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生一个好”
被计划生育改变的中国人
从1979年开始,计划生育从政府提倡变为强制执行。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到200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国家计生委技术信息中心主任解振宁认为,这是提出了两方面要求:第一是提高GDP总量,第二是人口的增长要尽量少。他说:“自此,人口和计划生育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当中。目标定得非常严格,到2000年,人口要控制在12亿以内。1982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0亿,要在2000年控制在12亿以内,显然很难实现。”
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各个省相应成立计生委,省、地、市、县、乡管理网络建立。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由此,计划生育上升成为政府行为。1984年出台的7号文件,提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问题,要规定适当的政策。可以考虑,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不准生四胎”。
解振宁认为,7号文件的出台,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在农村基本无法实现:“当时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土地分到户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另一个不能忽略的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维。”因为7号文件允许农村“女儿户”生二胎,所以被叫作“一孩半政策”:“这个政策一出,生育率反弹,出现小高峰。这给了中国领导人一个很强的刺激:本想开小口堵大口,结果小口开了大口也没堵上。”现在很多人反对生育政策调整,就是因为经历或者听说了1984年的教训。
八十年代末,各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力度越来越大:“一环二扎全国推广后,变成一刀切,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适合不适合,全部一胎上环二胎结扎。”解振宁看到,此时期的计生工作简单粗暴,出现很多干群矛盾:“这是八十年代后期才有的,70年代只是宣传教育,发放避孕药具,相对宽松。”
1985年,一批送去海外学习人口学的学者陆续回国。“1988年彭珮云从教委来到计生委后,一批老专家也从教委调到计生委,加上一批归国专家,所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改目标,将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修改为13亿以内。”在解振宁看来,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完全等同于独生子女政策:“已有18个省取消二孩间隔政策,让育龄妇女有选择避孕方法的权利,并禁止大月份引产。”
计划生育政策提出时,初步定下了30年的执行时间,“只执行一代人”。解振宁承认,这30年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孩子生得少,必然造成老龄化。过去孩子占30%-40%,现在降到20%以下。另外,从1985年起,个别省份比如浙江、安徽,性别结构比就不对称。八十年代中期,男孩与女孩的性别比超过正常值,为108。2005年达到最高值:120以上。”
“绝大多数该生的,依然生了下来。这个政策,只不过人为地形成社会的摩擦和内耗而已。”
(文/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