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计篇》——提高决策正确率的关键几招

[篇题解析]

战争是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就国家而言,一场战争势必需要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整体联动;对军队而言,一次作战势必需要战略、战役、战术、战斗等层次的上下配合。所以,战争之事非同小可,正如管子所言:“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管子·七法第六》)即所谓“先计而后战”。这是常识,也是常规。孙子撰写兵法十三篇,最初目的是为吴王争霸天下出招想辙,自然要首先分析天下大势,研判诸侯强弱,然后再建言献策,于是他从《计篇》着手,拉开战争全貌的序幕。英文版中《计篇》被翻译成“Laying Plans”,即开始计划。这显然是不准确的。《计篇》之“计”,既指计划,又指计算、计谋。当时,“计”指国君主将战前在庙堂计算天下形势、各方实力、预判胜负,在今天来看就相当于决策层进行的战略分析、战略谋划、战略拍板。从全书内容来看,此篇既是龙头又是总纲,既确立了“以智取胜”的核心理念,又规制了全书的基本思路。清代兵学家邓罗廷注意到了这一特点,赞叹道:“孙子一书,自始计以迄用间,如同条,如共贯,原始要终,层次井井,十三篇如一篇也。”(邓罗廷,《兵镜备考》)也就是说,《计篇》的思想精髓在13篇中逐步展开,贯穿始终,前后浑然一体。

【正文注释】

孙子曰:兵兵:兵,含义很广,指兵器、兵卒等。《说文》:“兵,械也。”《周礼·司兵》:“司兵掌五兵。”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由兵可引申为战争等义。此处指战争。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皆兵之由也。”杜牧注:“国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而贾林注“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战陈之地”,所释义狭。戚继光《大学经解》谓此句“正以释国之大事也。‘地’字,虚看乃兵之死生所系;存亡以国”。其释较公允。,不可不察不可不察:《尔雅·释估》:“察,审也。”此句言深入考察、研究。也。

故经经:度量。《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毛享传曰:“经,度之也。”杜牧注:“经者,经度也。”按:犹今之分析,预测。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校之以七计:校,校量、比较。《广雅·释诂一》:“校,度也”,又“校”通“较”。计,指下文“主孰有道”等七个方面。曹操注谓下述“七计”,其说是。,而索其情索其情:索,求索,探索。《广雅·释诂三》:“索,求也。”情,指敌我双方的实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令民与上同意:上,指国君;意,思想、志向。此句谓使民众与国君统一意志。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不诡:“诡”,古训“违”,训“疑”;《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此句谓生死与共,民无二心。也。天者,阴阳阴阳:指昼夜、睛晦等自然天象。、寒暑、时制时制:指季节更替。曹操注:“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也。地者,远近、险易险易:《说文》:“险,阻难也。”泛指险阻难行之地。易,平坦易行之地。、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智、信、仁、勇、严:孙武认为这是将领必须具备的五个方面的素质。此句《潜夫论》引作:“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也。法者,曲制曲制:军队的组织、编制等制度。曹操注:“部曲、幡帜、金鼓之制也。”、官道官道:各级将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等制度。曹操注:“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用主用:军备物资、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主孰有道:孰,谁。道,曹操注:“道德智能。”此句指哪一方的国君得民心,政治清明。,将孰有能?天地孰得天地孰得:曹操注:“天时、地利。”李筌注同。即指哪一方得天时、地利。?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兵众孰强:指哪一方的军队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更好。?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计利以听:以,通“已”。听,从,采纳。此句谓筹谋有利的作战方略已被采纳,即战争决策已定。,乃为之势势:造势。《考工记·弓人》:“射远者用势。”郑司农云:“势为形势。”,以佐其外以佐其外:佐,辅助,辅佐。外,曹操注:“常法之外也。”梅尧臣曰:“定计于内,为势于外,以助成胜。”此句谓造势以佐助人君有效地达到战争目的。。势者,因利而制权制权:制,从也。《淮南子·汜论》:“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高诱注:“制,犹从也。”权,权变。制权,即根据利害关系而灵活处置。《荀子·议兵》:“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也。

兵者,诡道诡道:欺诈、多变的方式。《孙膑兵法·威王问》:“诈者,所以困适也。”此句言用兵打仗,应以机变为原则。也。故能而示之不能能而示之不能:能,能力、能够。示,显示。能攻显示为不能攻,能守显示为不能守。,用而示之不用用而示之不用:用,用战。实际要打仗,而显示为不打。,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欲近袭敌,必示以远去之形;欲远袭敌,必示以近进之形。”意即李筌注“令敌失备也”。此句言本来要从近处进攻,却显示要从远处进攻。本来要从远处进攻,却显示要从近处进攻。。利而诱之,乱而取之乱而取之:杜牧注:“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此句言敌人处于混乱状态,要趁机进攻。,实而备之实而备之:曹操注:“敌治实,须备之也。”梅尧臣注:“彼实,则不可不备。”敌具实力,则需严加戒备。,强而避之,怒而挠之怒而挠之:怒,士气旺盛。梅尧臣注:“彼褊急易怒,则挠之,使愤激轻战”,注释颇偏。挠,扰之意,又训为屈。此句意谓敌人士气旺盛,我当谨慎屈避其锋锐,待其气衰,再攻击。,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亲而离之:离,离间。《广雅·释诂一》:“离,分也。”此句意为敌人内部团结,则设计使其分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此兵家之胜:犹言这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奥妙。,不可先传不可先传:曹操注:“传,犹泄也。”杜牧注曰:“传,言也。”此全句谓军事家克敌制胜的奥秘,不可以事先讲明。也。

夫未战而庙算庙算:庙,古代祭祀祖先与商议国事的建筑。算,计算。《说文》:“算,数也。”古代兴兵作战,要在庙堂举行会议,谋划作战大计,预计战争胜负,这就叫庙算。胜者,得算多得算多:算,在此为计数用的筹码,引申为胜利的条件。得算多,指具备取胜的条件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见:同“现”,呈现,显现。本句为我根据这一规律来考察,战争的胜败就显而易见了。矣。

【白话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考察和研究。

因此,要从敌我五个方面情况去研究,从敌我七个方面得失去比较,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正确认识。五个方面情况如下: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就是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春夏秋冬。地,就是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法,就是军事训练、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军法军令。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所以,要用“五事”“七计”比较敌我优劣,以求得对战争情况的认识。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符合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执法严明?我们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如果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会留下来;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作战一定失败,我就会离去。

计算利害得失并且意见被采纳,就会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凭借有利的情况,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而要装作不能打,要打而要装作不想打。要攻近处而要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而要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他;敌将易怒,就激怒他;敌人谨慎,就要骄纵他;敌人休整得好,就要使其劳累;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军事家制胜的秘诀,不可事先呆板地规定。

开战之前预计可以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计算周密,条件充分的能胜利。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的不能胜利。何况不做计算,毫无条件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