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要重新估量正剧的价值,就要确认正剧的本质,并且比较正剧的本质与悲剧、喜剧的本质之差异。如果“悲剧性”指代悲剧之本质的话,那么,这里不妨用“正剧性”来表述正剧的本质。
要寻找正剧性,有两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从正剧作品出发,总结提炼正剧性;从世界观出发,确认正剧性。第一条从作品出发总结提炼本质的道路,看上去不仅科学,而且符合我们唯物主义的思维惯性。但有一个悖论立刻就会出现:本书的目标是要考察、确认正剧的本质——正剧性,这意味着,在正剧的本质尚待考察的前提下,哪些戏剧能被称为正剧事实上还是未知数。那么,从正剧作品中总结提炼正剧性的工作又如何展开呢?此路不通。第二条道路看似唯心,但却符合逻辑。比如黑格尔老人就从其哲学体系出发,对悲剧、喜剧和正剧之本质作出了相当深刻的解说。不唯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席勒、莱辛、叔本华、尼采等哲人无一不把戏剧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如果把哲学通俗地理解为世界观——关于我们的实践世界甚至整个人类存在(为了论述方便,本书用“实践生活”来代替)之根本看法——的话,那么,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戏剧观。[8]甚至可以说,“从世界观出发去理解戏剧”,相当于康德所说的“先验”的认识结构。只要观众(无论是理论家还是家庭主妇)对戏剧“评头论足”,此“评头论足”的过程,只能且必将遵循上述“先验”的认识结构。因此,就戏剧理论而言,理论家一定是带着自己的世界观去理解、要求和规定戏剧的。
本书的任务,是敞开理论家关于悲剧(也包括喜剧,但不是重点)和正剧之认识的“先验”结构,分析理论家主张的悲剧和正剧所依据的世界观,并对世界观进行比较。遵照此思路,本书上编将察看西方戏剧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正剧理论和悲剧理论所依据的世界观,并指出:
1.悲剧性和正剧性[9]不是别的,就是世界观,就是理论家对实践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其戏剧观就会是什么样的。
2.悲剧性世界观把实践生活看作是有限的,因而,持此世界观的理论家所主张的戏剧乃显现实践生活之有限的“悲剧性戏剧”。正剧性世界观则把实践生活看作是完满的,或者说,实践生活的矛盾、困境和有限是能够被解决的,因而,持此世界观的理论家所主张的戏剧为显现实践生活之完满的“正剧性戏剧”。基于这个逻辑,狄德罗所主张的正剧,新古典主义者、莱辛、席勒、马克思等人所倡导的悲剧,都是“正剧性戏剧”。此外,现代以来,中国戏剧界所主张的正剧,以及中国马恩唯物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所表述的悲剧,也都是“正剧性戏剧”。
3.在艺术上,本书坚定地站在黑格尔等人的立场,即在实践的尽头,用悲剧性的戏剧品尝人生在世的有限之处,坚定地批判[10]实践生活的越界:以实践生活的要求和理想支配悲剧,如此,悲剧的自由性被吞噬,最终沦为实践生活的工具——这意味着本书赞同黑格尔对正剧之艺术价值的否定。不过,本书反对实践生活支配悲剧,吞噬悲剧的自由性,不意味着本书主张悲剧的越界:用悲剧支配、主宰、抬高实践生活,把后者提升至自由的精神高度。对后一种越界,本书不仅极力反对之,还将悲剧与实践生活之冲突作为根本问题提出来,供学界讨论。
4.悲剧性的对立面不是喜剧性,而是正剧性。悲剧性与喜剧性是同一种世界观的不同表达。对持正剧性世界观的理论家(如瓜里尼、高乃依)来说,他们所表述的“悲喜剧”实为“正剧性戏剧”,而在持悲剧性世界观的理论家(如尤内斯库)的表述中,“悲喜剧”可以是悲剧性的,也可以是喜剧性的。
本书下编的思路是,以悲剧性世界观的视角,比较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泰特的改编本《李尔王的传说》,考察易卜生的两部作品《玩偶之家》和《野鸭》,解说契诃夫的戏剧体裁(以《三姐妹》为代表)。下编将指出:
1.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一部悲剧性戏剧,而统治舞台长达150年的改编本《李尔王的传说》则是“正剧性戏剧”。
2.尽管中国戏剧界长期将《玩偶之家》作为易卜生的代表作,然而本书认为,《野鸭》更值得作为易卜生的代表作。
3.契诃夫虽以“正剧”标示自己的戏剧(如《三姐妹》),但是,契诃夫的戏剧是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戏剧,绝不是“正剧性戏剧”。
[1][德]歌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载杨周瀚选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02—303页。
[2][法]博马舍:《论严肃戏剧》,载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97—405页。
[3][英]尼科尔:《西欧戏剧理论》,徐士瑚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315—317页。
[4][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陈秋峰、杨国华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240页。
[5]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115页。
[6]《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508页。
[7][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94—296页。
[8]本书提到的“戏剧观”与“戏剧理论”所表达的意思一致,特指理论家所主张的关于戏剧应该表现什么内容的观点和看法。为了表达的方便,有时用“戏剧观”、“正剧观”、“悲剧观”,有时用“戏剧理论”、“正剧理论”、“悲剧理论”。
[9]黑格尔说,“正剧”的根本原则就是“尽管各种旨趣,情欲和人物性格出现差异和冲突,通过人类的行动,毕竟可以变成一种协调一致的实际生活”(《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95页)。本书将这一原则作为“正剧性”世界观来理解。
[10]本书的“批判”一词遵照康德的意思:批判,就是划定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