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的理论和体制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行政监察研究的样本分析

对行政监察研究文献的梳理,主要是针对我国1983—2013年在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并没有包括各种会议论文、著作和博士论文等。在涵盖期刊论文最为广泛的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三种数据库中,分别用“行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等作为搜索关键词,总共获得与行政监察有关的各种论文600多篇。在剔除各种公告、笔谈以及一稿多投等文章以后,共获得有效论文样本175篇。针对这175篇论文,本书又从论文标题、发表时间、论文出处、作者、作者单位、研究主题、研究资助以及研究方法八个方面进行编码统计分析,以方便提供行政监察研究的整体轮廓。

1.谁在研究

表2-1显示,有44.0%的研究者来自高等院校,倘若剔除其他或未标明者,来自高等院校的研究者的比例将会更高,这说明高等院校是行政监察研究的主要阵地。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和政府部门的研究者所占比例均为8.6%,来自社科院系统的行政监察研究者仅占1.1%。与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者相比,政府部门的研究者的学术训练和学术规范显现出较大差距,但是丰富的行政监察实践经验有助于他们敏锐地捕捉问题,提供具有经验性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文献分析显示,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研究者与政府部门研究者之间似乎形成了两种话语体系,两者缺乏合作和交流,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即“理论上不错,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

表2-1 行政监察研究者的单位

表2-2显示,行政监察研究者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讲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构成了行政监察研究的主体,三者在研究者总数中合计占到了30.9%,若剔除了“未标明者”则三者所占比例将更高。进一步地分析显示,具有更高学术身份的教授和副教授们更容易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质量也相对较高,他们也更可能成为行政监察知识的贡献者。统计分析还表明,行政监察研究者缺乏明确和持续的研究聚焦,除了2位研究者外,其余研究者发表的行政监察论文都不超过3篇。

表2-2 行政监察研究者的学术身份

2.在做哪些方面的研究

表2-3显示,行政监察研究既缺乏宏大的理论叙事,又缺少深入细致的微观分析。与政府绩效、政策网络等西方舶来品不同,行政监察具有浓厚的本土化色彩,本身就能为行政监察理论构建提供丰富的土壤。然而,围绕行政监察理论构建所进行的研究不仅数量缺乏,仅占总数的5.14%,而且研究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研究主题分布中,行政监察比较分析占据了论文总数的19.43%,这些研究大多缺乏深度,重复性研究多,一些重要的研究议题反而缺乏关注。例如,行政监察工具研究的学术关注度为0。

表2-3 行政监察研究主题分布

3.研究类型

表2-4显示,175篇论文样本都大致可以归类为规范性(或质性)研究,没有涉及影响行政监察运作变量分析和因果论证。就行政监察研究而言,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似乎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数据获取困难。其二,研究资助少。其三,研究者主要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独立展开,通常缺乏组建各种学术团队的基本条件。

表2-4 行政监察研究类型

4.研究论文来源

表2-5所示,在全部175篇论文样本中,只有60篇属于核心期刊论文,占论文总数的34.3%,多达65.7%的论文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核心期刊更加偏爱实证取向的研究成果,而行政监察研究在这方面的薄弱限制了其进入核心期刊的可能。核心期刊对论文的资助情况、论文作者的学术身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监察研究者的年轻化以及研究资助少的特点也增加了行政监察研究成果进入核心期刊发表的难度。

表2-5 行政监察研究论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