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颜水生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的出版资助,可以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到特别高兴。颜水生是我指导的博士生,在我的印象中,颜水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在山东师范大学求学的三年时间内,他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颜水生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在每次跟他讨论问题时,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那种探索进取精神。
颜水生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出版时修改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这种修改体现了颜水生对“现代性”认识的转变。一般看来,现代性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的基本动力,颜水生在博士论文中也采用了这种观点,他主要运用现代性理论,并且把现代性简化为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从启蒙与审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颜水生的基本观点与根本方法在修改后仍然得到了保留,但是题目的改变依然透露了一种探索精神。《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凸显了“现代性”的霸权力量,也表现了颜水生对“现代性”的高度尊崇。在以前与颜水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他对现代性理论的得心应手。《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淡化了“现代性”,隐约地表现了颜水生对“现代性”的认识转变,或许他认识到了“现代性”理论在文学研究中产生的危机与困境。我们以前在讨论博士论文的框架时,认为还应该加上一章,其主要内容是反思中国散文理论现代转型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当时讨论达成的基本立场是“反思意识”。
颜水生的这本著作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强烈的理论意识。颜水生熟练地运用了现代性理论,涉及的范畴包括哲学、美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但他能基本把握现代性理论的精髓,比较合理地分析了中国散文理论现代转型的缘起与路径。第二,扎实的史料基础。颜水生充分利用了图书馆馆藏的的民国时期的期刊资料,并且在丰富的期刊资料能够发现出一些有价值的史料,著作中的附录《古代“散文”概念考略》和《关于沈启无一篇佚文》更加凸显了他的史料功底。当然史料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论文的主体部分,颜水生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尤其是对Essay理论和小品文理论的分析与阐释。第三,合理的研究方法。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关于它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它应该要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颜水生能够在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散文理论现代转型的缘起与路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在思路上采取了化繁为简的策略,从主体精神突破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变迁,抓住了中国散文理论现代转型的主动脉。第四,辩证的思维方式。颜水生对历史的概括总能把握到历史的矛盾性质,他强调了启蒙与审美的博弈,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即使如此,该著作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
谨为序。
王景科
2014年3月25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