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近代民营企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近代民族工业短暂崛起的背景
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社会和经济发生剧烈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自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全国各地开始了爱国主义运动和振兴实业的热潮。因此,民国初期也是宁波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宁波民族工业主要以棉纺织和面粉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其他工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号称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当时宁波民族工业空前繁荣的景象是受到国内外大局势的影响。乐承耀对当时宁波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政治和经济背景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小结,本书在其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内容的补充。
一、国际背景
在国际上,随着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卷入大战。大战期间,英、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从事军火生产和贸易,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工业生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贸易都有所减少。同时,一战的爆发使得欧洲轻工业产品产量锐减,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原料和部分商品的需求量也都有了增加,这就使原本十分狭隘的中国市场出现了一些空间。这种大环境,客观上,为宁波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1913—1918年期间,宁波口岸的货物进口增长率不到4%。其中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口货物最多的年份,除个别年份1916年和1918年外,其他年份的宁波口岸进口额都小于1914年。例如,由于日本等国对华棉纱输出的减少导致市场上洋纱供给减少,但是市场对洋纱的需求仍然很大,促使棉纱的价格飞涨,创造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商业资本家纷纷兴建厂房生产棉纱,市面上一度出现投资热潮。
二、国内背景
(一)政治背景——辛亥革命后的政府法律政策支持
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法令和政策,强调发展民族工业和振兴实业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孙中山提出:“现在民国大局已定,亟当振兴实业,改良商货,方于国计民生,有所裨益。”南京临时政府为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创办《实业公报》,并颁布商业注册章程和制定银行条例,鼓励个人和团体创办各类公司和企业。同时,1912年1月28日内务部还出台《内务部通饬保护人民财产令》以保护人民财产。该法令规定“凡人民财产房屋,除经正式裁判宣告充公者外,勿得擅自查封以安闾阎,并将此意出示通告”。同年2月3日,内务部发布《保护人民财产令五条》,明确:“除规定凡在民国势力范围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前为清政府官产,现入民国势力范围者,应归民国政府享有外,还对前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产,现在国民保护之下者,分别情况规定了不同的处理原则。”这些法令的颁布用于保护人民和工商业者的财产不受侵犯,推动私人资本主义,说明南京临时政府试图创建一个“全新、开明、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的管理秩序,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其次,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振兴实业的热潮得到了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的北京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并未否定南京临时政府所定的民族工商政策,实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提出“营业自由”、“宜以实业为先务”, “即以矿产言之,急须更改矿章,务从便民”, “且商律与度量衡亦应迅速妥订实行”。北洋政府为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推行了若干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例如,完善工商法规,保护工商业发展,推行各种奖励措施和建设示范场所。北洋政府还先后起用陈其美、刘撰一、周学熙、张誉等人为北洋政府的工商(农商)总长,以表达对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诚意。刘撰一曾经提出:“今欲以工商立国,则必于工商业加极端保护,而足以鼓励人民之企业心,以正社会上轻实利、好虚荣、昧进取、喜保守之趋向。”这些法令和条例,通过保障工商业经营者的经营自由、提供实业贷款和奖励创业成就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宁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经济背景——民族工业的开端和初步发展、税负减轻、交通改善
民族工业的开端和初步发展为宁波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期的出现奠定了经济基础,酝酿着巨大的潜能。
宁波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19世纪80年代就有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办新式工业,在洋务运动的风潮中宁波广泛系统地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这是近代宁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1887年通久源轧花厂在宁波成立,是浙江第一家新式民族工业企业和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关于此时宁波“甬布”的生产,有“县人王承淮仿洋布式样制机自造”,“工精料厚,较东西两洋所织之布相等,心思之巧不让西人”的记载。1889年宁波慈溪建立了浙江省首家民族火柴厂——“慈溪火柴厂”。1901年的宁波顺记机器厂,在早期浙江民族工业中颇有声望。1907年徐礼茹投资5.6万元开设宁波正大火柴厂。该厂在一战前由于受进口火柴排挤发展受制,一战后销路大开,甚至从手工业生产转为机器生产。这其中有很多宁波帮人士活跃的身影。
在黄金时期之前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为日后民族工业的加速发展建立了雏形。1896年严信厚投资42万元在通久源轧花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久源纱厂,1904年汤仰高等开设的宁波通久源面粉厂,1906年于宁波成立的浙江第一家机器榨油厂——通利源榨油厂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标志着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这些企业使用进口的先进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之后的黄金时期奠定了雏形,提供了成功尝试,鼓舞了士气。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商业的税负明显减轻,为宁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南京政府变革清政府厘金的两验制为统捐,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税率,丝、茶、酒的特别捐也进行了减税,利于民族资本家积累原始资本进一步发展民族工商业,推动了宁波近代民族工业走向黄金时代。
20世纪初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为黄金时期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为浙江省内市场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作为最早开放的五大通商港口之一,宁波不仅拥有自己的沟通南北贸易的庞大船队,还成为外地货物的集散地和中转港。沪杭、杭甬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轮船航线被开辟,1906年设立了宁波四明轮船公司,1908年开设了宁绍轮船航运公司,1913年组建宁波三北轮船公司,1921年成立了宁波达兴轮船公司,以及先后成立振兴轮船公司(杭州)、新宁海商轮公司、溥济轮船股份公司(绍兴)、舟山轮船股份公司,沪甬航线的宁波商轮有四五艘之多。所有这些都为宁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降低了运输成本,节约了时间。
(三)文化背景——领先的学校教育
宁波领先的学校教育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培育了较高素质的企业家和劳动者。宁波在20世纪以前有教会学校逾20所,到1908年,国人自办的学校有290所之多,居浙江省第一。文化的领先不仅仅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改变了民众对于经商的轻视态度,也极大地推动了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救国爱国主义运动的开展。
(四)社会背景——实业救国爱国主义运动
辛亥革命之后,实业救国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自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举国上下掀起爱国主义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支持国货的热潮。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主流思潮。例如,1915年,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抗议,发起群众性的“劝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以上海为中心,迅速波及全国各地,宁波本地也涌现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热潮。发展实业、抵制洋货和提倡国货的热潮是各阶层人民的爱国主义表现,有力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宁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当时国内外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致使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契机。国内方面,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北洋政府,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一系列法令和条规的出台也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和初步发展为黄金时代的来临奠定了经济基础,酝酿着巨大的潜能。宁波领先的文化教育改变了民众的观念和社会风气。此外,爱国主义的热潮带动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热潮,从而进一步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扩大市场与发展企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