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之十六
2011年2月25日
2011年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教授主持召开《新大众哲学》编写工作第16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研究员、孙伟平研究员、周业兵秘书,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教授、毛卫平教授、杨信礼教授、辛鸣教授,博士生王磊、陈界亭。
王伟光教授向会议介绍了新撰写的三篇稿件。
一、《照辩证法办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发展原则与联系原则。第一部分是“辩证规律是普遍的,要用辩证思维考察问题,照辩证法办事。——老子与《道德经》”。从老子的《道德经》谈起。“道”的本义是道路,也有客观规律的含义。西方学者对老子的“道”有不同的看法。雅斯贝尔斯认为老子的“道”带有神秘色彩,“道”是先于天地而自在的东西,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关于“道”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面上看,老子的“道”披着神秘的外衣,实则内含丰富的辩证法。辩证法就是研究规律的。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要用辩证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指导实践。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辩证法变成僵硬的公式到处套用。否则就会使辩证法走向反面,走向诡辩主义。第二部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的联系的,要用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鲁宾逊与星期五的故事”。第三部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出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第四部分是“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要用历史的观点来观察问题——从《龟虽寿》说起”。学习辩证法既要学会用辩证思维认识事物,又要学会从万事万物、复杂多变的现象中,从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以作为人类实践的向导,照辩证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二、《把握适度原则——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最核心的问题是告诉人们要掌握好度。第一,既要了解事物的规律,又要了解事物的联系,既要了解事物的质和量,更要了解事物的度。第二,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促进事物质的发展。第三,清醒认识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部分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第二部分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客观的。毛泽东以飞机起飞、降落莫斯科为例谈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部分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生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四部分是要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防止千篇一律和一刀切。
会议讨论了杨信礼教授写的《开启认识社会历史规律之门的金钥匙》。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唯物史观的创立”。(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三)“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规律的主体性”。(四)“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走历史必由之路”。在听取杨信礼教授的讲述后,大家主要提出了以下意见:1.观点正确,逻辑清楚,文字规范,语言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2.应以实践或劳动作为一条主线。3.把本章题目改为《开启社会历史规律奥秘的金钥匙——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第一部分的题目改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了些什么”;第二部分题目改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周口店‘北京猿人’发展到现代人”;第三部分题目改为“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从袁世凯81天的复辟谈起”;第四部分题目改为“要走历史必由之路——能避免‘卡夫丁峡谷’的苦难吗”。4.例子与主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建议少用经典,少引用原文。5.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值得商榷。6.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7.先指出所要论述观点的对立面,然后思考如何以理服人,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个观点。
会议重申三点要求:1.在语言上,要力求通俗活泼,引人入胜;2.在哲学原理上,要阐述明确,但也不用面面俱到;3.在例证上,要精心挑选,不仅要与道理联系紧密,而且具有知识性、时代性。
下次会议时间定为2011年2月26日(周六)下午3点,重点讨论庞元正教授、郝永平教授、冯鹏志教授、李晓兵教授、毛卫平教授、辛鸣教授、孙伟平研究员的稿件。杨信礼教授继续改稿子,并考虑《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