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与江苏沿海发展策略
内容提要: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差距大、产业与城市创新力不足、城市对产业的支撑与服务能力不强、未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等问题。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任重而道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与小城镇“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生态化;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产业的有效对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严格“产业安检”,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绿色园区、生态城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方针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发展新模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为推进江苏在21世纪头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一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正是当今工业化发展阶段中形成的新的发展模式。即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新的资源环境条件下,一种与传统工业化不同的新的工业化发展路径和模式。新型工业化,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重视绿色低碳、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视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在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核心是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市化,也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需走出一条资源有效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环境友好保护、社会公平和谐、空间结构合理、智慧城市创建的综合性的城镇化道路,即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属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率超过30%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大于70%,城市化发展速度将减慢,进入后期发展阶段。江苏沿海三市城市化率已超过50%,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尤为必要。
(三)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是互为联系、互相支撑、互动互进的关系。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动机”,而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一方面,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新型城镇化是由新型工业化来推进的,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推动了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融合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载体,对新型工业化也产生反推作用(图1)。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协调、服务、科研、基础设施等支撑与服务功能,可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促进、推动作用,使新型工业化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江苏沿海要实现高效、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注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两化”融合与创新,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产城同步,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产城共赢。
图1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关系
二 国内外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国外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
纵观近现代世界的发展,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欧洲早期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使工业集中度提高,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良好的服务功能与基础设施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可以说工业革命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即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伴而生,工业化以城镇化为依托,城镇化靠工业化来推动。欧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批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城市带(圈)的结构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模式与发展速度迅速变化。一方面,城市工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人口、资本、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向大城市和大城市周围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城市高收入阶层从中心区外迁,随之工业、服务业也出现郊区化倾向,城市由长期的向心集聚向相对分散的郊区化发展,大城市边缘新城镇大量涌现。同时,发达工业国家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城市化过程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明显减弱,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当今,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去工业化”后,又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以重振本土工业和谋求全球新型工业化领导地位为目标,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随着欧美国家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的循环过程,一批以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为主的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不断涌现。
(二)国内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
1.国内工业化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至200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七个省市经济达到或者超过了工业化后期阶段,其中上海在2000年实现了工业化,北京在2004年实现了工业化;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9860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但是,传统工业化道路却使我国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工业化还面临很多问题,环境能源制约严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地区间差异巨大,当东部地区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时候,西部绝大部分省份(自治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任重而道远。
2.国内城镇化发展现状
产业的快速增长,加快了中国城镇化的步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有一句名言:21世纪对全人类影响最深的事有两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50%,与世界水平基本持平。在城镇化与产业化的互动中,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与产业集群以及沿海、沿长江、沿京广铁路、沿亚欧大陆桥、哈长沈大、绵德成渝、海峡西岸七大城市与产业带。同时,城市的发展逐步从空间扩展过渡到质量的提升。
但是,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差距大、产业与城市发展创新力不强、城市对产业的支撑与服务不够强大、未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等。
三 江苏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经验、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策应国家战略,工业化、城镇化都取得巨大成就,有力推进了江苏沿海地区全面达到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地区仍面临着新型工业化程度不高、临港产业基础薄弱、城市支撑力度不足、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综合效应不显著等问题,有待在沿海开发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解决。
(一)江苏沿海工业化、城镇化经验
1.沿海工业增幅全省领先
江苏沿海工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1.20亿元,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81.33亿元、1109.86亿元和534.7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3%、16.1%和19.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8352.85亿元、4481.37亿元和2582.3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0.8%、33.6%和44.4%,平均增长率也高于江苏平均水平。沿海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10年的11.8∶50.8∶37.5调整为11∶51∶38,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为51%,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表1)。
表1 2011年沿海三市规模以上工业情况 单位:亿元、%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江苏沿海三市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连云港市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制造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2011年,连云港“三新一高”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21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4%。盐城市重点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4个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发展,绿色能源、环保装备、海上风电等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大丰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盐城环保产业园、华锐风电产业园、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等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新特产业发展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8.5亿元,增长32.1%。南通市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99.20亿元,增长29.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7%,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产值2002.92亿元,增长2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3.沿海三市临港产业加快发展
2011年,江苏沿海三市临港产业加快发展。连云港市组建江苏沿海钢铁集团,硅材料、盐化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国最大的炼化基地——中石化连云港32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并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第一个获批的跨区域合作国家级示范区。盐城市实施沿海27个重大产业项目,盐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悦达起亚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汽车产销突破43万辆;推进电力能源基地、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射阳港电厂6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陈家港电厂两台66万千瓦机组建成,全市风电、光伏装机总量均占全省50%左右,绿色能源、环保装备、海上风电等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南通市推动沿海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全力推进17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100个沿海前沿区域重大项目。南通中船重工、如东中石油LNG等投资体量百亿元至500亿元临港产业大项目及广汇能源物流、台湾中石化、雅鹿新材料等一批单体总投资超5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沿海,恒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江苏南通电厂“上大压小”等百亿元级项目开工。推进跨江合作开发,苏通科技产业园8个超亿美元产业项目开工,锡通科技产业园正式挂牌。
4.沿海三市城市化发展加速
江苏沿海三市城市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城市化率分别达到53.2%、54%和57.5%,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8.2个、6.2个、2.5个百分点(图1),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城市化与工业化形成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沿海港口产业的较快发展,临港工业园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沿海地区形成一批新兴的产业城镇。与此同时,沿海港口得到快速发展,港城建设也加快了步伐。连云港滨海新城起点高,成效显著;大丰港港城粗具规模,环境宜人,具有特色;南通市结合通州湾的开发,港口城市已现雏形;沿海港口、产业、城镇正形成“三港联动”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图2 2007—2011年江苏沿海三市城镇化率(单位:%)
5.三大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增强
三大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市服务功能得到提高,中心城市对港口、临港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达130平方公里、91.5平方公里、118平方公里,基本都达到了100平方公里左右的规模。连云港市新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发展框架也已全面拉开,盐城市“一城六片”总体布局端倪初现,南通市城市发展迈入桥港新时代,中心城市在沿海开发中的“极核”地位更加突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加快推进临港城镇建设,连云新城、大丰港城、如东长沙镇、通州湾滨海新城等一批新兴临海城镇正快速崛起。
(二)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已三年多,可谓势头好、发展快、变化大;但也不得不面对当前挑战大、困难多的现实,突出表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层次偏低,两者之间联动发展不够,这已成为江苏沿海开发中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由于沿海三市的市情各异,联动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1.连云港
港大城小,港强产弱。具体表现在临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与大港地位极不相称;港—城相距较远,制约了港—城之间的互动;长期以来满足于大港口的建设,忽视了临港产业的打造,以至于出现了大港的“空壳”现象。
2.盐城市
五港分散,产城薄弱。具体表现在一个不算发达的沿海城市正在建设五个港口,竞争激烈,财力上显得力弗能支;中心城市与港口过于分离,难以联动发展;沿海临港产业层次低、规模小、数量少,不能与港口、港城互动形成乘数效应。
3.南通市
重江轻海,江强海弱。具体表现在长期以来“重江轻海”,发展中心及经济多集中在长江一线,产业布局亦偏重于沿江一带,而沿海地区产业处于后发阶段;沿海开发起步迟、发展慢,失去了一些发展的好机遇。
(三)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发展理念尚缺少全球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往往只注重地方利益、忽视大局利益,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未来发展。其二,江苏沿海地区为我国沿海的经济低谷区,长期以来发展滞后,基础薄弱,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偏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其三,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迫切需要发展的心态,对产业的选择很难做到高标准、高要求,往往比较现实、降低标准,使一些层次较低、规模较小甚至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进入沿海地区,导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其四,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攀比,彼此复制,导致同质化竞争,各地区港口、产业、城市不能形成特色,制约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其五,因行政区划的制约,协调机制不健全,以致形成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沿海地区区域协调与整合困难重重,阻碍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
四 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
(一)加强政策扶持,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研发与转化体系,提升城市与产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讲话精神,结合江苏推进“两个率先”和“八项工程”的要求,笔者认为,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发展之路,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坚持创新发展,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作为引领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举措,重点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要以政策为保障,出台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创建沿海地区的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与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和IT应用技术运用,借助物质网络(包括互联网)、信息网络(包括云计算)、能量网络(包括智能电网),实现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形成一批新的城市智慧产业、一套城市智慧管理模式以及居民的智慧生活方式。三是加大科研投入,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研发与转化体系,重点支持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在沿海地区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城;建设高水平科技园区,建立院士、博士后(或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增强其“孵化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工业”的功能。四是要以沿海地区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临海工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五是要着力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化工、智能机械等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构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与小城镇“三位一体”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模式
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互动并进。一是要加快发展沿海三个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辐射功能、集聚功能,通过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构建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空间落脚点,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要加强沿海县域中心城市与小城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重点建设一批沿海产业城镇,形成产业特色,与中心城市形成产业联动,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引擎;三是充分发挥港口“枢纽节点”优势,增强其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龙头作用,高水平打造现代化港城,建设高水平的海港经济区和新兴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性制造业,实现港口、产业、港城联动发展。
(三)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生态化,形成沿海地区产城一体化与产城集群化
江苏沿海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必须达到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本着以产兴城、产城互动、一体推进的要求,把园区建设和城镇发展尤其是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互促发展。关键要实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生态化,将产业园区建成城镇的一个功能区、一个组团,使之成为城市的特点、亮点、增长点。同时,按照“双轮驱动”的理念,结合战略功能区、工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施产城一体规划建设,形成一批经济实力强、宜居宜业的沿海现代化新城。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实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必须改变当前城乡发展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的现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城乡统筹实质是城乡资源要素的公平、合理配置与流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共建共享,实现城乡资源分配一体化,以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支撑推进城乡“人的无差别发展”。一是要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吸引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城乡建设;二是要建立土地资源保护与保障机制,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等,为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拓展空间;三是建立城乡人口移动新机制,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制度保证;四是建立群众利益的保障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保证发展机会的均等化与群众利益均等化,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加强沿海地区产业资源向县、乡镇流动,在沿海形成一批产业卫星城镇,以乡镇产业壮大吸引本地农村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沿海新型城镇化进程。
(五)以产业关联性反哺为主要途径,转变城乡产业分割格局,实现城乡产业的有效对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用新型工业改造农业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绿色新型农业;二是大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城市第三产业企业对接与合作,发展创意农业、园艺农业、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三是推动城市生产、生活服务业,特别是信息、科研、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向农村的延伸,提升农村产业的技术信息化水平,并带动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六)严格“产业安检”,消灭污染源头,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绿色园区、生态城市,保护好沿海地区的“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战略思想,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要全面贯彻十八大的精神,将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地位。一是要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绿色园区、生态城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突破“产业梯次转移”的发展程式,严格设立生态保护的“产业安检”,杜绝一切污染企业落地。三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优化城市环境,构建宜居、和谐、美丽的沿海城市。构建城市与环境空间发展大框架,实施三港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发挥沿海三市各自地域特色,打造全新的绿色港口、生态园区、文明社区、美丽港城。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2.干春晖、余典范:《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3.顾超林:《论中国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城市观察》2012年第3期。
4.江苏省统计局:《2012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信息:
研究基地: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
承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首席专家:钱正英、梁学忠、成长春
课题负责人:凌申
主要参加人员:凌申、刘波、成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