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经历了五代十国人文不振、乾坤颠倒、伦序错乱、价值迷失之后,承接南北朝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冲撞交融之余绪,由中唐古文运动所发端的儒学更新复兴之业重新开始启动。就此,被称为“北宋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成了新一轮儒学复兴的前驱先路。三先生在经学的视阈下所借重的经典资源,主要是《周易》与《春秋》等。其中,《周易》一经与易学这一专门之学在新兴儒学构建方面起到了深层学理根柢的关键作用。胡瑗的儒学,在思想的深层,就是借重《周易》一经构建起来的。透过系统诠释讲授《周易》,胡瑗推出了《周易》胡氏学,开显了他所理解的易学天人之学,为易学延展长河留下了重重一笔。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原典,备受历代人士尊崇,对传统哲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其他典籍所罕能与匹的作用,赢得了“六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一”、“性命之源”等美誉。冯友兰先生在其晚年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朱熹》一章中,就曾精辟指出:“《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真正的哲学著作,至少也是儒家的最有哲学意义的经典。”
《周易》源于卜筮活动,由它所引发的易学,则在象数、义理合一的架构下,以天地人三才之道为核心,开显了接通天地、感通天地人物、藏往知来的期许,构建起涵纳天人、通贯古今、放眼未来、着眼宇宙人生价值应然之境的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易传》诸篇相继问世之后,易学作为一具备自身特有话语系统而特色鲜明的专门之学正式形成。因乎作为经典文本的《周易》经传之向未来的无限开放性,因乎《易传》之对古经解读所初步确立起的诠释之融旧铸新的高度原创性学术方向,易学获得了旺盛不竭的神奇学术生命力,一直处在生成、日新的鲜活生命状态之中。这一状态,一则决定了易学的未完成性,一则决定了其向纵横两个方向深化、拓展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必然性。就主流而言,历代易学家,置身于各自相应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下,以各具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解视阈,持续对文本《周易》经传作着带有程度不同之原创性的哲学诠释学意义上的诠释与阐衍,令易学新意迭生层现,使易学理境后妙新前妙,以此而铸就了与时偕行,日新不已,蔚为大观的易学衍展之长河。汉唐经学时期,《易》与诸部经典被奉为法天地以设政教的王者之书,由易学的天人之学促动,出现了经学第一个全面发皇并跃为官方法定意识形态时代的天道为人道之终极价值根据、本天道以立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基本天人关系理念。《易》即此最终被汉唐经学推尊为经中之经,奉为法天地以设政教的最高王者之书。礼乐刑政之王道义理,遂成为其核心内涵。魏晋玄学兴起,《周易》又被玄学化的义理易学,视为明时通变的玄学义理的载体。而自从“北宋三先生”、尤其是“北宋五子”周邵张二程之后,《周易》又成为以心性论为根基的贯通天人的理学思想的深层理论根柢,着眼心性义理以说《易》,又成为理学家解读、阐发《周易》之强势主流。易学对中国哲学的意义,由此略可窥其一斑。
象数与义理是易学专门之学的一体两面。侧重其中一面,乃有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的分判。象数学派的基本特征是,以象数优位的理念,投注其主要精力于象数上,将象数学的建构或《易》之象数学内涵的梳理与诠释,视为治《易》、诠《易》的中心或首务;义理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以义理优位的理念,投注其主要精力于义理上,将《易》之义理内涵的把握与光畅,视为治《易》、诠《易》的首务与基本目标。两派虽或偏重象数,或偏重义理,但皆未越出象数义理合一的易学语境与理路,而这一点每每为一些学者所轻忽。
作为理学先驱之一而处在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胡瑗(993—1059),在经学的视阈下,对《周易》一经作了独到诠释与阐发,成为易学义理学派的典范之一。
胡瑗系统深入揭示了,《周易》为圣者、王者通天而理天下的经典,为居首的王者之书。该经上以通天,下以贯人贯物,开显出“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宏大向度、根本宗旨与深厚底蕴。开示通天者有二,一为圣人,一为王。前者从生命人格意义上言,后者从拥有统御天下之大位意义上言。《易》所集中昭示的,是圣贤君子遥契超越之天而通天的整体天下意识下的应然价值自觉与使命担当。通天而高标王道,引领人生,平治天下。而圣贤君子所高标之王道,约而言之,即为一法天而正定的礼乐刑政之道。胡瑗的上述理解,既体现着汉唐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他的历史文化语境方面的内在深层影响,又昭示出士大夫层新的文化主体意识、天下平治引领性主体意识之自觉。
王洪霞博士立足于易学专门之学的独特话语系统与理路,着眼于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历史文化大语境,相当系统地探讨了胡瑗易学的哲学文化底蕴,揭示了其对汉唐经学整体天下意识下法天地以设政教的王道礼乐精神的承接,指明了其明体达用旨归所昭示的士人当仁不让于圣贤的全新强烈家国天下担当与生命主体意识自觉。另外,作者经过深入分析,指出,经过重构的汉代易学卦气说的语境,成为胡瑗易学的基本大语境,正是在此语境下,胡瑗诠显了“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义理意涵,有力澄清了人们对于包括胡瑗易学在内的义理易学中象数之学是否被视为无足轻重而扫落黜除的误见。
洪霞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专业,从硕士阶段起,一直跟随我研究宋明理学。她为人诚恳,笃实为学,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和可贵的学术问题意识。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心性论视阈下的人道省思——程颐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胡瑗易学思想研究》。欣闻经过重新修改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将付梓,作为她的导师感到由衷高兴。洪霞未来的学术之路还很长,本书的出版,是她学术成长之路上的可喜成果之一。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学界高明及读者朋友不吝赐正。是为序。
王新春
癸巳夏日盛暑中于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