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文学走过了二十年的历史。二十年间,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巨大变迁,俄罗斯文学经受了暴风骤雨的考验,在彷徨与低迷中寻求出路,在危机与坎坷中坚持探索,终于走出低谷,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回首往昔,俄罗斯文学图景发生了哪些变化?具有哪些新特点、新发展?这是研究当代俄罗斯文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便是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尝试。
本书所重点分析的文学现象及作品大部分都集中在1990—2010年这二十年间。可以说,这是整个俄罗斯文学史上又一个剧烈变化的转折性时期,具有独立研究的重要意义。应当承认,对近在眼前的这段文学史进行研究、做出评论是具有相当风险的,何况这段历史又是如此的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幸运的是,很多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及学者早已迈出了这一步。
在俄罗斯,已经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对这一时期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和文学史著述。在专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白俄罗斯大学教授加琳娜·涅法金娜的《20世纪末俄罗斯小说》(2003年),其中首先分析了作为体系的俄罗斯小说,说明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之后按照美学特征分类研究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假定性—隐喻小说以及“别样小说”,可以说她针对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小说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细致的分析。国立莫斯科印刷学院圣彼得堡分院教授基拉·德米特里耶娃·戈尔多维奇的《20世纪末的俄罗斯文学》(2003年),书中首先综述20世纪90年代批评视野中的文学进程,然后从流派、体裁、经典与当代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最后结合几位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了分析佐证。由众多评论家与知名学者合著的《当代俄罗斯文学(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5年)一书,大体上是按照文学的类型设立章节,比如“幻想文学”、“儿童文学”、“侨民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等,美学上有后现代主义文学,体裁上有小说、诗歌,题材上有战争文学,还有专章探讨文学语言、文学的特异风格——电影化、纳博科夫的影响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批评等,可以说这是涉及各种文学体裁样式最广的一部研究著作。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也较为重要,例如斯维特兰娜·帕夫洛夫娜·别拉库洛娃与斯维特兰娜·维克托洛夫娜·德鲁戈维科合著的《20世纪末俄罗斯文学》(2001年),主要结合具体文本分类探讨了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题材。由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教授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夫娜·季明娜与圣彼得堡大学教授切尔尼亚克合编的《20世纪末俄罗斯小说选读》(2002年)按照人物形象、风格、主题等分类编选了一些当代俄罗斯小说并略作分析。著名批评家安德烈·涅姆泽尔的论文集《今日文学——论90年代的俄罗斯小说》(1998年)和《俄罗斯文学的精彩十年》(2003年)各由几十篇作品及作家的评论文章构成,是最贴近文本、最同步跟踪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两部文集。
在文学史研究方面,比较重要的有:莫斯科国立列宁师范大学教授尤里·伊万诺维奇·米涅拉洛夫所著的《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史》(2002年),书中首先综述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文学,然后分别论述列昂诺夫、拉斯普京、别洛夫、邦达列夫、索尔仁尼琴、维涅季科特·叶罗菲耶夫以及高尔基文学院一批作家近年的创作,还就90年代的短篇小说、90年代小说的主要基调、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以及90年代的诗歌进行研究。另外,关于这一段时期文学的研究还散见于各类20世纪文学史著作中。例如,在国立乌拉尔师范大学教授纳乌姆·列伊德尔曼·利波维茨基和国立乌拉尔大学马尔克·纳乌莫维奇·利波维茨基父子合著的三卷本《当代俄罗斯文学(20世纪50—90年代)》(2003年)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按照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流派进行研究。在季明娜与其校内外同仁合著的《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风格、流派、方法、创作》(2002年)、由列昂尼德·帕夫洛维奇·克里门佐夫主编的两卷本《20世纪俄罗斯文学》(2002年)、由莫斯科国立列宁师范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维尼阿明诺维奇·阿格诺索夫主编的两卷本《20世纪俄罗斯文学》(1996年,已译成中文)等著作中,对苏联解体以后的文学状况也多多少少有所涉及。
在我国,全面研究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文学状况的专著较少,最值得重视的当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张捷研究员推出的三本著作:《当代俄罗斯文学纪事(1992—2001)》(2007年)、《当代俄罗斯文坛扫描》(2007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1992—2001年)》(2011年)。第一本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1992—2001年间俄罗斯文学界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作品,第二本由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写的关于俄罗斯文坛各方面情况的文章组成,第三本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界的整体状况、主要文学思潮和观点、文学创作、文学评价几个方面对1992—2001年的俄罗斯文学状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这是俄中两国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界最有分量的专著之一,其资料之翔实、内容之丰富、概括之全面恐怕连很多俄罗斯本土的同行都没有做到。
我国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最为热点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先后出版有赵丹的《多重的写作与解读: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命运线,或米洛舍维奇的小箱子〉》(2005年)、郑永旺的《游戏、禅宗、后现代:佩列文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2006年)、赵杨的《颠覆与重构: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乌托邦性》(2009年)、温玉霞《解构与重构:俄罗斯后现代小说的文化对抗策略》(2010年)、李新梅的《现实与虚幻:维克多·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艺术图景》(2012年)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文化思潮》(2012年)等。
女性文学也受到一定关注,出版了陈方的《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研究》(2007年)、段丽君的《反抗与屈从——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2008年)。
文学史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辉凡、张捷合著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1998年),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华、南京大学教授余一中合著的俄文版《俄罗斯文学史》(2003年),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飞、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陈方合著的《俄国文学大花园》(2007年)等都从不同角度涉及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的新变化。
以上著述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与之相比,本书希望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详细考察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为书中提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现实依据;二、对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题材与风格分别进行专门的讨论,以期描绘一幅当代俄罗斯小说创作的全景图;三、对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实主义三种流派进行研究时,都采取历史追溯与现状描述相结合、宏观概括与微观剖析相映照的方法,从而凸显每种流派在当代的演变与创新之处;四、对后现实主义这个新兴的流派进行重点研究,从阐释概念到归纳总体特点再到利用作品进行具体论证,完成一项俄中学者较少触及的工作。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除前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对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总体论述。按照风云变幻的改革年代、混乱动荡的转型时期以及渐趋稳定的新时代这三个时段,分析自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以来俄罗斯所经历的政治、经济、人民生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分析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从文学地位与作用、作家队伍、文学创作的内容与风格等几个方面论述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演变过程。第三章总结当代俄罗斯小说的主要题材,通过具体作品细致剖析新时期的新特点。第四章对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风格、流派进行概括,将其主要划分为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实主义三个流派,对每个流派的研究成果进行辨析与总结。第五、六、七章将分别对这三类小说的发展历程、当代特点进行梳理和归纳,然后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本书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文学环境与文学自身结合、文学理论与文本互为依托、文学历史与现状相互映照的方式,对当代俄罗斯小说有一个系统而比较全面的研究,并对俄罗斯小说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一些预测与展望。这样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呢?期待各位专家与读者的审阅!
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