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创业教育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今天,我们正生活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创新创业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指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在社会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口号,而更多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创业人才所具备的素养应该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积极探索的精神。随着国家层面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以新生代为主体的“80”后、“90”后青年学生、农民工、“创二代”为代表的“新生代创业群体”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投身创业,出现了热衷创意、设计、制造,具有创造禀赋的“创客”群体。作为社会创业活动的基础性力量以及“创客”生成的主阵地,社会更应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大力开展“创客”运动,从“创客空间”到“创客之城”,以新生代为主体,迎接“创客时代”的来临。

新生代群体的出现表明整个社会分化出现了新问题。美国将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称为“Y一代”(Generation Y)(Martinand Tulgan,2001)。“Y一代”是指这样一群人:自信和乐观;自由和目标明确;互联网和电脑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以“酷”来评价教育;对正直的人另眼相看;以父母为参照,以自我为中心,但不完全听从和效仿;他们处事灵活,头脑机智,有着反驳一切的冲动。即“80”后具有自信、早熟、自我、参与、张扬等个性特征。我国新生代也是指1980年后出生的一批年轻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催生群体,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关注。根据学者周石(2009)等学者的观点,我国新生代具有以下群体特点:视野开阔,追求自我实现,竞争意识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感受,情绪化,追求享乐;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踏实。“新生代”群体是我国社会分层加速的产物,这一群体虽然还不能证明其成为独立的阶层,但也对我国社会分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经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微妙影响。我国“新生代”当中,既有生活环境较为优越的城市“新生代”,也有物质条件相对欠缺的农村“新生代”,因此,在包容性发展的视野下分析这一新生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新生代”的研究多集中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也推动了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解决弱势的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紧迫的民生问题。相较而言,新生代城市创业者、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则较少被关注。在包容性发展的视野下,本书将新生代创业群体界定为新生代创业大学生、新生代创业“大学生村官”、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新生代“创二代”创业者。

包容性发展是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所倡导的,这一理念包含社会公平的基本理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两种趋势同时存在:一种趋势是以中产阶层加快崛起为特征;另一种趋势则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陆学艺,2010)。转型中的新生代群体一方面是反映社会垂直流动的程度和平等开放的程度,另一方面则反映的是新一轮的社会分层过程中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新生代作为一个群体,其内部是存在分层的。其标签背后是由权力、声望、身份、收入、教育机会等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作用着分层的原理。而这些因素是由天赋型和自致型资源所决定的。在包容性发展的视角下,根据社会分层的理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层界、阶级都应该享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全民参与的事业和成果共享的体制。创业能使新生代群体获取相对平等的资源,从而利于推进社会良性发展。那么,从这一角度来看,包容性增长的视野对整个新生代群体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收入来源、社会地位、权力大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发展机会等很多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职业分层与经济分层、权力分层、声望分层、教育分层等多种分层方法可以统一起来。创业是职业选择的一种方式。已有的关于新生代创业的研究认为创业本身是一种对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外部环境中资源的易得性、经营成本高低与创业者对未来远景的认知都将影响创业的启动与成败(Bernier,2001)。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于机会感知、资源获取亦至关重要(Arenius & Clercq,2005)。布劳和邓肯(Blau & Duncan,1967)在分析代际地位流动时,将个人的地位获得影响因素归纳为两大原因,即以家庭背景为代表的先赋性(Ascription)因素与以个人能力和努力为代表的自致性(Achievement)因素。在包容性发展视野下,新生代群体的创业融合了先赋性资源和自致性资源,促发微观主体为了获取在既定制度中无法实现的潜在利润而实施或推动制度创新(卢现详,1996)。

尽管全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长期以来依旧缺乏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识。人们通常会狭隘地将它理解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或事业”,范围也仅仅局限于自主创业,由此造成的一个实践误区就是在高校中蓬勃开展的创业几乎千篇一律地将培养自主创业者作为其主要目的。文化、价值观、经济政策、个体行为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塑造着创业的内涵、功能与边界。创新创业必须体现的是所在社会关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人类行为复杂性的认知、区域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可以说,创新创业是一种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行为。

转型期的“新生代”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界定“新生代”创业现象,剖析其制度根源,导出问题解决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能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市场、户口、社会保障等制度提供参考,建设和谐社会。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消弭阶层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本书所研究的新生代群体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体,其内部社会分层的现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分层理论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书试图从四个维度:新生代大学生创业、新生代“大学生村官”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新生代“创二代”创业,分析其在包容性发展视野下的创业问题与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