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碰撞下的交流与融合: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西北民族地区新闻从业者现状

在日趋激烈的现代传媒竞争中,能否拥有一流从业人员,决定着媒介的生死存亡。远离沿海发达地区的西北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落后,相对封闭的环境造成从业人员危机感和竞争力相应缺失,成为阻碍西北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瓶颈所在。如何提高广播电视媒介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如何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命感、敬业精神、忠诚度,是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广播电视媒介从业者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状态,取决于个人因素、媒体组织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要想提高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的竞争意识、使命感、敬业精神、忠诚度,就要建构积极进取的、和谐的组织文化给从业人员更多培训、深造、走出去的机会,就要有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培养出既懂专业技能、懂媒体经营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的复合型人才。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关东欧社会转型的职业社会学研究,向我们提供了有关社会转型对专业人士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目标和职业价值观在内的一系列有影响的有价值的结论。[1]

我们以此为坐标,对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西北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自我评价等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受众对民族新闻工作者的看法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相关社会因素。

通过对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西北民族地区媒体从业者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表明,媒体从业者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数据表明,被调查从业者男女比例约为53:47。职称结构的比例约为:高级记者:主任记者:副主任记者:编辑:记者为2.3:5.5:7.7:29.3:55.2。学历结构的比例约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为0.01:1.6:40.4:57.9。平均有3年以下工作经验人员所占比例为19%;有3—5年工作经验人员所占比例为27.3%;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所占比例为53.7%。

研究以我国西北四个少数民族省区的新闻媒体为对象进行抽样统计分析,描述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媒体工作者的生存状况,从业人员对自我认识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提出分析结果,探讨改进社会转型过程中西北民族地区传媒人员状况的方法与途径。

目前仍以区域传播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媒体市场的发展也滞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媒体。由于西北民族地区媒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为特殊,因此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媒体从业者的培育对其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就更为重大。

媒体的日常工作依靠媒体工作人员的支撑,职业媒体人的日常工作构成了媒体的主体活动,实现了大众传播中媒介产品的制作。因此,对西北民族地区媒体从业者的研究,是认识其媒体特征的重要一环节,而从事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观念,专业化程度,自身素质以及对媒体环境的看法,直接影响其产品制作的质量,进而对整个媒体的传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对西北民族地区媒体从业者的专业化程度及其对所在媒体的看法,以及受众对民族新闻工作者的看法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对媒体队伍情况有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