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著作框架
一、研究思路
本书以宁波民营企业的百年融资史(1912—2012)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逻辑的理论工具,研究宁波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变迁的路径问题。根据制度逻辑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将宁波民营企业百年融资史分解为三个时间段,即社团和市场逻辑显现时期(1912—1949)、政府逻辑垄断时期(1949—1978)、社团与市场逻辑再现时期(1978—2012)(见表1-1)。
表1-1 宁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制度逻辑演变的关系
来源:Xiu Ping Hua,Yuhuilin Chen and Shameen Prashantham,“Institutional Logic Dynamics:Private Firm Financing in Ningbo(1912-2008)”,Business History,Vol.58,No.3,2016,PP.378-407.
第一阶段:社团和市场逻辑显现时期。该阶段对应的时期为民国时期,其最主要特征是社团逻辑与市场逻辑的相互竞争。初期,以社团为基础的钱庄在宁波民营企业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当时钱庄借贷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无需明确抵押物。但随着外国势力的扩张,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原先依赖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团逻辑弊端日益凸显,相反注重商业模式效益和专业程度的市场逻辑优越性愈加显现,具体表现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方面,即钱庄日渐衰弱,并逐渐被以市场为基础的银行所取代。
第二阶段:政府逻辑垄断时期。该阶段对应的时期是计划经济时期,其最主要特征是政府逻辑一家独大,社团逻辑与市场逻辑遭受压制。当时由于受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社会资源和权力开始集中在政府手中,传统的社团逻辑与市场逻辑逐渐式微,而以政府为核心的政府逻辑强势崛起,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方面,随着1953年公私合营推进,民营企业几近消亡,钱庄、私有商业银行等退出历史舞台,而中央人民银行和国有银行数量却开始增加,国有银行依据政府指导方针进行企业放贷,同时扮演着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角色。
第三阶段:社团与市场逻辑再现时期。该阶段对应时期是改革开放后,其最主要特征是社团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再度崛起。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再度激发计划经济时期被长期压制的社团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适应条件,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呈现出交替更迭的过程。具体表现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方面,1978—1991年,该时期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当时仍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其融资渠道也多局限于以社团为基础的民间借贷;1992—2000年,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出现了快速增长,以社团逻辑为主体的民间借贷得到进一步强化;2001—2012年,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民营企业资本积累达到一定规模,促使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在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中分量逐渐增加,并有逐渐取代民间借贷的趋势。
二、著作框架
本书运用新制度学派制度逻辑的理论,考察了清末民初以来宁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历史变迁的三个阶段,以及伴随它们而出现的制度逻辑的演变。不同时代背景和政治与经济制度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与制度逻辑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本书旨在对宁波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的具体构建框架如下。
第一章 导论部分,简要交代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著作框架。
第二章 属于第一篇,初步分析了宁波民国时期民营企业崛起的背景、发展及其特点,并对几家典型的民族工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章 属于第一篇,分析了宁波民国时期民营企业两种融资模式——社团制度逻辑和市场制度逻辑,介绍了它们所对应的融资渠道——钱庄、典当和银行的发展状况。
第四章 属于第二篇,介绍了计划经济时期宁波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第五章 属于第二篇,介绍了计划经济时期宁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六章 属于第三篇,介绍和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宁波民营企业的再次起步阶段(1978—1991)的发展情况和对应的融资模式。
第七章 属于第三篇,介绍和分析了宁波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0)和该时期的宁波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
第八章 属于第三篇,分析和介绍了宁波民营企业走向成熟的阶段(2001—2012),以及该时期宁波民营经济所依赖的融资渠道和模式。
第九章 属于第三篇,对宁波民营企业融资历史的内生制度逻辑变迁进行分析。
第十章 结语部分,对本书研究内容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