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鉴定与犯罪侦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枪弹痕迹鉴定

所谓枪弹痕迹是指枪支在射击过程中产生的痕迹,依据其在不同物体上的留痕,可以分为被击中客体上的痕迹和发射用的枪支、枪弹上的痕迹。枪弹痕迹鉴定主要是运用枪弹痕迹检验技术来解决涉枪案件中的一些专门性问题。

一、枪弹和枪械的分类和构造

(一)枪械的种类与构造

1.枪械的分类

枪械的种类繁多,其分类一般依据枪管构造、机械性能及口径大小等来分类:

按枪管构造可分为平滑管枪和膛线管枪(来复枪),其主要区别在于枪管内有无膛线。现代枪械为了保证弹头飞行的平稳性,并且保证较远的射程,一般采用膛线管枪。平滑管枪仅用于自制枪支、猎枪和15世纪以前的枪支。

按机械性能,枪械可分为非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自动枪支和转轮枪支。

按口径大小。枪械可分为小口径枪支(口径在6.5毫米以下)、中口径枪支(口径在7~9毫米)和大口径枪支(口径在9毫米以上)。其中口径的测算以枪管的内直径为准,膛线管枪指的是阳膛线的内圆直径。

按机械用途,可分为军用枪支、特种枪支、猎用枪支、教学枪支和运动用枪支等。

按发射性能,可分为气体推动枪支和火药推动枪支。

2.枪械的构造

现代化枪械的基本构造一般都由枪管、枪机、机匣以及击发器、弹夹、瞄准具、枪托等组成,其中前三者与形成枪弹痕迹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对这三者进行分别解析:

(1)枪管:是形成弹头痕迹的最基本部分,其内部主要由弹膛、坡膛和膛线区三部分组成。弹膛位于枪膛的后部,是枪弹处于待发时的状态,其形状主要有圆柱形和瓶状两种。坡膛位于弹膛前方,从后向前直径逐渐变小,呈现由高到低的坡状,其作用是引导弹头沿着轨道正确进入膛线区。膛线区位于坡膛前缘至枪口。在枪械发射过程中,子弹被枪机的击针击发,火药爆炸产生高压,推动弹头经过坡膛进入膛线区。在膛线区内螺旋状的膛线使子弹产生旋转,由此来提速和增加稳定性,从而提高射程和命中率。

(2)枪机:亦称枪栓,是在发射时用于锁闭枪膛和促使枪弹火药爆炸的击发装置。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闭锁机件(弹底窝、复进簧、推弹突笋)、击发机件(击针、击锤、击发阻锤)和抛壳机件(拉壳钩、抛壳挺、抛壳口)组成。其中弹底窝呈圆状凹槽,位于枪机前表面,用于将枪弹推上弹膛并封闭以防滑动;复进簧利用弹力在发射时前后移动,形成连续发射的动力;推壳突笋位于弹底窝下部凸起装置,用于顶推枪弹上膛。击针是位于弹底窝中心的针状机件,用于引发枪弹底火;击锤位于击针正后方,用于击打击针;击发阻锤形成保险机件,用于阻止击发枪弹。拉壳钩位于弹底窝上端或两侧,其作用在于借助后坐力,将弹壳从弹膛抛出;抛壳挺一般位于弹底窝的左侧或下部,呈突出状,与拉壳钩配合运动;抛壳口一般位于枪身右侧或上部,用于排出弹壳的出口。

(3)机匣:一般位于枪把上,由弹匣、弹仓组成。弹匣、弹仓的主要作用是装盛枪弹和固定枪管、枪机等部件。

在上述机件中,阳膛线、弹底窝、击针、拉壳钩、推弹突笋、抛壳挺、弹匣等都可以在弹壳弹头表面形成痕迹,它们是用于射击枪械、枪弹同一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子弹的类型和构造

1.子弹的类型

(1)依据子弹的不同发火部位,可分为中心发火弹、边缘发火弹、针状发火弹和旁侧发火弹。

(2)依据子弹用途不同,可分为战斗用子弹(普通弹和特种弹)和辅助用子弹(练习弹、空包弹等)。

(3)依据子弹形状不同,可分为瓶形弹和柱形弹;无底缘弹和有底缘弹;尖头弹、平头弹和圆头弹。

(4)依据子弹适用枪械的不同,可分为手枪弹、机枪弹、冲锋枪弹、猎枪弹等。

2.子弹的构造

现代化子弹的用途虽然各异,但其基本构造通常都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弹头:是借助于火药爆炸产生的推动力击中目标的部分,其内部构造分为弹头壳、铅件和钢心三部分。

(2)弹壳:是储藏火药并连接弹头、底火的部件,通常用铜锌合金或软钢制造。为方便抛壳起见,弹壳的底部一般都有环状凹凸。

(3)底火:位于弹壳底部,在击针撞击时引燃火药的装置。其由引火帽、起爆器(由雷汞—发火剂、氯酸钾—氧化剂和三硫化二锑—燃烧剂组成)和箔片(锑锡合金—防潮防脱落)组成。

(4)火药:是推动枪弹飞行的动力源,其种类分有烟火药和无烟火药两大类。有烟火药俗称黑火药,一般由75%的硝酸钾、15%的碳和10%的硫磺混合而成。无烟火药有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两类,为现代广泛采用的火药。

(三)弹道术语

为方便对枪弹痕迹的研究,有必要在此就弹道术语做统一的界定。

(1)射击弹道:是指子弹被击发,弹头沿枪管脱离枪口后,弹头在空气中、固体中或液体中飞行的轨迹。

(2)射击点:是指枪口所处的位置,即射击弹道的起算点。

(3)弹着点:是指弹头接触、嵌入或穿过客体时的命中点。

(4)弹道诸元:是指弹头脱离枪口后飞行过程中的坐标、飞行时间、速度等。

二、枪弹痕迹勘验

勘验枪击现场的首要任务是仔细找寻射击后留下的弹头、弹壳、枪支和弹着点、射击附带痕迹,同时对各种枪弹痕迹进行分析,理清侦查方向和线索。

(一)现场弹头的寻找和提取

由于子弹被击发时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使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可能穿透障碍物或目标客体,也可能遭遇坚硬的障碍物形成反跳而改变飞行方向。因此,在寻找子弹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首先以弹孔、弹道等形成特点,以被射中的障碍物或目标物为中心进行寻找和提取工作。如果弹头射入墙、地板、桌椅、泥土等部位,应在弹着点附近顺着弹道指示的方向进行挖掘、筛滤、劈取工作。射中人和动物的弹头,如果造成的是盲管枪创,可由法医通过X光线透视法确定其所处的位置,然后取出。如果造成的是贯通枪创,则应根据射入口和射出口的方向、射击角度等,顺着弹道用磁力探测仪寻找。如果是反跳弹,则应根据弹头反跳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确定反跳后的飞行方向及大致的落点范围。

在提取弹头时,以不损伤弹头上的痕迹和附着物为原则。在提取时,应使用带有橡皮套的镊子提取,并用细软物加以包装。同时,将弹头提取时所处的客体、弹孔位置、数量等情况详细记录。

(二)现场弹壳的寻找和提取

枪击现场一般留有射击后散落的弹壳。通常首先应确定持枪射击时的位置,再以此为中心在直径5~10米的范围内搜寻。如果已初步掌握发射枪械的种类,可以按枪械不同的排壳方向寻找。在犯罪分子遗留有现场足迹的活动路线上应重点排查。对在现场未发现弹壳的,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已被犯罪分子取走,因此如果发现犯罪分子物品的,要检查物品里是否夹带着弹壳;二是犯罪分子使用的是非自动枪械,弹壳仍留在枪械的弹膛内。提取弹壳的方法和记录与提取弹头时相同。

(三)现场枪械的寻找和提取

除自杀或伪装自杀的现场外,犯罪分子一般都会将枪械带走。犯罪分子如果出于再次使用的目的,则会将枪械随身携带或者藏匿。如果出于隐藏罪证的考虑,犯罪分子往往会将整枪或拆卸后的部件抛弃在江河湖泊、粪池、地下管道或者埋于地下。因此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现场及途经现场的道路附近使用探测仪等进行搜寻。在提取枪械时,首先,应在现场进行拍照记录。其次,用脱脂棉塞住枪口,以防枪管内的烟灰继续自然消散。最后,将子弹退出并锁闭保险装置,包装后连同记录一起存档。

(四)弹着痕迹的寻找和提取

根据弹头飞行方向、反跳方向等要素,寻找弹着痕迹。在发现此类痕迹后,应判明是孔洞或是弹着点。之后要进行的就是拍照、测量,准确记录弹着痕迹的形状、位置、相互距离等内容,以便日后检验之用。

(五)射击附带痕迹的寻找和提取

射击附带痕迹是指近距离(一般为1米以内)射击时,在弹着点周围附着的射击残留物,如火药烟灰、金属碎屑等。此类痕迹一般残留在死者或犯罪分子的身体和衣物射入口部位、其他弹着点附近、枪械零部件等处。对于深色纺织品上的火药烟灰,可利用红外线照相法清晰地反映烟灰的分布状况;其他的显现、提取方法,还有四氧化碳显色法、PD T丙酮溶液显色法、皮肤硝酸盐检验法等。

三、枪弹痕迹的鉴定

(一)枪弹痕迹的特征反映

1.弹头发射痕迹的特征反映

弹头发射痕迹是指枪管内壁膛线和坡膛的外表结构特征在弹头受爆炸力推动下运动而产生的动态复合痕迹。当弹头滑过枪管时,就膛线枪而言,一般会留下阳膛线的擦痕。阳膛线的数量、宽度、起末端形状、旋向等结构特征将决定发射弹头痕迹的特征,可以用于认定弹头与发射枪支的同一,这主要依据阳膛线本身带有的纹线、凹凸点、裂纹等细节特征。这种痕迹被称为次生痕迹。

与之相应的是坡膛痕迹被称为初生痕迹。坡膛痕迹是与弹头中心轴平行的痕迹,就右旋膛线枪管而言,初生痕迹位于次生痕迹的左侧。坡膛痕迹产生于膛线痕迹之前,是弹头通过坡膛时与其表面发生摩擦形成的。

弹头的直径大小会产生不同的弹头发射痕迹。当弹头直径过小时,弹头经过枪管会左右碰撞造成痕迹分布散乱,只反映部分片段;当弹头直径过大时,膛线痕迹会显得深长甚至造成弹头外壳的破裂。

2.弹壳痕迹的特征反映

子弹从被压入弹匣、上膛、击发直至排壳的全过程,会在弹壳上留下许多静态和动态痕迹。这些痕迹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弹头,因而用于认定发射枪械同一更为可靠。其中弹膛痕迹、击针痕迹、拉壳钩痕迹、弹底窝痕迹等尤为重要。

(1)弹膛痕迹:子弹发射时,火药爆炸产生的巨大气压将弹壳紧贴在弹膛表面,使弹膛内壁的不同烧灼点、加工花纹、缝隙等形象地反映在弹壳表面,形成弹壳上的弹膛细节特征。

(2)击针痕迹:指击针撞击子弹底火引爆时产生的凹陷痕迹,可以反映出枪械击针的位置、外形、撞击深度等细节特征。

(3)拉壳钩痕迹:子弹发射后拉壳钩卡入弹壳底边时会留下摩擦和顶撞痕迹。这种痕迹的位置、形状、凹凸等特征可用于发射枪械的同一认定。

(4)弹底窝痕迹:子弹发射时的强大压力将弹壳底部与弹底窝压紧,从而反映出弹底窝的花纹、加工细节等。

(5)弹匣摩擦痕迹:当子弹被逐个装入弹匣时,会在子弹表面与弹匣棱口摩擦时留下擦痕。

3.弹着痕迹的特征反映

子弹射击障碍物或目标后形成的弹着点或弹孔是形成弹着痕迹的主要方面。下面以弹孔为例,说明弹孔射入口与射出口的特征反映。射入口的一般特征是入口较小、平滑、凹陷并会带有冲击轮,附带射击痕迹等。射出口的一般特征是出口较大(近距离射击除外)、外翻、粗糙并无附带射击痕迹。

(1)人体上的射入口与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周围较光滑;由于弹速较快,易形成圆形缺口;在近距离射击时由于弹速极快并带有火焰,会造成冲击轮和擦拭圈;在射入口周围带有烟垢、火药粒和枪油等射击附带痕迹。

射出口特征:通常比射入口要大;出口处呈之状组织,可以合拢;常常有人体组织外流;无冲击轮、擦拭圈和附带射击痕迹。

(2)玻璃上的射入口和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较小且平整;辐射状断面的箕口状汇集点处于入口一面。

射出口特征:出口较大且层层剥落,形成喇叭状;同心圆密集。

(3)木板上的射入口和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边缘光滑,带有射击附带痕迹。

射出口特征:出口边缘不规则,呈崩裂状或外翻状,有碎屑剥落。

(4)厚纸上的射入口和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边缘规则且内凹。

射出口特征:出口边缘较粗糙,且有碎屑剥落。

(5)纺织品的射入口和射出口特征

射入口特征:入口处较平整,内凹,周围往往会带有烟晕或呈灰黑色。

射出口特征:出口边缘不平整,呈纤维状外翻。

(二)枪弹痕迹的鉴定

1.鉴定准备工作

首先,向鉴定人提交现场提取的枪械、弹头、弹壳等物。其次,向鉴定人说明枪弹的提取经过、痕迹的形成过程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枪械,制作射击实验样本。

2.分别检验和比较检验

按照分别检验的顺序即先检材后样本的顺序,分别确定弹头、弹壳上痕迹的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例如弹头上膛线的数量、宽度等一般特征和纹线、裂缝、凹凸点等细节特征。可以使用照相法等方法将细节特征固定下来,并按次序依次标明。

在分别检验的基础上,将检材和样本的特征进行比较检验。对于动态线痕,如膛线痕迹,可以采用线痕接合法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借助于比较显微镜,重点查找线痕的连贯性和自然延续性,以及线痕间的位置、宽度等。对于静态痕迹,如击针痕迹,通常采用特征比较法。该方法是将检材和样本摄制成倍数相同的照片,在一定光源下对底片上反映的细节特征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点。

3.综合评断

在比较检验找出差异点和相同点的基础上,首先,对差异点进行评判,找出差异点是由于何种原因造成的:如果差异点是由于提取、保存过程中造成新的差异点或发射后形成的烧灼、磨损,可以排除这些差异点;如果差异点是本身固有的,则可以做出否定同一的认定。其次,对相同点进行分析:如果枪弹痕迹的细节特征基本一致,只存在某些后来外力造成的差异,可以得出认定同一的结论。

(三)相关射击痕迹的分析和判断

相关射击痕迹包括射入口和射出口痕迹、附带射击痕迹以及射出的方向、距离、顺序和枪械的种类、案件性质的分析。这些分析判断,一方面可以提供侦查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鉴定结论的辅助性结论。

1.附带射击痕迹

近距离射击时,射击后产生的烟垢、枪油、火药粒等物质,会随弹头飞行而附着在弹着点周围表面。这些微量物质,可采用光谱分析仪等方法确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含量,从而确认其可能的种类或品牌。

2.射击方向和角度

主要指枪械射击时,枪支和障碍物或目标物的相对位置。分析判断射击方向和角度,有利于弄清案件的性质和案发时射击者与受害人的位置及案发经过。主要分析判断如下:

(1)根据射入口和射出口的特征,确定射击的大致方向。

(2)根据弹孔或擦带痕迹形状判断:如果弹孔为正圆形的,则射入方向为正前方;如果弹孔呈椭圆形并带有擦痕的,子弹应沿着擦带方向射入,这时射入角小于90°。

(3)如果是跳弹,应先测出射入角和反射角,再行计算其方向。

(4)形成两个以上孔洞时的发射角测算:先测出两孔洞间的直线距离,以直线距离为斜边,以水平距离为直边,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3.射击距离

射击距离可分为贴近距离射击(一般为15厘米以内)、近距离射击(15~100厘米)和远距离射击。前两种射击距离,可从弹孔的烧灼程度和残留的火药、烟垢加以判断。

远距离射击,一般只有弹着点痕迹,没有附带射击痕迹。其计算公式如下:

(1)当射入口高于射出口时

实际射击距离=(枪口高度 -弹着点高度)×弹孔到发射点的水平距离/(弹孔高度-弹着点高度)

(2)当射入口低于射出口时

实际射击距离=(弹着点高度 -枪口高度)×弹孔到弹着点的水平距离/(弹着点高度-弹孔高度)

(3)利用一个弹孔测算射击距离

最大射击距离=弹孔角度的正切函数值×弹孔高度

实际射击距离=(弹孔高度-枪口高度)×弹孔角度的正切函数值

4.射击顺序

当现场留有数个弹击痕迹时,常要分析射击的前后次序。可以根据弹孔裂纹的中断特征、弹头和弹壳上的烟垢多少等来确定。当第一发弹头穿过脆性客体(如薄骨、玻璃)时,其造成的辐射状纹线向远处畅通地扩散。后发射的弹头会造成辐射纹在扩散时遇阻。同时,经过擦拭的枪械,弹头和弹壳上的烟垢随连续发射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对于持枪自杀而言,位于致命部位的枪伤应是最后一次射击。

5.射击时间

(1)气味判断法:一般射击后的气味在枪管、弹膛等处可以保留数小时之久。如果枪械在射击后立即密封保存,则气味可以保留数天之久。

(2)亚硝酸盐测试法:枪械在射击时,伴随的高温、高压会使枪械上的烟垢、枪油等物质转化为亚硝酸盐,可以通过化验其成分来确定射击时间。通常在射击后3~4天内可以检测出来。

(3)观察枪械表面变化法:枪械在射击后如果未经擦拭,很快就会产生灰色雾斑,约1天后又会变成棕色锈斑。用10%的硫酸溶液加上5%的硫氰酸氨,如果呈红色反应,则可认定为射击锈斑。

6.枪械种类

根据现场的弹头和弹壳的直径、标识等特征,一般即可判明枪支的口径与种类。应该注意的是,弹头直径一般大于枪管口径0.3~0.5毫米。同时,利用通过膛线痕迹的不同,再加上其他一些痕迹辅证,也可以判明射击枪械的种类。

7.案件性质

分析枪案现场的特点,查清他杀、自杀和误杀的可能性。如从死者的手上有无射击残留物、射击的距离、有无搏斗的痕迹等可以判断是否属于自杀;如果不具备自杀的条件,则应从发射地点的远近判断有无瞄准的可能性、射击者与被害人的关系等判明是否属于误杀;如果能够排除自杀、误杀的可能性,则他杀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明确了案件的性质,将有助于及时确定侦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