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创新点

第一,从选题视角看,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其他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东北解放战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东北的社会环境、各阶级的变动情况、工农教育重心的转变过程、第一个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都是东北解放区独有的特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地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革命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第二,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始终注意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系统中的子要素,并研究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子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揭示解放战争、生产建设对教育的客观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中心任务的回应和实际效用。避免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孤立片面的研究,是保证本书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前提。

第三,研究的文献史料翔实。由于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发生根本转变,我党中心工作也由农村转入城市,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我党大量的政策文献都得以保存。在东北各省市的档案馆、图书馆都有丰富的东北局和各地方的文献史料。单纯从教育史料来说,就有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教育指示、《东北教育》丛刊、《东北日报》、各省市教育厅主持的教育统计材料、东北局印发的教育业书等等。这其中,大量的材料还未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使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文献史料和统计材料是本书要做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第四,本书对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脉络体系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创造性的梳理。在知识青年思想改造教育方面,阐述了与老解放区不同的做法。东北知识青年普遍存在顽固的盲目正统观念,针对这一特点,有效的知识青年思想改造必须依靠轰轰烈烈的、直观可信的群众运动及社会运动。在农民教育方面,提出民族矛盾掩盖了阶级矛盾是东北农民思想的主要特点,这也是东北农民阶级观念教育的难点和着眼点,因此在土改时期东北解放区明确提出“拒绝和平收地”的原则,通过对地主阶级进行彻底的斗争的方式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对在职干部教育方面,概括了来自关内的老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评述了《东北局关于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的重要作用及历史意义。在职工教育方面,总结了东北职工阶级意识模糊、正统观念浓厚、混事思想严重的思想特点,据此,着重开展了以阶级关系教育、主人翁责任感、大生产运动为中心内容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市民大众教育方面,着重分析了东北解放区通过文化馆、夜校、新闻广播、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载体,启发市民在战勤、支前、民主建政中发挥最大的效力。

2.难点

第一,需要查找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东北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生产支前,与教育对象的阶级背景、生活状态、思想实际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有关本书的史料收集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此外,由于东北解放区的历史文献多收集在东三省的档案馆或图书馆中的珍藏区,借阅手续复杂,部分手写材料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第二,需要阐明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老解放区不同的做法。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在借鉴老解放区的基本经验基础上,从东北客观形势和人民思想实际的具体情况出发的。对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老解放区教育的共性和个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在具体的历史中实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第三,需要认真总结东北解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历史经验必须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辩证分析、全面把握、概括总结的能力。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要想达到准确全面地把握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页。

[2]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3]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