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发展及其产业提升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河南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 河南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其实是中原传统文化。中原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带,古时因处于“九州”中心,有“中州”之称;河南横跨中国中部黄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谓;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传统文化是中原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是长久以来按照历史传承下来的,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与自然以及人们之间基于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在中华漫长的5000年文明史中,河南有3000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不仅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

河南传统文化自有史文明时期就开始孕育并产生萌芽,在夏商周三代逐步形成并且发展起来,在秦汉魏晋唐宋时期达到兴盛与繁荣阶段,尤其是北宋时期为河南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原文化开始复兴,河南传统文化在新时期中继续散发光芒,并且被时代赋予了现代化的新的内容。

河南文化,有时也可理解为“中原文化”,是指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时代环境使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南人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二 河南文化的特点

河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中华文明的根源

长期以来,就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问题,一直有“一元论”和“多元论”之争,但无论“一元论”还是“多元论”,在学术界始终将中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作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可以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之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或者在河南出生和活动,或者在河南建都立业,经过夏商周三代融合,形成了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主体。由中华人文始祖衍生出了数以千计的姓氏,以中原沃土为家,流布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今的中华大姓中绝大部分源头在中原,河南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点都在河南地区,经考古研究后发现,“黄帝”创业活动的重点地域即今灵宝西坡遗址、“禹都阳城”即今登封王城岗城址、“夏启之居”即今新密新砦遗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偃师二里头遗址等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城邑都在河南,这些考据都证明,由黄帝开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点就在中原地区。在此前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最早摆脱了蒙昧和野蛮,选育、栽培、收割和加工农作物,发展了原始农业;炼铜、冶铁、制造工具,发明了冶金术;使用契刻符号、甲骨文记载表意,创造了文字;开启了大规模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建立了城市;黄帝在有熊(今新郑市)开创初始的政权制度,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初现了文明萌芽。

中国第一个国家夏出现并发展在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从此以后“中国”就成为我们国家的称谓。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远,河南历史就有多远。

(二)中华文化的主导

以河南传统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原文化自从有史文明时期,就驾着历史的马车在中华大地上驰骋,在北宋以前的历朝历代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在以后的朝代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方向。

河南文化如果从裴李岗文化算起,距今已有七八千年,如果从仰韶文化算起,距今也有五千年以上。“河图”、“洛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河洛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则开始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标志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中原文化在与其他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并由此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

(三)各种文化的兼容

河南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河南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

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如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中原文化在那时就开始吸收周边文化成果,熔铸自己的文化;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历史上曾是统治阶级争夺的中心,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入侵,促成了民族的大融合。丝绸之路也不断传来中亚、南亚的文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多样化,使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化广泛辐射

河南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政治文化中心,由于历史上中原人口的大迁移,同时依靠自身处于核心地位的优势,河南文化不断地扩散到祖国各地,直至海外,因此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河南的河洛文化,如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南亚、非洲各国,也开辟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五)历史文化延续时间长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如果从河南裴李岗文化算起至今已绵延8000多年,它从一开始就处于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中间虽经历了时盛时衰的曲折过程,但始终不曾被异化、被中断过。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原独领风骚,居于全国中枢地位。两汉魏晋与唐宋时期,中原文明在全国依然举足轻重。在中国诸地域文化中,中原文化起始时代最为久远,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见于文献记载最多,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不断吸收周边地区乃至外国文化的积极成果来充实、完善自己,经过融合和改造,又向四方辐射和传播,其文化影响令世人瞩目。

(六)历史文化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

河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据国际划分标准,我们将历史文化遗产分为两大类:一是指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又称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遗产与不可移动遗产。不可移动遗产指古迹、建筑群、名城、遗址等以及周围环境。二是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又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游戏、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原文化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载体。

(七)境内历史文化资源地域色彩浓厚

河南地处中原,四方辐辏之地,占尽地利优势。同时又是四方文化交融之处,中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纳来自西方的秦文化、北方的草原文化、东方的东夷文化、南方的楚文化等外来文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使之内容更加多姿多彩。我们将之按地域划分:豫中文化区、豫北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南文化区。如豫南文化区,在古代即处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接地域,因此它与中原文化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信阳、南阳地区发现不少楚文化遗存,如信阳长台关楚贵族墓群。其当地语言为南方语系。豫西三门峡地区受西方秦文化影响很深,境内发掘出不少秦人葬俗的墓地。其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类似与山西、陕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如传承千年的豫西地坑院,这种居住方式在我国主要集中在甘肃、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农村。

(八)历史文化资源精品多、价值高

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有许多堪称是“中国之最”或“中华一绝”。如裴李岗文化的确立,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仰韶村仰韶文化遗址,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址,它的发掘开创了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先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偃师二里头遗址,不仅为夏代缥渺不定的历史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而且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夏文化的时空框架;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遗址,作为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成为夏商文化分界的两个重要界标;安阳殷墟展示了商代文明最为辉煌的一页,向世人证明殷商一代不仅在中国历史中存在,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殷商甲骨文、商周青铜器闻名世界;濮阳出土的蚌塑龙,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腾”遗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精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九)不断创新发展

河南历史文化能延绵数千年,在于它自我继承的同时,又不断地创新发展,这也是河南文化生命力之所在、吸引力之所在。此外,有的学者把河南文化比喻为中华文化的“缩影”。有的学者认为,河南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土著性,本身有一定的缺陷,尤其在向现代化迈进的今天,要善于扬弃和改造。

正是河南文化的上述特性,决定了河南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