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使能:超越OKR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绩效管理究竟有多无效

胡萝卜+大棒机制失灵了

绩效管理2.0是基于胡萝卜+大棒机制运作的,它寄望于通过评价机制对员工工作进行打标签,然后对跑得快的“好驴”以“胡萝卜”,对跑得慢的“蠢驴”以“大棒”。但正如塔玛拉·钱德勒(T.Tamra Chandler)在《绩效革命》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员工发出的呼唤是:“我们不是巴甫洛夫的狗。 塔玛拉·钱德勒:《绩效革命》,孙冰、陈秋萍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这种机制之所以失灵,源于其管理假设。绩效管理2.0认为,员工是在为了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做事。也即,员工做事的动机是外部动机。“但我们现在知道,人们更多是受内在回报的激励,在做自己认为有个人回报和享受过程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更努力,也做得更好。 Daniel H.Pink,Drive: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Paperback(New York:Riverhead Books,2011).”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通过广泛的研究,得到一个结论:“从来没有研究认为,人们工作质量的长期提升是任何类型的奖励或激励项目的结果。 Alfie Kohn,and Jennifer Powell,“How Incentives undermine performance”,Journal for Quality and Participation 21,No.2,Mar.-Apr.1998:8.

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认为绩效管理没用

通常,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绩效管理是主管的一个管理工具,他们应该会很喜欢它,其实不然。先来看看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一些反馈:

·“每到考评季,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痛苦的煎熬。团队项目持续攻坚近两年了,兄弟们一直都很拼,都很优秀,但没办法,按照活力曲线的要求,每次考评总要打出几个人排在末位。但经过一轮又一轮反复地割韭菜后,团队里剩下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兄弟了,我该把这个指标给谁呢?”

·“和考评结果不好的员工沟通,就像上战场一样,有时即使十八般武艺样样用尽,仍会不欢而散!”

·“像我们这样的研究型组织,要真正地出成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行。强制地半年做一次绩效评价,导致大家都只关注短期的小改进,而不愿意做长期的大改进。”

乔治·米尔科维奇(George T.Milkovich)等人在《薪酬管理》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极其形象地反映出了主管在评价下属时所面临的压力和不情愿。故事是这样的,项目经理先是提交了一封对下属的评价邮件给HR,如下:

邮件主题:人力资源——提交对乔·史密斯(Joe Smith)的绩效评价报告

乔·史密斯是我团队的程序员,他总是被发现辛勤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乔工作独立性强,从不在工作时间与同事闲聊。乔从不犹豫去帮助同事,并且他总是及时完成指定的任务。乔经常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有时甚至忘记了抽烟时间。乔绝对没有什么虚荣心,即使他的工作很出色并且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我坚信乔可以被评为高绩效员工,这样的人才不能被放弃。

之后过了一段时间,项目经理又补发了一封邮件,如下:

补充邮件主题:人力资源

当我今天早上在写这份评价报告时,乔一直站在我身后盯着电脑屏幕。请只阅读此信奇数行(1、3、5……行)文字,那才是我对他的真实评价。

此致,

项目经理

马克·墨菲(Mark Murphy)曾向全球48 000名CEO、管理者和员工发起过一个调查,仅13%的管理者和员工认为他们的年度绩效评价是有效的,而在CEO的反馈中,这一数字只有低得可怜的6% https://www.hr.com/en/app/blog/2012/05/leadership-iq-article--the-3-reasons-employees-hat_h1p3ce7e.html

薪酬协会(WorldatWork)和希伯森咨询公司(Sibson Consulting)调查了750位高级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发现接受调查的人群中58%给自己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评出了C或更糟的成绩。只有47%的人感觉这个体系有助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仅有30%的人感觉员工信任这套体系 拉斯洛·博克:《重新定义团队》,宋伟译,中信出版社,2015,第133–160页。

根据CEB公司2012年的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CEB.(2012).Driving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in the new work environ-ment.Arlington,VA:Author。,企业管理者平均每年用在绩效管理上的时间约为210个小时,员工花费在绩效管理活动上的时间约为40小时,假如按照美国劳工统计局2010年统计数据,管理者费用以52美元/小时计算,员工费用按照22美元/小时计算 资料来源: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0).National compensation survey。转引自:www.bls.gov/ncs/data.htm。,一个规模为18万人的企业,每年在绩效管理上约需花费3.3亿美元(管理者与员工比例按1:10算),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德勤在2015年也做过类似统计,称公司每年花费在绩效管理上的总时长约为200万小时 资料来源:Buckingham,M.,and Goodall,A.,“Reinv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Apr.2015。转引自:https://hbr.org/2015/04/reinventing-performance-management。,而其所带来的回报却微乎其微。

员工不喜欢它

根据盖洛普对美国做的一项调查数据 资料来源:Victor Lipman的文章“Why Companies Underperform When It Comes to Managing Performance”,网址:https://www.forbes.com/sites/victorlipman/2017/02/27/why-companies-underperform-when-it-comes-to-managing-performance/#326ca9eadaa5。

·只有21%的员工完全同意绩效管理能够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只有18%的员工完全认同好绩效能带来好的发展。

·只有30%的员工完全同意他们的主管会带上他们一起制定目标。

·只有23%的员工完全同意他们的主管提供了有意义的绩效反馈。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员工对现有绩效管理认可度何其低,绩效管理已经成为阻碍他们发挥更大作用的绊脚石。

再来看看员工对绩效管理撕心裂肺的控诉:

·“公司槽点虽多,但如果要排序的话,当前的绩效管理绝对可以排得上号……在考核压力之下,你身边的人,同时也是你的竞争对手,他如果表现得太好了,就会衬托出你的无能,下一个被淘汰的人就是你。于是,当他来求助时,你为什么要倾尽所能去帮他呢?”

·“由于绩效考核,很多人的想法都是先把这一年的绩效混到手,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见不到成效但却对团队非常有好处的工作,现在根本没人想干,都图个短平快。都说要创新,绩效管理问题不解决,谁敢创新呢?”

·“有人觉得我们的绩效考核能激发人的活力,虽然失去了排在后面的人,但留住了排在前面的优秀人才。这想得真是天真!你们到底想过没?要排在前面,不需要努力向前跑的,只需要让别人跑不快或者掉坑里就行了。现在一出问题,首先讨论的不是如何快速解决问题,而是在讨论这是谁的错,讨论谁应该为这个问题背锅,何其悲哀!”

·“当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随之而来的很少是帮助,更多的是考核上的惩罚。因为惩罚,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唯恐犯错,不再敢冒任何风险,甚至不再独自思考。常听到同事这样的话:‘这事我不能决定,我要回去请示下我主管’;‘这个需要额外的投入,请跟我主管申请一下’;‘这事和我主管说了吗’……在这个企业里,员工不再有一丁点做事的主动性,只是一个等待主管安排工作的下水道工人。”

·“软件行业本身就充满各种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地去尝试才能找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但在基于惩罚的考核文化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管你做了多少事,一旦做错一件事那就等于把之前的全部贡献全给抹杀了。于是,为了绩效,大家就都开始能少做的尽量少做,能不做的尽量不做。”

绩效管理的可信度一直很低

管理者对下属的打分可信度究竟有多高?2000年,迈克尔·蒙特、斯蒂芬·斯卡伦和梅纳德·果夫在《应用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上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两位老板、两位同事和两位下属为4 492名管理者打分,结果显示,因打分者个人偏好和意见不同,分数相差62%,而实际上管理者的表现差异仅为21%。打分应该针对的是被评估者的工作表现,但实际上,与被评估者相比,打分更能揭示评分者的信息。也就是说,打分揭示的是评估者个人的主观爱好,而非被评估者的客观情况。研究表明,在绩效评价中,约有60%反映的是评估者本人的特质,而不是被评估者的特质,这一现象被称为“特别评估者效应” 资料来源:Marcus Buckingham,“Most HR Data Is Bad Data,”Harvard Business Review,Feb.9th.,2015。网址:https://hbr.org/2015/02/most-hr-data-is-bad-data。

也正因为如此,大卫·洛克(David Rock)等总结说:“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背景下,大多数绩效管理实践结果确实会扼杀本来希望改进的绩效。 资料来源:David Rock,Josh Davis和Beth Jones的文章“Kill Your Performance Ratings”,网址:https://www.strategy-business.com/article/00275?gko=c442b。”执行绩效评估的本身就会导致降低绩效 资料来源:Josh Bersin,“The Myth Of The Bell Curve:Look for the Hyper-Performers,”Forbes,Feb.19th.,2014,accessed Feb.8,2015,网址:http://www.forbes.com/sites/joshbersin/2014/02/19/the-myth-of-the-bell-curve-look-for-the-hyper-perfor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