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背景
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从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艰辛求索农业医药知识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把学习二字刻于心间。孔夫子更是要求“学而时习”,以不断检验巩固求得“说乎”;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以虚心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可以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学习史,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的时代精华,也都蕴含着学习的基因。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一直将学习贯穿其中,特别是把学习放在了党组织建设当中去,并作为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正因如此,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学习型党组织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提升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一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学习成为贯穿始终的精髓
(一)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从学习中走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腐朽堕落苟延残喘,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无心带领民族崛起、无力带领国人抗争,祖国大好河山硝烟四起,百姓日常生活无从保障。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大批有志之士追求真理、上下求索,志在振兴中华、保卫国家。他们中的一些忍辱负重不畏时艰,远赴异国他乡学习外国革命实践经验;一些走上街头抗议示威,以多种形式警醒国人振导社会。也正是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社会主义终于第一次从理论变成了现实,红色的炮声响彻寰宇,也敲开了东方大国关闭了几千年才刚刚被列强撬开的大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走上了建设红色政权的革命道路,把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更是无产阶级走上革命前台的惊艳亮相。这些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初步尝试,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学习中成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如何真正吃透这个国外来的理论并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如何发挥党的作用,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不仅向书本学习、向国外经验学习,还高度重视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建设理论,解决了我党长期处于在农村环境工作、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不同的革命和党的建设道路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至今的过程中,也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中共中央曾于1940年在《共产党人》上发布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一文,在当时就要求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还曾确定每年5月5日以马克思诞辰日为学习节,把推动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工作。而著名的延安整风,更是认真彻底改造了我们的学习,使我们党完成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胡锦涛同志总结说:“我们党的历史上,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当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党同志首先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是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对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1]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学习中成熟起来的。
(二)时代赋予:学习使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邓小平同志倡导全党重新学习。他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中,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3]而正是这一时期的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取得近三十余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全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要进一步端正学风,把全党的学习提高到新水平。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江泽民同志总结道:“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的状况,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央都要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出现大变化、大发展。”[4]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他的这一讲话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特点,还为学习赋予了时代意义,告诫全党:“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正确地分析和把握形势,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的学习。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5]
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带领全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7]。从中国共产党九址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知,学习是历届中央领导同志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学习同时也帮助我党在每个历史时期,特别是遇到困难和转型时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路径,帮助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发展诉求:学习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既要有信心勇于担当,更要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专门讲过“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问题,就是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更是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到“怎么学”三个维度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应该达到的目的效果。他认为,“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所以在新时期学新内容、长新见识、生新思路是对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学习的要求。另外,“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要求我们勤思考,把精力投入人民群众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上去;要求我们要把所学为所用,把理论知识同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归根结底,我们的学习“一方面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学习摆在了党建工作更重要的位置,成为党的发展目标和载体,使学习在党员培养、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党组织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更是要把学习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爱学习、善学习,使学习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动力。
二 把握中国共产党的脉络,党组织建设是其灵魂
(一)构建建党之初党组织雏形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虽然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但还是明确了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代表者的面貌出现的。并以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终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
在这个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建构完善的组织框架和规章制度。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就规定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将党章的内容和党纲的内容合在一起,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到二大时,党制定了第一个正式的章程,分六章二十九条,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党的组织系统,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纪律和其他制度。正是这些规章制度,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最初组织起就有自我批评和思想斗争,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就不允许派别的存在,就严厉地反对了自由主义、工会独立主义、经济主义等”。[8]党的建设工作在创建初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使党能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迅速从中国各政党和团体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信赖。这为以后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发动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高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从建党初期的经验看来,完善的组织构架对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能够进行广泛宣传以吸引大量有识之士并指导工人运动的有力武器。所以在党组织建设中,一方面要强调制度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调科学化水平对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完成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特别形成理论化的体系,也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现的。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就是在遵义会议上,也同样能体现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对民主集中制的坚持,使得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使中国革命重回正确的道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提出了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正确思想,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9]的方针。1938年9—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939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完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的基本形成,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有理可依、有史可循。其中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已经在九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传统,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新提法、新思路在新时期不断涌现,从而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向前发展。其中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十八大时增写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的“六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三 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
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等四大考验,这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因此,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积极探索经验、勇于创新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考验的严峻性、真实性和现实性,为全党敲响警钟。而在寻找应对之道时,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学习型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成为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