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与标准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还有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就是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和标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拓展的空间。

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作出了充分考量。由于邓小平认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他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5]尽管“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26]。所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树立长期持久思想。

其次,在考虑和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诠释了其独特而完整的制度改革理论。(1)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社会主义历史不长,不仅生产力方面,而且在制度方面都有许多问题。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因此,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27]特别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进行“第二次革命”,从而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不断开辟新的制度平台。(2)明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28]改革当然也包含着制度的创新,总体说来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更多的是对其具体制度的改革,也就是体制改革。(3)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29]。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也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0]唯有如此,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4)他还特别强调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损害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大量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也利用它们的资金。这没有危险,本身不会损害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办法、制定新制度,使整个国家的各种体制越来越完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31]

最后,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三条检验标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政治上,充分发扬民主;组织上,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32]

总之,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必然成为当今指导我们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指南。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9页。

[2]同上书,第1317页。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67、1210页。

[4]同上书,第502页。

[5]同上。

[6]同上书,第985页。

[7]同上书,第1281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9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139页。

[1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4、1312页。

[12]同上书,第1324页。

[13]同上。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7页。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9页。

[1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8页。

[17]同上书,第571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1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0、1322页。

[20]《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0页。

[21]同上书,第573页。

[22]同上书,第700页。

[23]同上书,第1344页。

[2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8页。

[25]同上书,第1344页。

[26]同上书,第1341页。

[27]同上书,第573页。

[2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3页。

[2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

[30]《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31]同上书,第810、1078页。

[3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