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中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1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大于宽度和高度的基础形式,分为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又可分为单向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将柱子的荷载较均匀地分布到扩展的条形基础底面积上,并且调整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当单向条形基础底面积仍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可以在纵、横两个方向将柱基础连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以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减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1.条形基础施工工艺

条形基础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清理→混凝土垫层→清理→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2.条形基础钢筋工程

垫层浇灌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

上、下部之间用垂直钢筋绑扎牢,将钢筋弯钩朝上,底板钢筋网片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柱插筋除满足搭接要求外,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

3.条形基础模板工程

侧板和端头板制成后,应先在基槽底弹出中心线、基础边线,再把侧板和端头板对准边线和中心线,用水平仪抄测校正侧板顶面水平,经检测无误后,用斜撑、水平撑及拉撑钉牢,如图2.1.1所示。条形基础要防止出现这些现象:沿基础通长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宽度不够,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时上段混凝土缺损,底部钉模不牢。

图2.1.1 条形基础支模示意图

预防措施:

(1)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模时垂直度要准确。

(2)模板上口应钉木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平直。

(3)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下口支承在钢筋支架上。

(4)支撑直接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承力面,两块模板长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

4.条形基础混凝土工程

浇筑现浇柱下条形基础时,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浇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cm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对于锥形基础,应注意保持锥体斜面坡度的正确,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捣实。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条形基础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筑时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5.条形基础平面识图要点及钢筋构造要点

(1)条形基础的平面识图要点

条形基础整体上可分为梁板式条形基础和板式条形基础两类,梁板式条形基础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结构和钢结构;板式条形基础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砌体结构。

条形基础编号分为基础梁、基础圈梁编号和条形基础底板编号,分别按表21-1和表21-2的规定。

表2.1.1 条形基础梁、基础圈梁编号

表2.1.2 条形基础底板编号

(2)条形基础钢筋构造要点

①条形基础的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

条形基础基础梁钢筋和箍筋的构造如图2.1.2所示。

图2.1.2 条形基础基础梁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

当纵筋需要搭接连接时,在搭接区中受拉区箍筋间距不大于搭接纵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mm,在搭接区中受压区箍筋间距不大于搭接纵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mm;当两毗邻跨的底部纵筋配筋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的底部纵筋延伸至配筋较小的毗邻跨跨中进行连接。

②条形基础端部钢筋构造

条形基础端部一般有三种形式:端部等截面外伸、端部变截面外伸和端部无外伸。三种形式基础梁的钢筋构造形式分别有所不同,如图2.1.3所示。

图2.1.3 端部钢筋构造

③条形基础处底板筋的构造

条形基础基础梁底板配筋可以按90%的设计长度进行交错分布(进入交接区和无交接底板的第一排钢筋不应减短),交接及拐角处底板筋的构造如图2.1.4所示。

图2.1.4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交接和拐角处底板配筋

图2.1.4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交接和拐角处底板配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