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课外阅读

一、阅读材料1: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通常是班级中的中心人物。进入大学以后,如果重新排定座次,就只能有少数人能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将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其实,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新生,就像一名运动员,在省队里面可能是第一名,后来进了国家队就可能变成第三、第四名了,但是能进国家队,本身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优秀运动员了。所以,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枷锁,你就会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从而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

随着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监督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自主学习;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这些特有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加以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1.有效进行自我评价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而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事业奋斗的自信心。

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突然发现在“高手如云”的班集体中,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了,这种“失落”感的形成是因为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进入大学后,竞争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比较之下,有的人会因为低估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对自我评价过低,造成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会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也可以补偿自己的不足。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要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测试,这将有助于对自己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

2.主动适应全新环境

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尽快适应这些环境是有必要的。

由于大学的校园范围比较大,所以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大多数的高年级同学都比较愿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另外,向老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些新生在熟悉环境后,感觉对大学生活有“幻灭”之感。抱怨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贫乏,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搏是否值得。这是因为他们在入学之前,在心中将大学过于美化,面对现实校园便产生了失落感。虽然,这些年高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赶不上发展的需要,如这几年的“扩招”,使许多大学校舍和师资非常紧张。在北京的重点大学,8个人一个宿舍也并不少见。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更需要新生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

大学新生除了熟悉校园环境,还应该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面闷头读书,对外面的社会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敢地走出“象牙塔”,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有目的地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认清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分量。

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

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4.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学会自我管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

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从做饭、洗衣服到理发,有的家长甚至每天给孩子收拾床被、打洗脸水等,等到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要开始学会独自处理了,可以说,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独立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钱财的管理。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进行消费。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的学生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把后面的伙食费提前花掉。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需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有了对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使之切实可行。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

入学几个月或半年之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就会逐渐适应了。

二、阅读材料2: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心理自动调适法、意义寻觅法、认识调控法等,对自我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是必要而可行的。

1.心理自动调适法

人类在面临挫折时,常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心理学称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力图减少焦虑的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是个体自我保护的心理制动机制,它如同人体生理活动一样,具有保持生理、生活活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内稳能力。心理防御机制的更大价值体现在为个体寻找解决挫折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作用、投射作用、文饰作用、不长作用、升华作用等。

当然,心理防御机制需要我们正确认识,适时适度运用。应该看到有些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和情绪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是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影响。

2.意义寻觅法

意义寻觅法事一种自我寻找和发现生命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的心理自助方法。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统合而生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要,人追求的既非弗洛伊德所说的求乐意志,也非阿德勒所说的求权意志,而是追求意义的意志。而一些人在遭受生活挫折时常常会感到失去了生活目标,对生活的意义感到迷惘,出现“生存挫折”或“存在空虚”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对生活的厌倦、悲观失望或无所适从。在对美国自杀未遂的大学生的调查中80 %的人是因为“存在空虚”所致,在北美和西欧就诊的神经症中有20%的病人有“存在空虚”感,可称之为“迷惘精神症”。弗兰克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建立在精神层面的价值感的获得。人生的意义感不是赋予,而是需要寻找,意义寻觅法的核心就是要学会寻找失落的生活目标和价值,建立起明确和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的健康心理需要精神层面的人生意义来支撑。这是因为:①精神追求可以统领所有的心智,使你关注未来的事情,忽略微小的心理波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一些伟人,他们遇到的困难可谓不小,但在伟大的理想支配下,他们全身心投入事业,已经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来关心自己的心理苦恼。②有了精神追求,还可以使人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包括心理痛苦。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哲学家尼采说:“懂得为什么活着,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痛苦和挫折只是磨炼自己的试金石。

3.认识调控法

心理问题常伴随情绪反应,情绪反应产生在主体认识到刺激的意义和价值之后,对同一刺激,不同的评价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可以用调整、改变认知的方法调控情绪反应和行为。认知调控方法是指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理清思路,冷静地做出应对的方法。认知调控的关键是控制与即时情绪反应同时出现的认知和想象。例如当人非常愤怒时,常会做出过激行为。如果此时能够告诫自己冷静分析一下动怒的原因、可能的解决办法,可慢慢地恢复平静,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认知调控方法的原理基于认知对情绪的整合作用,认知和情绪分属于大脑不同部位控制,控制情绪的是大脑较原始的部分,控制认知的是大脑在情绪中枢之上发展的新皮质部分。情绪反应速度快,但内容较原始;认知反应稍迟于情绪反应,但其内容更显理智,能够整合情绪反应。

认知调控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可分为以下两步:①分析刺激的性质与速度。人类情绪反应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种族的生存与发展,是驱动我们应付环境、即刻反应的本能冲动,虽然伴有认知过程的结果,但即刻的认知往往笼统、模糊,其诱发的反应往往强烈。冷静分析问题所在,可以即时调控过度的情绪反应。②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选择后择优而行。情绪引发的即刻反应往往是冲动性本能反应,很多问题都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最佳方法至关重要,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4.活动调适法

活动调适法是指通过从事有趣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类方法。包括读书、写作、绘画、雕塑、体育运动、听音乐、歌唱、舞蹈、演戏、劳动等多种活动方式。活动调适寓心理治疗于娱乐之中,不仅易为人接受,而且易于操作,可以广泛地运用于一般性的心理不平衡和轻微的心理障碍。活动调适法的实质在于用活动的过程来充实生活,用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来驱散不良的情绪。因此应随时把握利用活动中所提供的有利机遇和信息去发现问题,改变错误的认知,调适不良的情绪,纠正不适应的行为,提高自信心。活动的种类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程度,原先的个人爱好、兴趣和实际条件来选择。

5.合理宣泄法

合理宣泄法就是利用或创造出某种条件、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宣泄是一种释放,其作用在于把压抑在心里的愤怒、憎恨、忧愁、悲伤、焦虑、痛苦、烦恼等各种消极情绪加以排解,消除不良心理,得到精神解脱。因此,宣泄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强化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无论是失恋、亲人亡故等重大痛苦,还是惧怕某人、某种场合等,通过倾诉或用行动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对有碍于身心健康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所以宣泄的过程也是人们进行心理自我调整的过程。

宣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倾诉

心里有什么问题和积怨,可以找同乡、战友、领导尽情地倾诉出来。倾诉对象一般是最亲近、最信赖、最理解自己的人,否则就不能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在倾诉的过程中,可能因自己情绪激动、过度悲伤等因素,说话唠唠叨叨,词不达意,说过头话,甚至发牢骚,对此倾听者要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适时予以正确引导。

(2)书写

用写信、写文作诗或写日记等方式,使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能直接对人表露的情绪得到排解。比如写日记,自己对自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许多不良情绪就在字里行间化解了。

(3)运动

有了消极情绪,闷坐在房子里可能“剪不断,理还乱”,到室外去打打球、跑跑步或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怒气和痛苦随汗水一起流淌,心情就会开朗起来。

(4)哭泣

中国有一句老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似乎男子汉是不应该哭泣的。其实,从身心健康这个角度来讲,“泪往肚里流”是不可取的。流泪也是一种宣泄,无论是偷偷流泪还是号啕大哭,都可以将消极情绪排泄出来,从而令不愉快的情绪得到缓解,减轻心理压力。

(5)身心放松法

放松训练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类行为疗法。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密切相连,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肌肉松弛的练习来达到心理紧张的缓解与消除。研究证明,放松训练所导致的松弛状态,可使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通过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使人因紧张反应而造成的心理失调得以缓解并恢复正常。放松训练对于缓解紧张性头痛、失眠、高血压、焦虑、不安、气愤等生理心理状态较为有效,有助于稳定情绪、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对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要介绍五类简便易行的放松训练法。

①一般身心放松法

常用的身体放松的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热水澡等;常用的精神放松方法有听音乐、看漫画、静坐等。哪些人需要放松,何时需要放松,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和精神状态来确定。从身体方面,可以观察饮食是否正常,睡眠是否充足,有无适当运动等;从精神方面,可以观察处事是否镇定,是否容易分心,是否心平气和等。如果观察后的判断是否定的,就需要进行放松训练。

②想象性放松

在指导做想象性放松之前,应先让被指导人群放松地坐好、闭上眼睛,然后给予言语性指导,进而由他们自行想象。常用的指示语是:“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人,我感受到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声… …”在给出上诉指示语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对方的呼吸。

③精神放松练习法

就是通过引导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感觉上,达到放松的目的。比如可以指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视觉上,静心地看着一支笔、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集中在听觉上,聆听轻松欢快的音乐,细细体味,或闭目倾听周围的声音;集中在触觉上,触摸自己的手指,按按掌心,敲敲关节,轻抚额头或面额;集中在嗅觉上,找一朵鲜花,集中注意力,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等等。也可以指导他们闭上眼睛,试着将生活中的一切琐碎和不愉快的事情忘掉,着意去想象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④渐进肌肉放松法

在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时,要注意选择不受干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的房间或室外,让他们坐姿舒适。然后引导其想象最令自己松弛和愉快的情景,并在一旁用语言指导和暗示。指导语是:“坐好,尽可能使自己舒适,并使你自己放松;现在,首先右手握拳,并把右拳逐渐握紧,在你这样做时,你要体会紧张的感觉,继续握紧拳头,并体会右手和右臂的紧张;放松,让你的右手指放松,看看你此时的感觉如何;接下来,你自己试试全部再放松一遍。再来一遍,把右拳握起来,保持握紧,再次体会紧张感觉;放松,把你的手指伸开,你再次注意体会其中的不同;然后,你左手也这样做。”以上方法也可用于放松左手与左臂,接着放松面部肌肉,颈、肩和上背部,然后胸、胃和下背部,再放松臀、股和小腿,最后身体完全放松。

⑤深呼吸放松法

当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感到紧张,而此时已无时间和场地来慢慢练习上诉的放松方法时,可以使用最简便的深呼吸放松法。这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自我镇定的方法相似。具体做法是:让他们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可以配合他们的呼吸节奏给予如下指导:“一呼… …一吸… …一呼… …一吸”,或“深深地吸进去,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去,慢慢地呼出去… …”大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以后,也可自行练习。

三、阅读材料3:以阳光心态用心生活

什么是阳光心态?有人说,阳光心态就是健康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也有人说,阳光心态是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一种心智模式。心态能不能塑造?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怎样塑造阳光心态呢?

1.竖立目标,科学安排时间

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充满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后,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人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很多实训和实习的时间,再除去寒暑假,三年的学习时间更短,大学生活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内容越来越广泛,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能否充分利用好时间,是大学生活成败的关键;而能否在大学里培养出时间管理的本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能否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大学生要分析自己的支配的时间,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作合理的分配。要养成根据需要制订时间表的习惯,如每周的时间表,每天的时间计划。这样一来,你每天都是充实的,不会无所事事。但是,要注意无论目标和计划多么完美,也无论时间表安排得多么周密,如果不执行,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制订了目标和计划就一定要付诸实施,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好时间。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一些干扰,诸如我们自身的办事拖拉、懒惰等不良习惯对时间管理造成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学会克服。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在大学生活中,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如何利用好这部分时间是很重要的。许多同学就是不能合理利用这些时间,所以觉得无聊、茫然。实际上若能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我们的生活就会大有改观。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集中精力高效做事,简化生活(在众多的爱好中集中精心挑选几个最喜欢的活动去参与,其他的事就取消)。

大学生要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力戒“疲劳战术”,提倡“积极性休息”。其实,疲劳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疲劳时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相应部位会产生保护性抑制。如果这时还要勉强学习,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各种神经症,产生身心疾病。所谓“积极性休息”,就是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交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

大学生还要学会享受时间,在做完一件事后,利用想象性放松的方法,闭上眼睛想象一些美丽的场景,让自己放松一下。另外,在节假日可以选择一些休闲娱乐活动作为心理调剂,如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登山跑步、聚会旅游等,在休闲娱乐中享受美好生活,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选定目标,制订计划,投入行动。

课堂案例

林华刚进入高职院校时,对自己的专业和前途感到茫然和困惑。她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后来,在和老师讨论后,经过短暂的调整,她制订了大学生活的三年规划。根据规划,还制订出周计划和日计划。在周密合理的时间安排下,她一直坚持和努力着。第一学期结束了,林华不但成绩优异,还因其表现优良,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也轻松取得了技能证书。在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林华最有感触的是,她这一个学期有计划的生活,让她走出了迷茫,避开了空虚,更加自信,更加快乐。

2.开源节流,健康消费

从迈进大学校门起,大学生就要学会独自打理自己所掌握的那一部分钱财。

不论在此之前有无理财经验,都需在大学时期使自己具备理财的能力。因为理财能力是现代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要学会理财先要培养正确的金钱观。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许多人认为追求财富,崇拜金钱是庸俗的。其实,追求财富是正大光明的行为。金钱是有益的,它能让人们从事很多有益的活动。但要注意如果为了金钱不顾一切,那就成了金钱的奴隶,这时金钱也就成了包袱。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重视金钱在你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但也不能为了金钱而迷失自我。

要把自己的财富管理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提升自己的价值。上学时可以向家里伸手要钱,一旦毕业,就要自谋生路。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大学毕业前就为自己将来的生计做好打算。而最有效最实际的打算莫过于提升自己的价值,即努力广泛而深入地学习,力争使自己与同龄人相比,拥有更好的技术、更强的能力、更专业的知识、更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乃至掌握比较独到的技能。只要你能创造出为更多人所需要的东西,你就为自己将来赚取更多的财富储备了资本。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工作有了保证,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仍然有可能被淘汰,因而提升自我的价值是未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管理自己财富的前提。二是保持自尊。自尊是一个人要求自己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维持自己荣誉的意识倾向,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体现。自尊对于做人很重要,对于理财也很重要。现实中金钱最易于让人失去自尊,而去做违背自己内心道德准则的事情。因此在理财时,应与金钱友好相处,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尊,不出卖自己应有的原则。

明白了理财的原则还得做好收支预算,从开源和节流这两个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开源即扩大资金的来源。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优秀表现获取奖学金;如果家里经济困难,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兼职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困难。不过,要想理好财,只是通过开源还不够,还需要学会节流,即节省开支。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树立俭朴的意识。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费、购买电脑等费用)、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但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还没有相应的理财观念和水平,每月消费经常超支。多数同学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提供,对家长的依赖性非常强。除了学费、住宿费外,大学生的消费多在饮食方面。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聚会、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朋友。支出较大的还有手机消费,它是在校大学生除了饮食之外的第二大消费项目。另外,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而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女生非常注重形象打理。成套的品牌化妆品成为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女生的最爱,而做头发则成为女生美丽消费的另一重要方面。此外,在恋爱方面的消费也不容忽视。爱情是神圣的,但也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如今的爱情不再有免费的午餐,一些男生为了“爱情”一掷千金,甚至不惜负债。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两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这些消费状况都反映出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的一些不足。作为学生,我们依然属于消费群体,脱离了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是很难度过校园生活的。因此,不管家庭富裕还是困难,我们都应该做到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理解父母的心血,学会科学的安排生活,合理的消费,做一个具有勤俭美德、心理健康的人。

大学生在购物方面要养成良好习惯。购物前,应该列好购物清单,列出你确定“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想要”的东西太多,只有“需要”的东西才会对我们有用,同时改变自己逛街的方式。不要无目的的在街上转悠,规定自己每周或每半个月只有一天可以购物,拿着购物清单把需要买的东西在这一天全部搞定。若有购物冲动,可以马上去做些别的事来转移冲动。

有人说:“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逐步积累下去。当自我理财的意识深入到你的内心深处时,你就具备了一项在现代社会中立足的基本能力。

课堂案例

吕兰生长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里,2002年被一所高职院校录取,在吕兰的家里,姐姐因交不上学费已被迫辍学;患癌症两年多的奶奶撒手人寰,给他们一家留下了一大堆债务;爷爷已经70多岁了,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已不能有太多劳作;妈妈身体一直有病,只能做点家务;妹妹和弟弟还在念高中;一家人的负担全落在父亲肩上,他经营着11亩土地,为了孩子能读上书,父亲卖了耕牛,并利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

带着些许苦涩来到学校,在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吕兰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切要靠自己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很快学会了精打细算的生活,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手中的每一分钱。吃饭,早晨3个馒头一碗稀饭,中午和晚上各一个5毛钱的馅饼。这样一天2块钱就能填饱肚子;衣服,除非迫不得已才买,每件控制在40元以内,她常年换洗的衣服仅有两套;她没有化妆品,只有一块香皂、一瓶护手霜。吕兰幽默地说:“这样既省事又省钱。”她每个月的花费基本上控制在100元左右,每学期生活费坚决不超过800块。而周围的同学,每学期的花费几乎没有少于1500元的,有的同学每个月600元都觉得“捉襟见肘”。吕兰深知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也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从来不羡慕有钱的人,也从未抱怨过父母,因为她觉得父母能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把自己抚养长大已是莫大的恩情了。她说:“其实贫困并不可怕,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节假日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而当别人逛街、看电影或去旅游时,吕兰却常常顶着烈日或冒着寒风去做市场调查,或者强忍着晕车的痛苦去做家教。

吕兰在极大的压力下走过了两年时光,她说“乐观”是自己两年来最大的收获。两年里,她努力地学习,努力地打工,积极地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争取各种各样的奖励等,从不给自己空闲的时间,她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课后训练与思考

1.你为尽快适应大学做了哪些准备?

2.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的?

3.你平时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