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社区阶层的“碎片化”,大众传播已经悄然让位于分众传播。在分众传播模式下,传统的大众媒介纷纷将自己的传播内容主题化、传播对象类型化,其结果是专业化媒介的大量涌现。然而,从信息传播的效果来看,专业化媒介的分众传播并未取得传者所期望的显著效果,受众的满意度也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在传播技术进步带来的媒介繁荣表象下,传播实践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模式困境,只有改变传播范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传播和社会息息相关,传播与社会是一体两面,传播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传播的进步。社区是“精神共同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一定文明程度的社会总有与之相适应的媒介形态和社区结构形式。在农耕时代,对应的是“身体媒介”和“礼俗社区”;在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复制媒介”和“法理社区”。在信息时代,对应的是“自媒介”和“媒介社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传播渠道和范围却经历了一个人际—大众—分众—聚众传播的过程,体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社会发展规律。

本书试图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体验观察等研究方法,探讨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下,社区、媒介、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的演变,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这里的社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社区,而是指在大众媒介的作用下,通过自媒体系统的传播聚合作用,逐步形成的具有全方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信息生活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演变,社区媒介终端将成为人的感觉器官、人的社会角色的有机延伸,社区媒介或者社区媒介群将成为社区成员感知外界的一个窗口、一种框架,社区外的媒介将需要通过特定渠道与社区内的媒介进行链接,前者的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解码或译码才能被社区成员所认知。

从具体内容上看,本书在分析当前传播困境的基础上,以传播范式为切入点,探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可能的演变方向,最终构建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范式。全书围绕“网络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传播形态”这一中心研究发问展开,通过四个部分论证了“聚众传播兼具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和人的情感社会需求,满足了人作为个体人和社会人的双重需要,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核心观点。

第一部分,从社区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社会发展演变的分析,探讨了社区发展与媒介和传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区的本质,认为现实地理社区的情感疏远导致了媒介社区的兴起与繁荣。从不同媒介社区的实例出发,通过解析归结出了媒介社区的本质特征,建立了这一核心概念与其他类似概念的理论分野。

第二部分,运用类型学和结构学的有关理论,对媒介社区的结构元素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从形成媒介、沟通媒介、互动模式和功能模式等方面对媒介社区进行了分类,进一步丰富了对媒介社区的本体论认识。

第三部分,在传播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大众传播和分众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和传播控制等方面对聚众传播的范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结出聚众传播的本质特征,对聚众传播这一概念给出了明晰的定义。

第四部分,从范式变革的角度,分析了媒介社区和聚众传播对传播实践、传播理论研究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深入影响,对未来的媒介生态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做出了一定的预测,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传播范式变革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聚众传播是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将带来媒介社区的深入发展,从而影响当下的媒介生态和社会结构。媒介社区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媒介社区的横向和纵向发展将形成一个巨大媒介社区“星系”,在这一过程中,现实社区和现实社会将不断地被吸纳或重组,其分化和重组的结果将成为媒介社区和巨型媒介社区“星系”的一部分。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言:“从最坏的到最好的,从最精英到最流行的事物,在这个将沟通心灵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现全都链接在巨大的非历史性超文本的数码式宇宙里,所有的文化表现都汇集在一起。如此一来,它们便构造出一个新象征环境;让我们的现实成为虚拟。”

对传播困境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考量,是进行本研究的内在动力,但是研究结果的现实呈现却与理想境界相差尚远。出现此种情况,首先源于自身素养不足,学力有限,对于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等跨学科领域较难驾驭;其次,就现有的学科资源现状而言,本书在理论运用和方法把握上还显得有些稚嫩。本书对“媒介社区”和“聚众传播”进行了新的界定,聚众传播论的构建也略具雏形,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演绎推理,能否得到方家的认可,尚待时日检验。后续研究如果能够获得社会学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辅之以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实证数据,则聚众传播论可望逐步成形。期间的路还很长,敬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