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新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外交:国内外的研究与本专著的视角
经济外交就其本质特性与功能作用而言,是世界大国实现其国家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各国发挥其在国际舞台上作用的重要工具。由于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与国家利益诉求,一些国家特别重视经济外交的运用,而另一些国家则较少运用这一工具。但是在当前时期,世界各个大国都逐渐重视经济外交的功能与作用。
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关系中,俄罗斯是能够充分运用经济外交实现其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国家,俄罗斯是能够展现其“经济外交”的能量,将其外交功能与经济手段结合起来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历史上,苏联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国家,也是少数能够运用经济外交实现其对外战略的国家。转型后,俄罗斯再次将经济外交作为其实现国家崛起的战略手段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俄罗斯时期,从国际背景看,冷战终结和全球化时代的开启,使经济实力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运用经济手段达到国家的政治目的与战略构想成为一个国家外交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而经济状况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外交行为,并在一国的对外政策调整中得到反映。在全球一体化条件下,作为经济外交指导原则的俄罗斯对外政策几经调整,俄罗斯经济外交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经济外交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任务及其职能等方面也随之相应发生根本的变化。就其国内因素而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经济社会的转型,俄罗斯从经济接近崩溃到逐步复苏,俄罗斯国内综合实力的下降和对国际地位的提升诉求,必然导致俄罗斯国家战略及其发展任务的转变,这些因素都使俄罗斯更加重视经济外交。
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与现实意义
冷战终结至今,全球国际政治关系和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经济实力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广泛、如此深刻,“经济的确越来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1]。这表现在,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与国家崛起作为基本国策和对外政策的方针;将加快以经济贸易合作为主导的双边和多边外交,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地区性或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与联盟得到迅速发展,以经济为指向的“联盟化”和“区域化”或将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以贸易、投资与金融领域的国际经济关系为纽带,全球市场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一些国际性的经济组织,诸如WTO、IMF和世界银行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类区域性、集团性和专门性的经济组织以峰会、论坛和会晤等形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在全球格局中的影响力相对减弱,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更显增强,即“经济权力已经取代军事权力成为国家权力的首要源泉”[2]。
这表明,经济因素与经济实力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如果说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在冷战时期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搞集团政治争夺世界霸权,那么在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国际竞争的核心更多地表现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在冷战终结和全球化时代下,第一,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各国的首要选择,经济实力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实力已经不只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弱,而且经济因素对于一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的重要影响是: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核心,是国家利益的最基本的物质内容;经济利益的矛盾与经济实力的差异,是导致国际政治对抗与国家冲突的一个内在根源,经济方式是国际关系中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一个常用的手段。总之,当前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逐渐成为基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第二,各国对经济利益的角逐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与外交日益紧密的联系。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的一个视角就是,如何寻求政治与经济、国内与国际的关联性与互动性。俄罗斯外交学院教授谢季宁(В.Д.Щетинин)强调经济外交的经济与政治的融合性,认为经济外交是经济与政治的融合,这种融合达到了涉及制定和实施管理决策的水平,借助于这些决策使当代世界的合作与竞争得以实现,使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形式与方法得以确立,并最终使市场经济成为那些涉及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因素。[3]在我国,也有一些学者从经济与政治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证经济外交问题。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的涉外性大大提高,使经济外交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并互为影响,经济问题的涉外性和外交问题的经济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看到,在国内外关于经济外交的相关著述中,对于经济外交实践的论述更多地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同盟和国际经济组织等方面。可以看出,一些原本泾渭分明的领域出现了相互交融的趋势。印度学者基尚·拉纳在论述经济与外交时说到,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早期曾被视为最好留给商务部长和其他部门的专家的次要活动,而现在已成为外交的中心,富国与发展中国家一样认为,动员外国直接投资( FDI)和促进出口是在国外推进利益的精髓,因此经济是当代“综合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是总体外交的主要内容。总之,经济已经融入外交。[4]
因此,为国家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外交活动的主要功能。俄罗斯学者在对经济外交概念进行解释时,强调“保护经济的外交”、“服务于经济的外交”、“利用经济的外交”和“新经济外交”这样的一些概念。[5]从经济外交的研究范畴中也可以看出,经济外交包括外交学中内含的经济外交的传统范畴,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援助、经济制裁与经济合作等一些领域。其中,经济制裁在经济外交中仍然被运用,而经济制裁是冷战思维的结果,有的学者因此对经济外交这样解释,“经济外交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集中在负面经济外交方面,即经济制裁”,负面经济外交定义的两个边界:一是民族国家作为行为主体和客体,排斥了任何由私人和非政府发动的经济制裁;二是作为外交工具,既包含了有限影响目标国各项政策的经济制裁,如人权争议、恐怖主义威胁或核不扩散承诺等,也包含了破坏目标国政府的政治稳定或阻止其对外实行军事冒险行动的经济制裁。[6]冷战结束后,以传统方式实现的经济外交,已经难以满足和准确反映现时代特点。而现当代,经济外交的研究范畴和立足点基本上不再基于冷战思维,而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国际关系作为出发点,因而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外交的主要实践范畴。因此,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形式的贸易外交、投资外交、金融外交、能源外交、市场外交、商业外交、环境外交等新的经济外交概念内容相继问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构成经济外交的体系化,从而反映经济外交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
自21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提升了经济实力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对立终结,国家经济交往真正具有了世界性。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和“联盟化”不断加深,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和复杂;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家间的经济矛盾随之增加,各国的经济利益博弈表面化,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之上升。这一时期的经济外交逐渐超越传统的外交框架,经济外交的发展与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相辅相成。
因此,经济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得到重视与运用,主要表现为:
首先,经济外交涉及内政与外交等多个方面,经济外交的主体越来越具有多元性。俄罗斯学者认为,“在新千年的世界舞台上,国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的特点、内政与外交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职业外交官而且使各国学者对外交问题特别是峰会、多边外交、非政府外交等外交模式的关注度陡然提升”。[7]由于现代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外交的主体也显现出多元性特点。在经济外交主体方面,除了政府和外交部等国家机构外,国家的许多经济性机构也登上国际舞台,诸如银行、电信、工农业和交通等部门,此外还包括区域性和一体化组织、各种国际性的峰会和论坛、各类国家与地区集团、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及各类经济的甚至非经济的组织。它们在经济外交领域的活动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在解决诸如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缓解货币、债务和金融危机,协调与克服关税壁垒,保证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已经不可或缺。
其次,经济外交从双边向周边和多边外交展开,通过外交领域实施的协商、对话、会晤、论坛、峰会等更加频繁。经济合作以国际性与地区性、双边与多边、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为主要形式而不断得到发展。这些形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举行定期与周期性的会晤,如八国集团( 2014年5月俄罗斯被制裁后暂为“七国集团”)、20国集团、金砖国家首脑会晤等。( 2)利用各种国际组织进行外交活动,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各种发展银行、各种专门性的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等。( 3)服务和执行机构,如联合国原子能机构、国际清算银行等。还有许多经济组织与集团,如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新兴市场经济的“金砖国家会晤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等。这些国际性的经济组织作为经济外交的实现途径与对话机制,通过举办国际经济会议、进行多边会谈、提供贷款与援助等方式,发挥着单一国家机构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最后,经济外交的内容与层面更加宽泛,手段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现代经济外交的内容除了传统的促进出口和推动贸易发展,实施经济援助或制裁,如封锁、禁运、取消计划项目、撕毁合同、逼债或冻结资金等方式之外,还包括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各个层面,诸如贸易外交、金融外交、能源外交等;经济外交的手段也灵活务实,例如利用国际会议、论坛、访问和会晤等机会实施经济外交,体现“首脑外交”、“夫人外交”的作用,[8]以及采取提供经济利益比如开放市场准入、优惠关税、开展经济合作、实施经济政策协调等现代方式。
一方面,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经济外交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经济外交的作用不断提升。利用外交手段实现经济目的和为经济服务,已经成为更多国家为其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方式,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更为关注。这为经济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拓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和现实的条件。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因国内外关于经济外交的概念尚无确切而公认的定义,这使得各国对于经济外交的学术研究尚显不足,各国越来越重视经济外交的实践,这就需要学术界对经济外交的实践与行为进行理论诠释。
近年来,俄罗斯国家的“经济外交”作用不断提升,并对中俄合作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外交已成为我国外交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与实现手段。研究俄罗斯在经济外交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能够为我国更好地以对外政策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中俄关系与合作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两国合作中的问题仍然需要从经济外交的视角加以研究。通过分析俄罗斯的经济外交,能够更好地把握俄罗斯国家对外政策与战略,这对于提升中俄合作的整体水平,提高中俄经济的合作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 关于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述评
早期,尽管经济外交是外交史中的偶然现象古已有之,但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更多用作外交手段以达到国家政治目的,却是近代以来的现象。对于经济外交的学术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因为“经济外交”的概念,首次见于日本政府1957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日本学者将其定义为:“在对外政策中,为实现某国的经济利益而由该国政府尽可能地动员本国的资源来推行的对外交涉的一种方式”,“有关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的市场开放,伴随经济摩擦的出口限制,以及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的日本政府的诸政策”。[9]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日本采取了“振兴出口,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一步坚持实行这些政策并明确提出,日本应“从扩大自由贸易的立场,与保护主义作斗争”;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提出“把开放的市场提供给世界,从国际贡献的角度讲是必要的”,并实行了结构改革和规制缓和等政策。[10]日本学者根据本国的外交实践,率先对经济外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尽管一些国家在经济外交中取得进展,但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方面看来,对于经济外交的意义和必要性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美国研究机构对于经济外交的论点
对于美欧国家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在一些学者看来,以往关于经济外交的研究中,美国和欧洲关于经济外交的理论研究和著述并不多见,学术界对于美欧经济外交实践分析也显不足。但就战后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大国的现实而言,美国不能不说是一个运用经济外交的成功国家之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国的经济外交活动就已十分活跃,美国运用外交手段将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GATT)]全部掌控其中。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马歇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等,均离不开其经济外交手段。只是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由于美国的这些行动在更大程度上带有战后世界秩序重建和争夺国际势力范围的政治色彩,一些人将之命名为“美元外交”,因而未采用经济外交概念加以解释。但是,我们从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来看,美国在二战结束前后的经济外交活动为其确立世界大国地位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自2011年以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美欧国家也开始关注经济外交,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讲话为标志。希拉里·克林顿是美国第一位明确提出经济外交概念的官员。她在2011年提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导向应进一步向经济方面倾斜。她说,美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军事上的敌人”,而是如何在当今的经济条件下加强自身的全球领导地位。希拉里认为,目前的世界形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国家安全不仅凭借军事力量,更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经济因素在各国制定外交政策时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显著加大。[11]而导致美欧国家提升对经济外交的重视,也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希拉里·克林顿进一步解释说,很多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和巴西,都将经济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它们在处理国际和国内问题时都首先会问:这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我们同样也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12]因此她认为,美国不仅要在亚洲展现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实力,还应发挥巨大的经济影响力,并将这一影响力持续下去。
美国研究机构的学者对于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分析认为,俄罗斯经济外交第一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俄罗斯试图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夺回苏联时期失去的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在被苏联国家称为“卫星国”或者被俄罗斯称为“近邻国家”的地区扩大其影响力。第二,使俄罗斯实现经济多元化,不再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并保持经济繁荣。而履行俄罗斯经济外交职能的机构主要为俄罗斯外交部,其职能是处理国家的外部事务;俄罗斯工业与贸易部,其职能是起草国家政策和制定工业的法律条款;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职能则是制定国家发展政策,并提出社会经济和商业发展的国家分析预测方面的发展政策。第三,俄罗斯试图成为世界上的领导国之一。美国的研究报告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外交缺乏战略调整,主要目的是应对政治意愿与改变商业利益。俄罗斯将经济外交看作恢复苏联国家影响力并成为世界领导者之一,重新成为世界主要领导国,成为WTO的一部分和另一个集团的重要国家的手段。[13]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者更加强调经济外交的战略,将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策略认定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1)强制性的经济外交技术; ( 2)保护石油和天然气市场; ( 3)吸引投资进入俄罗斯; (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苏俄研究者对于
经济外交研究的观点
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研究者认为,历史上,外交在苏俄的对外经济关系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14]一些分析认为,在俄罗斯,迄今为止,关于“外交”概念的基础性定义是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在俄罗斯外交部的官方网站中这一定义并不存在,国内外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通常试图规避或者绕开对于外交概念的具体解释,所以经济外交的概念目前在俄罗斯不具有获得共识的科学定义。[15]因此,在俄罗斯学者论述“经济外交”问题时,往往首先将其理解的“经济外交”进行阐述。从俄罗斯理论学术界关于经济外交的理论研究来看,无论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在新俄罗斯时代,更多的学者侧重于从外交学或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展开对经济外交的研究。
例如,对谢季宁教授的论点,尽管有的学者认为他的关于现代经济外交的研究不是很充分,但是其研究在俄国学术界仍然得到了肯定。谢季宁是俄罗斯外交研究领域中对于现代经济外交研究得较为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对经济外交的定义是:经济外交是经济与政治的融合,这种融合达到了涉及制定和实施管理决策的水平,借助这些决策使当代世界的合作与竞争得以实现,使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形式与方法得以确立,并最终使市场经济成为那些涉及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问题得以解决的主要手段。对于谢季宁教授的这一定义,俄罗斯的一些专家这样评价,认为它是俄罗斯现代经济外交定义的成就,经济外交是国际关系与外交领域内容所有的融合,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法律、军事、情报,以及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海外资产实施以国家经济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机制。
苏联是世界上运用外交手段实现其国家战略和利益的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由苏联主导建立的经互会是苏联经济外交的主战场,苏联在建立经济联盟对抗西方的封锁的同时,还利用各种途径发展同亚非拉的经济关系,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与此同时,苏联也并不排除同西方国家展开经济外交,为苏联国家利益服务。苏联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个拥有能够充分施展其经济外交的能力和巨大潜力的国家,其外交能力和潜力又得益于它的外交的继承性,“继承性可以界定为对外政策以及该国外交风格和方法产生长远影响,在不断变化的国内政治和国际形势下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总和”[16]。它是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与外交的重要方面。苏联学者对于经济外交进行过深入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积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昔日的苏联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靠的不仅仅是庞大的军事力量,还有苏联学者对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现实问题的深邃思考与研究。[17]尽管在苏联时期,以“经济外交”为题的专著并不多见,其中关于经济外交本身的论述也很有限,但是在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学理论研究方面,苏联在当时还是体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21世纪以来,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思想得以体现,经济外交手段与行为对增加其国家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中俄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普京主政后,其对外政策和国家战略日益清晰,并贯穿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完善与实施的过程之中,俄罗斯政府重视并推行经济外交,以为其实现国家崛起之战略服务。普京曾提出,俄罗斯经济外交所体现的为实现国家崛起的战略性,根基于俄罗斯国家利益与实现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俄罗斯前任外交部长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新构想和外交新视野。转型以后,俄罗斯外交的新视野包含什么内容呢?他认为,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经济外交”的作用在不断提高,经济因素对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关系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指的是,越来越广泛和积极地利用对外政策和外交手段去促进完成这样一些任务,如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俄罗斯与世界经济联系体制全面接轨,其中包括使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组织,帮助俄罗斯企业家走向国际市场,保证他们与国外伙伴进行平等和不受歧视的贸易往来,为吸引外资和调节外债问题创造有利条件。[18]这说明,俄罗斯对拓展经济外交的重要意义认识得越来越深入。
俄罗斯经济外交在国家战略层面体现出经济外交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主导”不仅是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而且它在俄罗斯经济外交活动与实践中得以实施。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基本特点体现为,经济外交的经济性作用增强并突出为国内经济服务的目的。“其核心目标是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取得具体的商业成果。”[19]以经济手段开展的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和长远利益的外交活动,也包括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其他类型的外交活动。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外交是国家在国际层面推行经济利益的外交努力。[20]因此,经济外交是通过外交活动在全球实现国家经济利益。俄罗斯经济外交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为目的,运用经济手段展开的外交活动; ( 2)“通过外交手段实现经济目的”,为维护和实现国家经济目的开展的各种外交活动。
正是由于俄罗斯经济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利益,俄罗斯外交官员将经济外交视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观点以俄罗斯外交部长C.拉夫罗夫为代表。持同一看法的学者认为,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条件下,经济外交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经济外交的内容、形式与工具上。政治(包括国际政治)被大大经济化,而经济则更带有政治化条件。对外经济政策领域的外交活动,已经越来越具有国家间经济调节的功能。这些优先位置孕育了一种特殊的外交,即所谓的“经济外交”。在当代条件下,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最重要的方式,经济外交概念是获得多于政治特征的类型多样化之特点,是保障国家战略和国外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旨在实现长期政治方针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外交就是外交过程呈现经济化特点,外交活动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的劳动和经济分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总结俄罗斯关于经济外交的学术研究,尽管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研究者对于经济外交的理论论述和分析角度不同,但有一点是更多经济外交研究者的共识,即经济外交是服务于经济的外交,并将经济外交看作实现俄罗斯国家利益和战略的重要手段,因而强调在现阶段要重视经济外交的作用。
我们认为,俄罗斯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是苏联时期关于经济外交的理论研究。苏联解体前的学术界曾经出版了一些关于经济外交的专著。但是一些研究者对此认为,苏联时期的经济外交研究大多并不针对苏联本国,而是侧重于对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经济外交的研究。这一时段,学者们在经济外交的研究上率先将外交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日本在二战后对于经济外交的研究相比,苏联时期的经济外交理论研究往往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对于经济外交的研究大多以国际关系的视角论述,从而给人以空泛的感觉。后一时段是转型后新俄罗斯时期关于经济外交的研究。这一时期,俄罗斯关于经济外交的研究以俄外交学界的一些学者关于经济外交的研究为主[21],也有一些研究成果面世[22]。其中,谢季宁教授所著《经济外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伊万诺夫所著《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及其经济外交》侧重于对国际现实问题的考察,利哈乔夫所著《俄罗斯经济外交:全球化条件下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则兼顾了理论与现实两方面,是俄罗斯经济外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现。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团队将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研究群体以外交家和国际问题学者居多。[23]俄罗斯外交部所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教研室教授、经济外交问题专家伊·卡彼扎(Л.М.Капица)教授在其所授课程中,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对经济外交给出了诸如“经济外交就是包括经济的外交”、“服务于经济的外交”、“为经济提供服务的外交”等解释。[24]她还特别分析了法国学者卡隆·德拉·卡里艾尔(Ги Каррон де ла Каррьер)关于“经济外交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经济目的”[25]的论点,作者指出,随着一些国家的经济日益开放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化,经济外交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增强,并以此取代传统的偏重暴力方式解决国际冲突。在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学术研究中,法国学者的上述解释获得了较多的引用与认同。
(三)中国研究者对于俄罗斯经济外
交研究的看法
近年来,经济外交的研究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关于经济外交的论著随之问世。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外交,中国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26]从他们的研究来看,经济外交是一个“含义模糊”、“充满争议”的概念。[27]一些学者将经济外交的特点归结为“复合型外交”[28];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经济外交是某些大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一般意义上的外交的一种变通,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时尚,它具有非决定性、双重性、阶段性和易妥协性的特点[29]。(关于本研究中对于经济外交的学术诠释和梳理,参见本书第一章。)不过,也有的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关于经济外交的研究如同许多学者的著述一样,尽管也是洋洋洒洒、下笔万言,但书中的许多论述与核心论题的联系并不紧密”[30],作者以阿列克谢·利哈乔夫撰写的《俄罗斯经济外交:全球化条件下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一书为例,认为该书在有关经济外交机制的一节中,美、欧、日、中等国的经济外交机制都谈到了,但对于俄罗斯本身的经济外交决策与执行机制却是一笔带过、言之寥寥。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著作并没有深刻地揭示出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未给我们带来“最解渴”的东西。有的中国研究者也提出,俄罗斯在经济外交方面的研究“令人遗憾”,认为以佐诺娃为代表的俄罗斯外交学者对经济外交的研究,仅局限于以外交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层面,对以经济手段实现外交目的方面则无涉及。从理论上讲,这显然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在实践上,无论是就理论研究对国家外交决策的建言献策,还是就理论实践的引导而言,这种忽视都不利于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发展,有害而无利。[31]不同的观点认为,近年来,俄罗斯在以经济手段(主要是运用能源外交)实现其外交利益上频频进取。
(四)西方学术界对于俄罗斯经济外交
的评价
在政治家和主流学者看来,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外交具有毋庸置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们认为,经济实力不仅是一国国力的表现,而且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代表性观点如“国家间竞争的性质改变了,经济政策变得比传统的对外政策(领土竞争)更重要”、“争夺市场比捍卫领土重要得多”、“贸易就是战争”等。与此同时,在一些国家的外交官或者学者们中,也出现了对经济外交的反对之声。首先,经济外交很难获得所有外交官的认同。许多外交官坚持认为“在外交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政治问题”。外交官喜欢自我辩解说“我是政府代表,而不是企业代表”,甚至认为外交与经贸的联系贬低了他们,降低了他们的威望和重要性。[32]其次,持新自由主义观点的学者们也不认同经济外交。他们认为,全球化使经济超越国界,并形成了经济竞争,但经济竞争应该独立于政治,而不应为一国利益所驱使。某些私人企业家也声明,希望在商业行为中摆脱国家机构的干涉,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是独立的,国家没有干涉企业的特权。
对于西方政界、外交界和学界对经济外交存在意义的争议,俄罗斯经济外交著名研究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佐诺娃则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游戏规则”尚不完善,任何公司和企业若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避免成为牺牲品,都必须获得国家外交的支持,只有通过外交手段才能建立“游戏规则”,只有国家才能在关于贸易、投资、市场准入及签订空运、开设银行等协议的国际谈判中捍卫国内经济集团的利益。[33]俄罗斯一些学者对于运用经济外交手段帮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着深刻的认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教研室副教授杰格捷列夫曾撰文阐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外交官角色的转型。他指出,在俄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运用经济外交手段帮助本国企业和商品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是国家的一项义务。然而,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依赖能源和原材料,恰恰在这些领域不存在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更多的压力是来自加工业和技术创新领域。为促进创新工业的发展和吸引外资,俄外交人员应发挥更多作用。[34]
三 对经济外交异同的梳理与看法
在关于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学术认知方面,国内外学术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同见解与若干分歧。本书综合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论视角对其进行梳理,提出主要的分歧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学术研究中关于“经济外交”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其一,经济外交的概念和含义模糊乃是导致“经济外交”缺乏认同的重要原因。因为从经济外交的定义来看,其中外交的成分是主要的。问题在于,经济外交由于“外交”一词在使用上的混乱而变得含糊不清。[35]对于经济外交的认识,一些人从纯政治角度来定义,认为凡是以经济手段追求政治、安全上的目的的国际活动都属于经济外交;而如果从经济角度为经济外交下定义,认为经济外交是为了经济利益,通过经济手段开展的外交活动。[36]俄罗斯外交部的基本看法是,经济外交是保证实现俄罗斯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工具。
其二,经济外交的本质是经济还是外交,这是广为争议的主要焦点。对此,有的学者认为,一般来说,狭义的外交指的是传统的外交,广义的外交则包括三个部分:传统外交、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是为了国家利益所展开的国际协作和斗争。[37]也有学者提出,经济外交的概念混乱和内涵不清,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外交概念的理解。因为,对于外交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看,外交范畴指的是主权国家、政府之间或是它们与国际组织间的政治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对外延续,外交并不直接管理或处理经济问题;广义地看,任何主权国家的外交都包括政治外交、军事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等内容,其中既有政府外交,又有非政府的民间外交。而在当前,广义的外交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地通过外交活动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防范各种经济危机破坏经济安全,从而将发展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使得经济外交日益受到高度重视。[38]
其三,经济外交的跨学科特点,乃是导致争议的学术根源。对于经济外交的学科归属,较多的研究者认为,经济外交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关系学与外交学等诸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是一项容易引起分歧和争议的学术研究,而经济外交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特点,需要用不同的学术语言阐释同一现象,难免令人产生“牵强附会”的印象。[39]在经济外交活动实践上,尽管外交行为与经济行为有差异,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是主要的,这成为经济外交的一个特点。
长期以来,外交学作为国际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外交行为所特有的矛盾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国家实行其对外政策的外交实践经验,探索外交行为的规律性的学科。[40]因此,它关注的是国家间的关系。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的交互发展,外交在经济领域展开。如果将外交本质和经济领域特征结合起来,经济外交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所谓经济外交,不外是外交在经济领域的拓展,外交服务于经济,是国家和国家联合体执行特定的外交政策,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摩擦与纷争的活动。执行外交政策和实现国家利益是一切外交的灵魂,经济外交亦不例外。作为执行政策的手段,经济外交可以是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和外交目的服务,也可以是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这都取决于最高国家利益的优先次序。当然,对外经济政策本身不是经济外交,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也不等于外交( Diplomacy)。经济外交的方式和手段是通过国家间的法律和外交手段来处理经济事务,调节经济政策,协调利益冲突,用政治手段达成一定的经济目的,成为各国经济外交的一个新发展。[41]在21世纪的新千年世界舞台上,国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的特点、内政与外交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了纷繁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职业外交官而且使各国学者对于外交问题特别是峰会、多边外交、非政府外交等外交模式的关注度陡然提升。[42]
四 如何解释经济外交的认知差异
在学术范畴,由于“经济外交”涉及经济和外交两个学科范畴和领域,其分歧除了在于经济外交是否涉及经济与外交这两个领域外,实际上,各国学者对于经济外交概念的理解差异,还体现在学者们对于问题认知的角度不同。这种对于经济外交概念认知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各国经济外交的实践。例如,日本是最早提出经济外交概念的国家,二战后日本将经济外交作为实现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他们认为,“经济外交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以经济为目的,将经济作为手段,把谋求扩大经济利益作为目标;反之,也可以采用以经济为手段谋求对外目标,或依托经济力量来实现对外目标的含义”[43]。
外交学界人士对于是否运用这一概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存在着分歧。因为,在各国研究经济外交的学者当中,多数人从事外交领域的工作,他们更多地从外交实践或外交学的角度,侧重于对经济外交的“外交”属性的认定。在对于“经济外交”的经济属性上,一些学者从经济外交的“经济”特性加以分析,认为因经济外交源自于“外交学”,而且学者们多从“外交学”或者国际关系学领域加以论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外交”是外交学在经济领域的延伸。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外交是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经济外交受一国的总体外交的制约。另外一些学者虽然没有明确从外交学的角度对“经济外交”加以解释,但是在对问题的把握与论证中,实际上是沿用了外交学的若干原理,把“经济外交”看作外交的一种方式,认为当代外交中涵盖经济外交,它与多边外交、首脑外交、公共外交一样,也是当代外交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同样是重要的选项。[44]
由此可见,更多的学者是从外交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对“经济外交”的概念加以阐释和论证的。在国际学术界,除日本、俄罗斯以及近年来的中国等少数国家之外,西方国家的官方政府较少使用“经济外交”( Economic Diplomacy)这一概念。它们不赞同采用这一概念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纳如下:第一,认为外交的本质属性是政治。外交活动是一种政治行为,没有必要特别突出其中的经济因素。第二,认为经济和政治不可分割。搞好本国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力、提升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等,这些问题不仅是一国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国最根本的政治问题。所以,即使外交为本国的经济利益服务,实质上也是为本国的政治利益服务,没有必要把与经济相关的外交单独作为一个类别列出。第三,认为把外交分为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安全外交、文化外交等复杂类别,容易产生概念的混淆,误导人们对外交范畴的理解。第四,使用“经济外交”概念,容易导致“经济外交”的涵盖范畴被无限地扩大。第五,“经济外交”概念的功利色彩太浓,容易使人产生只重视利益,甚至搞经济殖民主义的感觉。[45]过去一段时期,正是由于学者们对于“经济外交”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对于经济外交的功能特点缺少认知与深入分析。
俄罗斯学者更加注重经济外交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之间的联系。在俄罗斯学者看来,经济外交是国际关系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断增强的结果,在经济外交领域,经济问题作为外交斗争和国际合作的客体和手段,是一国对外政策和国际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外政策决定经济外交的目标和任务,经济外交是实施对外政策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46]基于中国大力提升经济外交的作用,一些学者从国家利益是经济外交的政策基础和追求目标的角度总结到,对于世界上的大国来说,经济外交有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是指国家通过外交活动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二是国家要以经济为手段去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的政治目标,是国家以外交为手段为经济建设服务,又以经济为手段去达到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的政治目标的一系列活动。[47]
从经济外交的“复合型外交”[48]特点角度来看,所谓“复合型外交”,则是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复合型外交”的出现,则是在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交行为者和外交的议程呈现出多元复合特征。这要求外交领域出现新的变化,要求国家总体外交应从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谈判、游说等,过渡到对双边和多边的管理上,突出外交手段对国与国关系的管理职能。经济关系因素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正在成为国际关系和各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竞争,逐渐转向经济领域的争夺;其二,经济利益的角逐成为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各国都竭尽全力地通过外交活动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努力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将经济关系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三,经济手段成为影响和协调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资源成为影响外交的新工具,资源充裕的国家能够操纵国际市场,以经济为工具获取国际影响;其四,经济安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课题,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经济因素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49]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原本属于国内政策范畴的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转化为外交问题;原本属于国际事务范畴的问题,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对国内政治进程和国内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在国际事务中,政治议题与经济议题之间出现了联系越来越紧密、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象。[50]这一现象,对于人们理解“经济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俄罗斯经济外交作用的不断提升,则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发生的,“这反映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经济因素对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关系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51]。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济问题的涉外性和外交问题的经济性在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经济问题与外交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各自单一的领域范畴,在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现实中,经济与外交相互交融,经济问题与外交问题互为条件,而且这一趋势对于一国、他国甚至一些国家都产生了影响。这导致“经济外交”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隐性”或者“显著”地得到提升。
冷战终结和苏联解体,意味着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使整个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都发生深刻变革,它对传统外交形态和手段的冲击最强,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家间关系的结构、议程和维度,同时也改变了相关议程的优先顺序。这种国家间关系结构的变化,正是复合型外交迅猛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概括起来讲,复合型外交具有区别于传统外交的显著特征:( 1)外交行为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关系中,外交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的专职外交机构和职业外交人员。全球化发展正在改变人们对外交的传统理解,全球化在拉近国家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明显地揭示出国家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局限性。一方面,国家职能部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对外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交流的活动中,成为专职外交机构之外的外交活动主体。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社会团体、个人等非官方行为主体参与到国家间的交往中,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一些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卷入到世界性政治议题中,成为全球外交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2)外交议程和外交形式日益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交议程呈现出无所不包的特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不断上升的国家间经济、金融、社会、技术和文化上的相互依赖日益成为国家间外交的核心议题。外交形式也日益多元化,私人外交、民间外交、文化外交、能源外交、人质外交、危机外交等外交形式和外交维度不断发展,使外交的内涵日益丰富。( 3)外交作为国内政策的延续,其与内政的界限日益模糊。同时,多边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机制日益成为国家间外交的重要补充。从外交的目的来看,外交为内政服务,外交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使许多过去看来属于内政问题的事务,比如市场准入、个人权利保护、司法审判、税收政策、孤儿领养等,因为涉及外国公司、外国资本和外国公民等,逐渐上升为外交问题。因为外交问题的多元化,国家间双边外交问题越来越多地泛化为多边外交问题,多边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机制等平台在外交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全球治理和全球外交活动的核心场所。
综上所述,关于经济外交的定义在各国之间存在较大分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根据经济外交的实际作用,从最一般意义上理解经济外交的含义,可以认为:凡是包含经济利益动机,将经济因素作为对外活动的手段和工具的外交活动,都可以看作或者被理解为“经济外交”。归纳起来,学者们对经济外交的定义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外交是运用经济手段追求国家经济利益的外交活动。( 2)经济外交是运用经济手段以追求各种国家利益为目的的外交活动。( 3)从经济外交的性质上讲,所谓经济外交包括两条主线:一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经济力量或者经济杠杆为手段或为依托的外交活动;二是以经济为杠杆的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利益、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对外政策。
从经济角度给出“经济外交”的定义,以“经济”为“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的轴心,延伸新时期经济外交的新的特点和基本内涵,能够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现实性与时代性。可以认为,“经济外交”是一个国家争取和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从而保证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而展开的外交活动的重要手段。经济外交已有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进入快速发展与崛起的时期,其经济外交中的“经济轴心”作用越是明显。日本学者是较早认识到经济外交的经济轴心这一作用机制的,二战后日本成功运用经济外交的实践则是证明。在经济外交的研究中,日本学者关于经济外交的研究以及日本运用经济外交的实践,被研究经济外交的后来者广为关注。
关于经济外交定义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外交活动的多维复合特征。在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深深渗透着国家经济实力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外交中“经济”的成分与因素和“外交”的功能与作用相互交融,并共同作用于国家利益。如果说过去时代经济外交的目标性还不够强,手段性还不够灵活,作用力还不够显著,那么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的时代,通过外交活动和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行为不断增强,这为经济外交在理论上的突破提供了一定依据。因此,对经济外交做广义化的解释,在现时代是适宜的。换言之,对“经济外交”进行广义化的理解,不仅是对外交研究的深入,也是经济外交学科得以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需要。对“经济外交”的广义化理解,也得到了俄罗斯学者的大致认同。在俄罗斯学者看来,当代经济外交是多层次的,它是运用从传统的谈判外交到在全球市场上对国家利益进行游说( lobbyism)的一系列的方法与工具。[52]
本研究认为,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不同时期各国对外战略与外交重点是有差异的,这决定着各国对待“经济外交”的取向与态度。主要表现在,“经济外交”的重点,或是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重心,或是以创造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为重心,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和转型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加速变革,国际社会“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经济外交本身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化条件下,积极的有时甚至是有野心的经济外交的重要作用在提升、渗透并占有世界市场,越来越成为经济外交的目的。[53]在全球处于动荡、调整和变革的时期,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各国在国际社会角逐的基本力量,俄罗斯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所出现的一个根本性变化就是,经济外交在俄罗斯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变化表明,“经济外交”实际上是作用于国家对外政策和经济关系的。其一,经济外交是经济关系的外部化,它是国家对外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外交的本质是它的涉外性。因此,在经济外交中,以对外经济关系为指导思想的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指向,实际上也成为经济外交的作用对象。其二,经济外交是经济关系的国际化,它与国际经济关系密不可分。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外交与国际经济关系联系密切,经济外交不仅是经济关系的国际化,而且是经济关系在外交领域的拓展。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的资本、信息、通信、产品和资源的流动,使最为本土的发展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全球性后果。在这个意义上,国内与国际、本土与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因此,无论是我国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他们在阐述经济外交理论时,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论述,诸如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例如,有日本学者就提出,“经济外交是一种对外政策,在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市场开放,伴随着经济摩擦而实施的输出限制措施,以及日本政府有关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政策”[54]。
五 本书的思路与结构
(一)本书的思路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学者们关于经济外交的认识、阐述和界定的分歧大于共识。但是,从学术探讨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把研究界定在一个大致清晰明确的范畴之内。从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1)经济外交涉及的外交行为、活动最多,因此与外交活动、行为和手段的联系最为紧密; ( 2)经济外交以追求和实现国家战略和利益为诉求,因此体现国家经济利益目的和为经济服务的主旨; ( 3)经济外交的手段以外交手段为最多,例如谈判、交涉、制裁、援助、会晤、论坛、国际组织等形式,因此经济外交与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互为一体。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给出本研究对经济外交的内涵界定和基本理解,即:第一,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方式,在经济领域进行的外交活动;第二,以经济利益为行为诉求,运用各种手段从事的外交活动。总之,经济性是经济外交最鲜明的特征,离开经济范畴和领域,则不能被称为经济外交。因此,本研究从这一理解分析俄罗斯的经济外交。
本书认为,对外政策和外交手段完全体现着国家利益,俄罗斯经济外交突出体现了其以经济利益为诉求,以实现国家崛起为发展战略。在经济外交领域,一方面,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这是各国对外政策始终不渝的一贯方针,而经济外交是以经济为目的的外交活动,以经济杠杆为手段的外交活动,国际社会对于以外交手段加强国家的国际地位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以经济为杠杆和手段的外交活动,又是为了实现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因此,经济外交的分析是一种经济与外交活动和目的的综合。
本书突出俄罗斯经济与外交的综合,反映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性大致概括为两条主线:第一条:以经济为目的的外交活动,以经济杠杆为手段的外交活动;第二条: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以经济为杠杆和手段的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实现国家利益。俄罗斯将国家利益的主导性、最大化居于其对外政策的中心;外交活动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崛起服务,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是俄罗斯经济外交的指导思想。
在对俄罗斯经济外交实践的分析中,本书将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研究范畴分为: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国际经济层面、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国际组织层面和国际交往与大国关系层面。
经济外交的国际经济层面。国际经济关系是经济外交的主要作用范畴。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而经济实力主要通过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范畴加以体现。国际经济范畴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等。在经济外交及其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多是从国际经济关系的范畴对经济外交行为和活动加以分析。过去的年份,俄罗斯融入全球经济和开展经济外交,则是通过国际经济关系领域实现。因此,对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研究,不能脱离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范畴。
经济外交的国际组织层面。国际组织(国际经济组织)具有超国界的协调作用,它是经济外交活动的重要方面,经济外交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国际组织而展开。21世纪以来,各国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积极参与和参加国际性组织特别是国际经济组织,以此成为实现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贸易组织( WTO)等国际性经济组织。俄罗斯著名经济外交研究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佐诺娃将“国际组织”按名称分为四类:第一类多使用“组织”(организация)这种称谓,多为旨在达成军事或政治联合的多边外交机制,如北约等,“组织”被看作是国家相互影响的模式;第二类出现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欧洲,多是以“委员会”(совет)为名的多边外交机制,如欧洲委员会、经济互助委员会、北方委员会等,这种名称本身反映了成员国平等和集体主义决策的理念;第三类多采取“共同体”(сообщество)的名称,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等,这是超越民族主义信仰的跨国界的联合;第四类多运用传统的“联盟” (союз、лига)的表述形式,如欧盟、独联体、非盟、阿盟等,是基于某种共同信念的联合。[55]她还指出,多边外交的主体和形式,并不局限于由国家和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首脑参加的政府间会议,各类国际组织,联合国及其主要机构如全体大会、安全理事会、国际法庭、秘书处及其各下设的国际组织、基金会、代办处如国际劳工组织(МОТ)、经社理事会(ЭКОСОС)、粮农组织(ФАО)、教科文组织(ЮНЕСКО)、国际民航组织(ИКАО)、世界卫生组织(ВОЗ)、世界气象组织(ВМ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ВОИ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МВ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МБРР)等,以及在联合国倡导下成立的大量国际和区域政府间组织,如欧安会、欧盟、欧洲委员会、拉美国家组织、东盟、美洲国家组织、八国集团等既是政府间多边外交会议的场所,本身也是多边外交主体之一。[56]
可见,“组织”是一个宽泛的范畴。从各国专门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及其会议、峰会、论坛、会晤机制等的性质来看,它们是一个国家从事双边或多边外交活动的机制,对于主权国家来说,国际组织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外交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主权国家展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舞台。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样,都是一个国家从事多边外交活动的场所。从外交实践上说,国际组织的机制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际性组织的参加者是国家,少量非政府性的实体参加,要经过条约缔约国的同意;第二,国际组织的成立和活动,都是以主权国家之间彼此同意并签署国际协议为前提的……[57]国际组织的机制与活动作为重要的外交活动,也构成经济外交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国际局势不断变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导致国际组织与集团发生新的变化与组合。各种力量和势力集团纷纷提出自己的战略理念和目标,加快了自身的战略调整,在国际权益的重新配置中占据有利地位。这种力量的变化史无前例地冲击着西方国家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而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主导权的变化,也同时在国际组织的变化重组中得到体现。我国学者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可以体现出时代变化对国际组织的影响。有的分析对此指出,“得势群体”主要指新兴大国以及富有进取心的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守势群体”既包括美国那样的国家行为体,也有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样的非国家行为体。“失势群体”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以及独联体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处境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的地区性组织[58]。
在俄罗斯经济外交的实践中,其经济外交的主要手段、活动或机制,就是参加各类国际性经济组织,参与各种国际经济会议和论坛,牵头组建不同类型的地域性或国际性的组织等。在实践中,多边外交通常通过国际组织、论坛和峰会等形式实现。现在,全球范围新的国际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的国际间的组织不断涌现,这些组织的主要功能则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例如,上海合作组织、“俄白哈”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金砖国家合作组织等。2011年,普京在参加总统竞选前提出“欧亚联盟”战略,将原苏联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此举得到了中亚国家的响应并具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和倾向。这一现象被称为“联盟化”趋势。[59]在当今的国际事务与外交实践中,除主权国家外,国家首脑、特使、大量国际组织——既包括那些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八国集团等,也包括许多由各国民间力量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大量的国家非外交部门如经济、军事、教育等的组织,事实上都已经以外交主体或准外交主体的身份介入了外交活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如尼科尔森在其《外交学》[60]第2版中,就将国家首脑和那些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列入了外交主体的范围。因此,本研究将国际组织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加以分析。
国际交往与大国关系层面。考虑到俄罗斯经济外交的主干结构(国际经济与国际组织部分)难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纳入,但是这些内容又是俄罗斯经济外交所涉及的内容,因此这部分是对俄罗斯经济外交实践上述部分的一个补充。
(二)本书的结构
本专著由五部分的内容构成,共分为五篇。
第一篇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学术诠释,包括对“经济外交”的文献研究、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理论学术、定义内涵、思想渊源,提出经济利益因素是俄罗斯经济外交的核心;第二章论述新时期俄罗斯经济外交的战略定位,包括俄罗斯面对国际秩序的大变革,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梦,俄罗斯经济外交的战略思想和经济外交指向的基本特点;第三章论述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主要力量支柱,包括地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军工遗产优势、经济增长潜力与制度模式因素。
第二篇分为四章。这部分主要从国际经济领域与视角,论述俄罗斯在贸易与金融方面的经济外交活动,特别阐述了俄罗斯经济外交独特的、重要的构成部分:能源外交与军售外交。俄罗斯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外交活动和国际金融领域的经济外交活动,主要以国际经济学范畴为主要依托;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俄罗斯的军售外交反映了俄罗斯独特的经济外交活动领域。
第三篇分为四章。这部分主要从国际组织领域与视角,论述俄罗斯的经济外交活动,包括:俄罗斯对独联体的经济外交、俄罗斯融入国际经济性组织的经济外交活动、俄罗斯参与国际集团性组织的经济外交活动、俄罗斯参加国际合作性组织的经济外交活动。
第四篇分为两章。这部分是对上述俄罗斯经济外交实践部分的一个补充,也是俄罗斯经济外交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俄罗斯对美、欧、日的大国经济外交活动;俄罗斯经济外交的次优领域。
第五篇分为两章。这部分论述俄罗斯经济外交与中俄经济合作的关系和影响,阐述在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外交努力下,中俄经济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合作模式与机制,以及经济外交视域下的中俄经济关系。
[1]《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载《人民日报》1994年11月6日。
[2][美]威廉·内斯特:《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姚远、王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3][俄]B.谢季宁:《经济外交》,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转引自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第23页。
[4][印度]基尚·拉纳:《双边外交》,罗松涛、邱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56页。
[5]《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ПРОГРАММА ДИСЦИПЛИНЫ.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ИД P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2004.
[6]张曙光:《中国经济外交战略考察》,载《文汇报》2012年8月20日。作者对负面经济外交的认识,乃是基于2001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威尔逊国际学术中心联合出版的专著“Economic Cold War”(《经济冷战》)中对于“经济外交战略”的定义,即一国、多国或国际组织作为发起者为了实现国际政治和国际安全的目的——而非经济或国内政治目的——对目标国家使用经济武器的战略设计与外交实施的整合,而“经济冷战”应该认为是冷战思维的结果。
[7]Зонова Т.В.,Дипломатия:наука и искусство,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10.С.47-50,2000.
[8]Зонова Т.В.,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одель дипломатии:истоки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М.:РОССПЭН,С.172.2003.
[9]金熙德:《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10]参见[日]小原雅博:《日本走向何方》,加藤嘉一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11]新华社记者牛海荣等纽约报道:《希拉里称美国外交政策应进一步向经济倾斜》,中新网2011年10月15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10-15/3390764.shtml.
[12]同上。
[13]The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p.119.“Exploring Public and Economic Diplomacy”,p.1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Columbia University Capstone Project Final,Report-Spring 2012.
[14]Щетинин В.Д.,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Дипломат.акад.МИД России.М.:Междунар.Отношения,C.15.2001.
[15]Савойский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ннадьевич,“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как средство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2009.http://www.dissercat.com/content/ekonomicheskaya-diplomatiya-kak-sredstvovneshnei-politiki.
[16][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17]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08年,第6页。
[18][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127页。
[19]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08年,第193页。
[20]Амиль МАГЕРРАМОВ,Гаджиага РУСТАМБЕКО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КАК ИНСТРУМЕНТ РЕАЛИЗАЦ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ИНТЕРЕСОВ”,2011.http:// www.ca-c.org/c-g/2011/journal_ rus/c-g-1-2/06.shtml.
[21]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Орнатский И.А.,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Москва,1980 г.;Обминский,Э.Е.,Группа 77.Многостороння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развивающихся стран.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Москва,1981г.;ГрадобитоваЛ.Д.,Пискулов Ю.В.,Экономика и дипломатия,Москва:Наука,1985 г.
[22]Щетинин В.Д.,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Москва,2001.;Иванов И.Д.,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е интересы России и е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Росспэн,Москва,2001.;Лихачев А.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России: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Экономика,Москва,2006 г.;Морукова А.А.,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как элемент механизм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M.:Изд-во Акад.налоговой полиции ФСНП России,2003 г.
[23]被认为在这一领域具有影响的研究者主要有:В.Д.Щетинин,В.И.Попов,Т.В.Зонова,Ги Каррон де ла Каррьера,G.R.Berridge,M.Nicholson,Hans J.Morgenthau и другиe。
[24]Капица Л.М.,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МИД РОССИИ,ПРОГРАММА курс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Москва.2004.
[25]Ги Каррон де ла Каррьер,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Дипломат и рынок.М.:МГИМО,РОССПЭН,С.51-53.2003.
[26]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王树春:《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08年;周红:《普京对德经济外交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08年。
[27]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王树春:《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28]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29]王树春:《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30]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08年,第9页。
[31]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11年,第121页。
[32]Langhorne R.,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diplomacy.In Kurbalija J.( ed).Modern Diplomacy.Malta,pp.148-149,1998.
[33]Зонова Т.В.,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одель дипломатии:истоки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М.:РОССПЭН,С.172.2003.
[34]林雪丹:《外交官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手”》,载《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4-08/content_ 8694580.html.
[35]这一解释来自日本学者山本满第一部关于经济外交的专著《日本经济外交——其轨迹与转折点》,转引自张建《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36]张学斌:《经济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37]刘晓强:《经济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8]张学斌:《经济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39]参见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第1页。
[40]鲁毅:《外交学概论》(第8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41]赵可金:《经济外交的兴起:内涵、机制与趋势》,载《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42]Зонова Т.В.,Дипломатия-наука и искусство,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10.С.47-50,2000.
[43][日]山本满:《日本的经济外交》,转引自周永生《经济外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44]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45]周永生:《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外交概念研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7期。
[46][苏]《简明对外经济词典》,国际关系出版社1984年版,第220—221页。
[47]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66—68页。
[48]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5—32页。
[49]程毅等:《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50]李中海:《俄罗斯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51][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127页。
[52]Лихачев А.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России.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М.:Экономика,C.49.2006.
[53]Лихачев А.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России.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М.:Экономика,C.50.2006.
[54]张健:《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55]Зонова Т.В.,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одель дипломатии:истоки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М.:РОССПЭН,С.89-97.2003.
[56]Зонова Т.В.,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одель дипломатии:истоки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М.:РОССПЭН,С.99.2003.
[57]鲁毅:《外交学概论》(第8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页。
[58]杨洁勉:《论“四势群体”和国际力量重组的时代特点》,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3期。
[59]王志远等:《转型国家联盟化发展趋势分析》,载《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34卷第11期。
[60][美]哈罗德·尼科尔森:《外交学》,眺伟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