毛蚊Bibio bimaculatus Luo et Yang,1998
A.翅;B.雄性后足胫节和跗节;C.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D.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E.雄性外生殖器,后面观
特征:雄性:体长8.8~9.0mm,翅长8.0~9.0mm。头部黑色,有棕色长毛。复眼棕色,其上多黑棕色长毛;单眼黑色。触角黑色,干制标本可清晰辨认7节,端部3或4节紧连;喙短,须5节,第3节最长,第5节短,长为宽的2倍。胸部背板黑色发亮,侧板深红棕色,肩胛棕色,小盾片边缘带些棕色,密生浅棕黄色的长毛。各足除前中足腿节、后足腿节基部和端部棕黄色外,余均棕黑色,多毛。前足胫节短粗,端距长,约为端刺的1/2;后足腿节端部2/3膨大,胫节亦膨大,但基跗节细,长为宽的5倍。翅浅黄色,翅脉黄棕色,前部色深;翅痣暗棕色。Rs基段长为r-m的2倍,两M的分支点到r-m的距离为r-m的3倍,m-cu 与M2相连。平衡棒棕色。腹部多浅黄棕色毛,基部的毛较长;第9背板后缘有一开口宽的“V”形缺口,第9腹板后缘中央有一近方形的缺口,前缘平缓地凹入;生殖突较长,向内弯曲,末端不尖。
雌性:大部分特征似雄性,但体全为棕黄色,仅中胸背板上有些浅棕黑色斑及足的胫节和跗节黑色。触角11节,鞭节黑色,柄、梗节棕色;鞭节末节很短小。翅黄色,翅脉棕黄色。
分布:浙江(天目山)。
3.2 全北毛蚊 Bibio hortulanus(Linnaeus,1758)(图3-2)
图3-2 全北毛蚊Bibio hortulanus(Linnaeus,1758)
A.翅;B.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C.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
特征:雄性:体长6.0~7.5 mm,翅长5.5~6.2 mm。头部黑色发亮,多黑色毛。复眼棕色,其上有棕色短毛,单眼黑色。触角10节,黑色;喙短,须5节,末节长为宽的4.5倍。胸部背板和侧板黑色发亮,只有肩胛和小盾片两侧的背板后缘棕色,背板上有黑色长毛,侧板上的毛浅黄色。足除前足胫节端刺距棕色外,余均棕黑色。前足胫节端距很小,为端刺的1/4左右;后足腿节基部1/3细,然后逐渐增粗,胫节从基部开始膨大,基跗节细长,长为宽的5倍。翅半透明,略带些黄棕色,翅痣、C、R、r-m及M1+2基段棕色,余脉与翅膜同色,Rs 长为r-m 的4倍,M分支点到r-m的距离约等于Rs基段,m-cu连在M2上。平衡棒棕色。腹部具浅棕黄色短毛,第9背板后缘平缓凹入,形成一个弧形下陷;第9腹板后缘中部有一近方形的缺口,缺口底部中间有个小的缺刻;生殖突较粗短,紧贴腹板两侧,中部略弯,末端不尖。
雌性:体长5.7~7.5 mm,翅长5.0~6.2 mm。体被浅黄色毛。头黑色。前胸黑色,肩胛棕黄色,中胸背板除小盾片黑色外,余均棕黄色,侧板黑色。足黑色。腹部第9节带黑棕色,余黄棕色。
分布:浙江(天目山)、内蒙古、新疆、山西;古北区。
3.3 小距毛蚊 Bibio parvis pinalis Luo et Yang,1988(图3-3)
特征:雄性:体长11.0~13.0mm,翅长10.0~11.0mm。头部黑色,发亮。复眼腹面有浅棕色至深棕色长毛,复眼上密布垂直于复眼面的棕色毛,复眼后方有棕色长毛。复眼棕色,分为背腹两部分,腹面复眼小,半圆形。单眼三角黑色,突出。触角黑色,11节,末节短小,毛黑色;喙棕黑色,有黑色毛。下颚须5节,有稀疏的黑色毛。胸部背板黑色发亮,只有肩胛和小盾片边缘略带红棕色,背板上有长而密的黑色毛;胸侧板黑棕色,发亮,有较长浅棕色至深棕色毛。足红棕色至黑棕色,发亮;足上有黑色毛,各足基节的毛长,浅棕色至深棕色。前足腿节粗壮,胫节细长,刺短,约为胫节长的1/5,距短,相当于刺长的1/2;中足腿节粗壮,胫节细长,端部末端有2根明显的刺;后足腿节后半部膨大,胫节宽扁,自基部起向端部逐渐膨大,端部末端有2根刺,跗节基本正常,稍稍膨大,粗长,其他跗节渐变短细。翅半透明,呈深烟棕色;Sc 之前的翅面颜色加深;翅痣长椭圆形,棕色可见,位于R1末端;前半部翅脉颜色深棕色,后半部翅脉色浅,棕色;Rs基段长,为r-m长的2.0~3.7倍,M分支点到r-m的距离与r-m的长度差不多,m-cu连在M分叉点之后,即M2上;CuA1不到达翅缘。平衡棒黑棕色,柄长。腹部黑棕色,被浅棕色至深棕色长毛。外生殖器:第9背板后缘有一个开口较宽的“V”形缺口,深达背板长的1/2,背板后缘两侧形成近三角形骨片,前缘稍内凹;第9腹板后缘向内收,后缘窄于前缘,后缘中部有一个较浅的“U”形缺口,深约为腹板长的1/3,缺口下面有个“T”形的膜质区,腹板前缘平直;生殖突短细,贴近第9腹板,向端部变细。
图3-3 小距毛蚊Bibio parvispinalis Luo et Yang,1988
A.翅;B.雄性前足胫节,背面观;C.雄性前足胫节,侧面观;D.雄性后足胫节和跗节;E.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F.生殖突;G.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
雌性:体长13~14mm,前翅长12~13mm。与雄性近似,但触角12节,头、胸、腹及足上的毛极短且稀疏,后足胫节正常,只在端部稍膨大。腹末第8背板长方形,长为宽的2倍多,第9背板为2叶对称的长条形骨片,基部宽,端部窄,长约为最宽处的2倍;第8腹板呈前缘宽、后缘窄的近三角形,后缘中部有个楔形内陷,前缘中间内凹。
分布:浙江(天目山、龙王山)、安徽、江西、湖北、四川。
3.4 中国毛蚊 Bibio sinensis Ôuchi,1940
特征:雌性:体长7 mm。头黑色,具淡棕色短毛,额宽为头宽的1/3,触角10节,末节很小。喙5节,深黄色,第3节增粗。复眼红棕色,具黑色短毛,单眼黑色。胸部背板黑色,但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之间,小盾片侧缘及后小盾片红棕色。侧板前半部棕黑色,后半部黄棕色,具稀疏的棕色毛。足基节、转节及腿节赤黄色,腿节端部带些棕色,胫节和跗节黑色。前足胫节端距长为端刺的1/2。翅黄棕色,前缘色深。Rs基段几乎与r-m 等长,两M的分支点到r-m 的距离为r-m的3倍,m-cu与M1+2相连。腹部黑色,具黑色毛。
雄性:未知。
分布:浙江(天目山)。
3.5 天目山毛蚊 Bibio tienmuanus Li et Yang,2001(图3-4)
特征:雄性:体长9.0~10.0mm,翅长7.0mm。头部黑色,多细毛。复眼红褐色,其上密生黑色毛,单眼黑褐色。触角10节,末节极短小。须4节。胸部黑色,多黑色毛。足除基节和转节黑色外,大部分棕黄色,跗节则大部分黑色;前足胫节短粗,端刺超过胫节长的1/3,端距为刺长的3/4;后足腿节和胫节的端半部膨大,基跗节粗大,长为宽的3倍多。翅淡烟色,翅痣褐色,前半部翅脉褐色,后半部翅脉色淡。r-m 稍长于Rs 基段,m-cu 连在M2上。腹部黑色,多毛;第9背板端缘凹缺,腹板端缘呈“U”形凹缺;生殖突基部具粗大的侧叶,端半细而弧弯。
图3-4 天目山毛蚊Bibio tienmuanus Li et Yang,2001
A.翅;B.前足胫节
雌性:体长约11.0mm,翅长约9.0mm。大部分与雄性类似,但后足腿节、胫节及跗节均不膨大。
分布:浙江(天目山)。
3.6 赵氏毛蚊 Bibio zhaoi Li et Yang,2001(图3-5)
图3-5 赵氏毛蚊Bibio zhaoi Li et Yang,2001
A.翅;B.前足胫节
特征:雄性:体长6.5~6.7 mm,翅长约6.0mm。体黑色,多黑色长毛且毛较粗。头部黑色。触角9节,端部2节紧连。复眼红褐色,密被黑色毛。胸部黑色,密生黑色长毛。足大部分呈黑色,前足胫节短粗,端刺长约为胫节的1/2,端距长小于端刺的1/2;后足腿节和胫节均向端部渐膨大,基跗节粗大,与胫节相似。翅淡烟色,较透明,痣褐色明显,脉棕褐色,r-m稍长于Rs基段,m-cu连接在M分支处。腹部黑色,多黑色毛;第9背板明显划分出两侧的生殖突基节,背板端缘中部弧凹;第9腹板端缘呈“U”形凹缺;生殖突端节钩弯。
雌性:未知。
分布:浙江(天目山)。
叉毛蚊属 P enthetria Meigen,1803
特征:体大多黑色,有的种类中胸背板部分或全部赤黄色;一般体多具黑色毛,尤其在胸部侧板、足和腹部的毛更多。复眼光裸无毛,分为背部复眼和腹面复眼两部分,但两部分的分界线不是十分清晰。触角9~12节,触角基部下方颜面形成一个深凹陷。足细长,多数种类后足胫节和基跗节稍膨大。翅多为棕褐色,Rs分两支,即R2+3及R4+5; R2+3一般较长,几乎与R4+5平行,大部分种类的翅痣不太明显。雄性外生殖器背腹较扁,第9背板不与第9腹板愈合;抱握器位于侧面,较粗大,中部常弯曲。雌性腹部较大,末端变细,尾须2节。
分布:本属除非洲区和澳洲区没有分布外,为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已知30种,我国已知21种,浙江天目山分布1种。
3.7 泛叉毛蚊 Penthetria j aponica Wiedemann,1830(图3-6)
特征:雄性:体长7.5~9.3 mm,翅长7.2~9.3 mm。头部黑棕色,有黑色长毛。复眼在额区相接,黑棕色。单眼瘤黑色,突出。触角12节,黑色,锥状,端部变细,最后一节细长,毛黑色。喙黑棕色,有黑色毛。胸部侧板黑棕色,有灰白色粉被,背板前半部黑色,只有肩胛棕色,后半部红黄色,小盾片黑色;胸部的毛稀疏,黑色。足黑棕色,发亮,有灰白色粉被;后足腿节端半部和胫节端部明显膨大,跗节各节圆,基跗节膨大,基跗节长为宽的3.5倍;足上的毛黑色。翅烟棕色,翅面颜色均匀,半透明;翅痣不明显;R2+3长,R2+3平行于R4+5,有的个体Rs 分叉点紧紧靠近r-m,有的个体Rs分叉点距离r-m稍远,Rs分叉点到r-m的距离约为r-m长的1/3;r-m连在M1上,靠近两M分叉点;大部分个体C稍超出R2+3之外,C终止于R4+5和M1之间的1/5~1/4处;所有的翅脉均到达翅缘。平衡棒棕色,柄长。腹部黑棕色,有灰色粉被,腹部的毛黑色。雄性外生殖器:第9背板梯形,后缘窄,前缘宽,后缘中间稍内凹;第9腹板近梯形,但后缘宽于前缘,后缘中部有个浅的“V”形缺口,凹陷深度不到背板长的1/2;生殖突短粗,末端尖,向内弯曲。
图3-6 泛叉毛蚊Penthetria japonica Wiedemann,1830
A.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B.雄性外生殖器,腹面观;C.触角;D.翅;E.雄性后足胫节和跗节
雌性:体长7.0~10.0mm,翅长8.5~11.0mm。与雄性近似,但后足正常,没有膨大现象。腹末第8背板后缘中部向内折叠,第9背板后缘中间凹陷,只看到左右2个三角形的骨片;第8腹板分为2叶,鞋底形,2叶左右对称,长约为宽的3倍;尾须2节,第1节圆球形,第2节短棒形,长为第1节的2倍。
分布:浙江(天目山、杭州、舟山群岛)、陕西、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日本,印度,尼泊尔。
毛蚊属 P lecia Wiedemann,1828
特征:体纤细,一般不超过10.0mm。触角9~12节,大部分种类9节,雌性常常比雄性多一节;触角各节清晰可辨,第3节触角膨大。胸部黑色,或部分赤黄色至全赤黄色。足细长,前足胫节末端无刺或距;后足除部分种类后半部稍有膨大外,其他各节没有膨大现象。翅透明至黑棕色;Rs分成R2+3与R4+5两支,R2+3短,与R4+5垂直或斜交,CuA1垂直于翅缘。腹部第9背板、第9腹板及抱握器的形状变异很大,是分类最重要的特征,后缘两侧大多数形成或长或短的侧叶。雌虫腹末细,尾须1节。
分布:本属除极地外,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但在温带地区种类极少,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已知254种,我国已知28种,浙江天目山分布1种。
3.8 黄胸 毛蚊 Plecia fulvicollis(Fabricius,1805)(图3-7)
特征:雄性:体长5.7~6.5 mm,翅长6.0~6.5 mm。本种胸部全为赤黄色。触角12节,红棕色至黑色。喙及须黑色。胸部中盾沟明显。足主要为黑色,但基节和转节带黄色。翅淡棕色,前缘较暗,翅痣不明显。平衡棒杆为黄色,结节为黑色。腹部黑色,具有黑色短毛;第9背板后缘有深“U”形缺口,前缘强烈凹陷;第9腹板长宽相等,后缘侧叶短,内侧有一尖突,后缘中部有一很大的突起,突起的末端两侧向外突出;抱握器小,不明显,与腹板后缘中突愈合。
图3-7 黄胸 毛蚊Plecia fulvicollis(Fabricius,1805)♂
A.第9背板;B.第9腹板
雌性:体长5.5~6.5 mm,翅长7.0~9.0mm。
分布:浙江(天目山、溪口),台湾;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