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建文史编撰之伊始:歪曲与沉寂
永乐至弘治时期,建文史的研究处于歪曲与沉寂状态。
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后,一面以“诛十族”、“瓜蔓抄”等残酷手段杀戮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及其亲属,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恐怖、最悲惨的一页;一面焚毁关于建文朝的一切史料,不为建文帝修史,试图从人们心目中把建文帝的形象完全抹去。不仅如此,永乐朝所修的《奉天靖难记》,还肆意抹黑建文帝父子,把建文帝描写得比桀、纣还要荒淫残暴。朱棣两次重修《明太祖实录》,为自己夺取帝位编造理由。他的孙子宣德皇帝组织编写《明太宗实录》,继续攻击建文帝,为祖父明成祖涂脂抹粉。
这一时期的官修史书,不仅大肆歪曲历史,而且对建文帝的历史地位也采取不承认或模糊处理的态度。记录建文帝在位的四年,不用“建文”纪年,或使用“洪武”年号,或只称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对建文帝,或直呼“允炆”,或只称“建文君”;对于朱棣起兵,则称为“靖难”;忠于建文的大臣被视为“奸臣”。明初官修史书对建文朝历史的这种定位,长期地影响了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
正统至弘治时,政治气氛逐渐宽松,人们稍敢谈论建文时事。不过,遭受过恐怖的人们,思想上还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经过焚毁后,建文史料非常匮乏。因此,这一时期建文史处于沉寂状态,只在野史笔记中有些零星记录,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郑端仪的《立斋闲录•革除录》卷,汇集了建文朝的一些原始资料,其所提出的“革除建文年号”,废建文帝为“建庶人”的说法,对后世史家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