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之三是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这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独立自主在新时期的拓展创新。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独立自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反对照搬照抄书本和苏联经验,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这是独立自主的关键内容。其二是做好中国的事情必须遵循“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是抛弃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1978年邓小平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廓清了道路。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此后改革开放逐步全面推进。邓小平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重大意义。1985年他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1992年进一步阐发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意义,并特别强调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实行对外开放、推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是加快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对外开放以来存在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普遍存在有制造、无创新的弊端。江泽民深刻总结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教训,他在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讲话时就指出,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时,当然不能一味依赖外国的现成技术,而必须进行自己的探索和创造。“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国,在一些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上,必须依靠自己,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一味依赖别人,很难维护国家安全。”“要在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人才培育,加强创新基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因此江泽民提出必须大力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江泽民的自主创新思想并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科技领域,而是着眼全局的创新,既有经济基础,又有上层建筑,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其内容包括有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深入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全球化发展现状和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把自主创新放到民族、国家、政党发展的辩证逻辑中进行战略定位和理论分析,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特别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把理论创新放在整个创新体系的首要位置,提出要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江泽民创新思想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在于倡导和谐发展。和谐是和而不同,和谐发展是多样性的发展。和谐是“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和“道并行”是“不同”; “不相害”、“不相悖”则是“和”。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简单地套用传统的对立思维方式显然不行,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允许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文化艺术样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存在,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造活动竞相迸发。社会和谐发展要求抛弃社会单一要素的发展,而是社会多要素的整体发展。科学发展观从发展布局上看是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这是和谐发展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和谐发展是具有协同性的发展。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实现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人与自然等社会系统要素之间协调发展,这是和谐发展协同性的具体展现。和谐是矛盾双方或多方共存与协调的理想状态。人类社会是包含多要素的复杂的巨大系统,其运行取向必须以达成和谐为目标,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存在与社会巨系统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相互协同、功能互补、相互促进。从矛盾共居状态来说,和谐发展其哲学视角是凸显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强调社会前进是社会系统整体内各部分发展的合力。科学发展观就是和谐思维的结果。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实质就是要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的内在根据在于,它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和谐是人类理想社会内在规定等原理的生动体现;三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部分原理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这一活的灵魂展开和具体化。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1]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2]黄少琴:《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田心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几点认识》,《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4]杨仁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层探讨——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5]许圣元:《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6]刘焕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7]孙文山:《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卢得志:《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学习时报》2013年1月14日第10版。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7日第1版。
[9]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日报》2004年5月7日第1版。
[10]《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1月1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