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文化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1935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历时近13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延安时期。延安时期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当时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在抗战胜利后,又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两次挫折与两次胜利的大风大浪之后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不仅需要用文化凝聚全党的力量,也需要用文化动员人民的力量。

延安精神是从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理论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理论及实践始终。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理想信念层面;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其科学理性层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伦理价值层面;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其实践意志层面。”[1]

延安时期的文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特殊的时空中形成的关于文化的性质、作用及特征等的系统思想,是在文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对这一时期文化本质及文化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文化理论来源于文化实践,又在指导文化实践中得以检验及发展。毛泽东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早在1938年10月,他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在文化领域尤为如此,延安时期由于环境的相对稳定,再加上大量马列原著翻译为中文,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进入理论创作的高峰期,他们在文化理论探索方面硕果累累。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反对自由主义》《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大量吸收知识分子》《青年运动的方向》等;张闻天的《论青年的修养》《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发展文化运动》《正确处理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问题》《提高干部学习的质量——纪念五五学习节》《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整顿三风要联系实际》等;周恩来的《抗战时期文化工作的方针》《抗战中的文化工作和文化运动》等。由于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所以这一时期党的文化理论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关于文化的论著中。

《延安精神与文化建设》一书,以延安精神为主线,根据延安精神的四个向度,分别从理论篇、实践篇及当代价值篇对延安时期的文化理论、文化建设实践及延安精神对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延安时期的文化理论主要有文化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文化领域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人民本位的文化理论及文化创新的理论;延安时期的文化实践主要表现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文化实践、在文化领域践行实事求是、人民本位的文化实践及艰苦奋斗的文化实践;延安精神对当代文化建设及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主要有用延安精神增强文化凝聚力、用延安精神提升文化竞争力、用延安精神提高文化民生力及用延安精神驱动文化创新力等。


[1] 郭必选:《延安精神论纲》,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