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江南谣》与南宋灭亡
《江南谣》是南宋末年在江南广泛流传的一首政治谶谣,使宋廷笼罩在国之将亡的阴霾中。后来研究者们认为,《江南谣》隐喻着江南的大片城池必将陷落于元军统帅伯颜之手,预示了南宋必将灭亡的政治结局,彰显了伯颜的声威。伯颜身世显赫,天质高厚,勇谋兼具,遇事善断,堪当大任。在南下平宋的过程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严明军纪,指挥若定,团结部将,各尽其用;以诚招降南宋将领,授以官爵,为元效力;以仁义将兵,不嗜杀戮,师入临安,四民晏然。伯颜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威柔相成,慎酒戒色,以攻心为上。忽必烈赏识伯颜,派他率领元朝兵将进攻南宋,成为南宋政权的终结者。
一 《江南谣》文本解读
元灭南宋主要经过了突破襄樊(1268—1273)、攻入临安(1274—1276)和崖山之役(1277—1279)三个阶段。《江南谣》传播于蒙古大军突破襄樊后,伯颜出任元军统帅大举进兵江南、临安陷落期间。最早记载该谣的是元初王恽的《玉堂嘉话》:
宋未下时,江南谣云:“江南若破,百雁来过。”当时莫喻其意,及宋亡,盖知指丞相伯颜也。[1]
由此可知,仅八个字的《江南谣》,是一首典型的政治谶谣,谣中的“百雁”就是“伯颜”的谐音,他被西方人视为“那个时代的最有才华的军人”[2]。元至元十年(1273),南宋的军事要地襄阳被攻占后,元军对南宋展开全面攻势,伯颜成为进军江南的最高军事统帅,历时16个月,元军所指势如破竹,最终兵临临安,消灭南宋。对于当时的江南人来说,“伯颜”这个名字就是元军的代名词。
对于《江南谣》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是由元军有意散布,“用以瓦解宋朝的民心及士气”,二是“宋朝民间在人心惶惶中所作的预测”[3]。体味《玉堂嘉话》中的记载,“当时莫喻其意,及宋亡,盖知指丞相伯颜”,可知传播这首歌谣的宋人在亡国后才恍然大悟,说明宋人不是这首歌谣的制作者。而揣测《新元史》“亡宋者,百眼将军也”[4]的语义,知其制作者及散布者当是元军无疑。
《江南谣》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记录,“百雁”二字或作“白雁”,或作“百眼”,《新元史》则将“白雁”“百眼”并载于其书:
(至元十三年)三月丁卯,伯颜入临安……初,宋末童谣有云:“江南如破,白雁来过。”又谶语云:“亡宋者,百眼将军也。”至是皆应焉。[5]
“伯颜”是蒙古语“Bayan”的音译,清乾隆后多被写作“巴延”[6]。从语音角度来看,“巴延、百雁,音相近也”[7]。“百雁”“白雁”“百眼”皆为“伯颜”的谐音,是时人对“伯颜”一词汉语谐音的不同记录形式,但人们面对所见的不同汉文记录文本的解读却产生了很大差异。“百雁”“白雁”,江南人或以其预言的是蒙古大军将在百(白)雁南飞的秋季大举来攻,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喜寒苦暑,秋高马肥是攻战的最佳时节;而作“百眼”则预言的是,只有长着一百只眼睛的将军才能灭宋。马可·波罗(Marco Polo)《游记》有这样的记载:
据说,她(谢太后)曾听占星家告诉君王,除了一个具有一百只眼睛的人外,无人能夺取他的王位。因为有着这样的预言的支持,虽然京师随时有被攻破的危险,王后也十分泰然,因为她知道一个凡人是不可能有一百只眼睛的。然而当她问到敌军统帅的名字时,人们告诉她叫伯颜,即百眼的意思,她不禁大惊失色。因为她觉得按占星家的说法,夺取她丈夫江山的必是此人。她慑于恐惧,决定放弃抵抗,马上投降。[8]
这里,占星家极有可能是参照了《江南谣》并加以演绎,产生了“除了一个具有一百只眼睛的人外,无人能夺取他的王位”的预言。掌握南宋朝政大权的太皇太后谢道清知道凡人不可能长着一百只眼睛,所以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仍处之泰然,然而当她得知元军统帅的名字叫“伯颜”时大为惊恐,因为“百眼”与“伯颜”谐音,这时深信谶纬的谢太后方意识到宋王朝气数已尽,于是“决定放弃抵抗,马上投降”。《江南谣》的制造者就这样达到了所要的政治目的。
二 《江南谣》的主角伯颜
“白雁”“百雁”或“百眼”作为《江南谣》的核心字眼,是“伯颜”汉语音读的不同书写形式。伯颜之所以能成为这首歌谣的重点,除了元军最高统帅的职务象征着元军这一社会组织因素外,也有某些独特的个体因素。所以了解伯颜是解读这首政治谶谣的前提。
伯颜(1236—1295),蒙古八邻部人,曾祖述律哥图为八邻部酋长,从成吉思汗讨定诸部受封为左千户。祖阿剌袭职,兼断事官,平忽禅有功并得有其地。父晓古台以世爵从宗王旭烈兀(托雷之子)开拓西域。伯颜自幼长于西域,年十八随父西征。元至元元年(1264),奉宗王之命从伊利汗国(今伊朗境内)赴汗廷奏事,忽必烈“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元史》卷127本传)。至元二年(1265)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伯颜以沉稳善断著称,部下言事有难以决断者,他能在“夷然如无闻”间迅速抓住问题要害,“一语而破其归要”,百官诚服。[9]
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任命伯颜以左丞相之职统率20万兵马攻宋。九月,元军由襄阳(今湖北襄樊)分东、中、西三路进军,伯颜自统中路节度诸军,所过州城府县多望风而降。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兵进临安北郊的皋亭山,南宋奉传国玉玺及降表请降。二月初元军入临安,三月押解宋帝、全太后及百官、太学生等奉师北还。历时仅16个月。这场战争也奠定了伯颜开国元勋的地位。元人曾这样评价伯颜:
天质高厚,风神静明,英伟端大,刚介庄廉。当大任而有为,遇大论而善断,言笑有时,喜愠莫测,恒负天下之重,以神器奠安为务。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英材,无比适莫,故四海公论翕然归之。其平宋也,将二十万犹将一人……货利不足移其心,声色不足惑其志。师入临安,礼贤黜罪,市肆不易,鸡犬无惊。归马萧然,囊惟衣被。毕事还朝,口不言功。[10]
胸中有千军万马,大气磅礴,宠辱不惊,不喜形于色,伯颜带着一道剑指南宋的圣命,以超群的军事才能夺取江南城池。两相对照,此时操纵南宋大权的却是恣意享乐、玩弄权术的“蟋蟀宰相”贾似道。度宗受制于他,直到襄阳、樊城被困三年后,才从一个宫女口中得知这一重要军情。南宋百姓对朝廷缺乏信心,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江南谣》被广泛传播。
南宋灭亡后,幼主宋恭帝、全太后、宗室、太学生等三千余人被伯颜押解北上,觐见忽必烈。而这些被押解到北方的宋人也从此开始了艰辛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