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之十四
2011年1月6日
2011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教授主持召开《新大众哲学》编写工作第14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研究员、孙伟平研究员、周业兵秘书,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教授、李晓兵教授、冯鹏志教授、郝永平教授、毛卫平教授、杨信礼教授、辛鸣教授,博士生王磊、陈界亭。
会议重点讨论了郝永平、杨信礼、李晓兵分别写的《做历史进步的促进派》、《唯物史观是决定论与选择论的有机统一》和《让我们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关于人生观问题的思考》三份稿件,指出《新大众哲学》要有知识性,要从知识中阐明哲学道理。
郝永平对《做历史进步的促进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一)“历史进步是人类社会的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过程——从毛泽东的两次谈话谈起。”这部分从毛泽东1945年和1957年的两次谈话入手,讨论什么是历史进步、历史进步的趋势,指出历史进步“是总体上向善与上升的社会演变”,总结历史进步的五个特点:一维演进性、主客体统一性、矛盾运动性、主观评价性和纵向比较性。(二)“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文标准的统一——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该部分从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入手,引出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生产力和人的双重解放与发展,论述生产力标准和人文标准的关系,详细阐述“什么是生产力标准?为什么要以生产力标准作为评价历史进步的根本标准?为什么要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评价历史进步的终极标准”等问题。(三)“每一次历史进步都是生产力和人得到解放与发展的过程——小岗村‘大包干’启动了中国社会大变革。”该部分从小岗村“包产到户”入手,论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较各自之前的社会形态的进步之处,包括在生产力解放和人的解放两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四)“在阶级社会中历史进步往往采取对抗性的实现形式——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该部分从英国的“圈地运动”入手,引出资本主义社会如何体现历史进步的对抗性实现形式。马克思认为,历史进步的对抗性形式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是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与共同富裕相统一——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该部分从邓小平批评“四人帮”的“宁要贫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入手,引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是进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与共同富裕。我们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六)“善于做历史进步的促进派——西安事变中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该部分从“西安事变”入手,表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顺应了历史进步的潮流,推动了历史进步。此外,该部分从四个方面指出如何做历史进步的促进派:第一,要确立历史进步的正确信念;第二,要追随历史进步潮流;第三,要积极推动生产力发展;第四,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听取郝永平的论述后,大家认为文章逻辑关系清楚、内容丰富。会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要避免使用晦涩的语言,力求写出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2.要避免二元论,从根本上说,人自身解放和发展程度是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与水平制约的。历史进步评价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非人文标准。3.题目不要太学术化。(1)建议把第一部分的标题“历史进步是人类社会的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过程——从毛泽东的两次谈话谈起”改为“历史进步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中国人民两种历史命运的大抉择”。(2)把第二部分的标题“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文标准的统一——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改为“生产力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标准——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3)把第三部分的标题“每一次历史进步都是生产力和人得到解放与发展的过程——小岗村‘大包干’启动了中国社会大变革”改为“历史进步最终是体现在人的解放上”。(4)把第四部分标题“在阶级社会中历史进步往往采取对抗性的实现形式——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改为“在阶级社会中历史进步往往是阶级性和斗争性的”。(5)把第五部分标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与共同富裕相统一——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改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发展生产与共同富裕”。(6)把第六部分标题“善于做历史进步的促进派——西安事变中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改为“走在历史潮流的前沿”。
杨信礼对《唯物史观是决定论与选择论的有机统一》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唯物史观的创立。”(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三)“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规律的主体性。”(四)“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走历史必由之路。”文章强调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论述唯物史观的产生过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指明唯物史观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意义。大家主要提出以下建议:1.转化语言风格。2.正确处理学术争论问题,不纠缠具体学术争论,讲大道理,解人的思想之扣。3.建议把题目《唯物史观是决定论与选择论的有机统一》改为《是历史决定论呢?还是历史选择论呢?》;把第一部分标题“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唯物史观的创立”改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黑格尔的‘恶’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把第二部分标题“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改为“社会发展是个历史过程——从周口店人的头盖骨到电脑”;修改第三部分的标题为“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规律的主体性”;把第四部分标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走历史必由之路”改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从卡夫丁峡谷谈起”。
李晓兵对《让我们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关于人生观问题的思考》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文章主要有三个部分:(一)“了解你自己——什么是人生观?”1.通过描述人生的各种现象,提出人生观的问题,论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消极落后的人生观。2.引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指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积极的、向上的,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二)“理性和诗意的生活——为什么要提倡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1.通过不同的例子来讲马克思本人的伟大魅力,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2.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回答人生的根本问题。3.其他的人生观并非毫无意义,但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相比较,不能够成为主流价值。4.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人生观的意义。5.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生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为人生插上自由的翅膀——提倡多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但人生观的表现是多样的。此外,本部分还对自由观、平等观、爱情观、幸福观等进行论述。
在听取李晓兵的论述后,大家认为,这篇稿件文笔优美流畅,语言生动活泼。建议:1.把总题目改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入手处从马克思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谈起。2.写“大的人生观”,可以围绕马克思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展开。这部分需要解决四个问题:阐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道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回答“什么是人生观”的问题;人生观包括哪些内容?比如职业观(创业观)、权力观、金钱观、劳动观、婚姻观、幸福观、自由观、生死观等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下次会议时间为2010年1月15日上午11点,重点讨论毛卫平、孙伟平、辛鸣的稿件,在第16次会议上讨论杨信礼、李晓兵、郝永平修改后的稿件,冯鹏志拿出《自然观》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