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的大学
在2007年的秋天,我就要满十八岁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的大学经历。之所以是一段时期,是因为我只在学校里呆了几个月,然后就退学了。
这一切还要从高考结束以后说起,那年我的高考成绩考的自认为不算好,也不算差。勉勉强强可以读一个好一点的大专,虽然连本科线都没过,可是在我们那个非重点普通高中里,在我们班我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我们省算是个高考大省,我的高考成绩在别人看来也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水平,多考一点的话勉强能上个三本院校,复读的话也没什么指望过本科线,去上个大专的话又有些可惜。不过,当时我可没这么想,从小就被读书无用论洗脑的我,对上大学一直没什么兴趣,对三本院校更不感兴趣了,觉得学费又贵,位置还都特别差,专业也都是没有什么实用性的专业,不如去读个大专。毕业找工作也不用高不成低不就。我父母当时对我漠不关心,在我上高中以后就不报什么期望了,他们之所以还能让我继续上下去,主要是家庭条件还没差到我必须未成年就得赚钱养家的地步。从初中开始,看到好多跟我的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不得不退学外出打工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挺惭愧的,我在高中也几度想退学,可没那种勇气,退学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就这么混到了高中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没什么主见,一切都是听了我当时班主任的劝告,他帮我报了一所位于我们省会城市的一所大专院校。报这个学校的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笑,首先,这学校位于我们省会临菑,曾经还叫做“临菑大学”,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降级了,从临菑大学变成了临菑职业技术学院,别的学校都是越混越好,这学校竟然越混越差,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虽然临菑大学已经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可在当地人眼里,还一直简称为临大,毕业的学生也自称临大毕业的,毕业以后在当地找工作还是有点优势,让人觉的你是个大学生而不是一个大专生。并且学校的位置就在我们省最好的大学一稷下大学旁边,以前让很多不知底细的人误以为我们学校跟稷下大学的关系会像北大跟清华的关系一样。主要是听名字很唬人,在中国,很多以省会的名字当大学的学校大部分很牛,比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也有好多特例,比如太原大学,哈尔滨大学,SJZ大学等等。当然,还有我将要报考的,曾经的临菑大学,感觉挺牛,其实却是一个不入流的高职院校。而稷下大学才是我们省唯一的一所211、985学校。
我们班主任推荐我报这学校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一所正规的国办学校,比那些骗钱的民办野鸡学校正规一些。而且,这所学校“历史悠久”,悠久到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好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当地重工业国企的骨干了,找工作的时候这些师哥会照顾师弟的。而且还位于市中心,比那些位于荒山野岭的大学城里,而且成立没几年,大多数还是一个大工地的民办学校强多了。
给我分析了半天以后,我的班主任认为我报考这个学校是最正确的选择了。这所学校虽然在本科生眼里算是不入流的烂校,可在我们省所有高职院校里,它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全省大专院校里相当于清华,哈工大一般的存在。因为我的分数不算高,报考机电一体化专业不知道还能不能被录取。当时他还给我们班好几个人推荐报考这所学校,最后好像只有我听了他的话真的去了。当时对于未来我感到一片迷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未来能做什么。对于班主任的劝告我也觉得无所谓,只要能去大城市,离家乡父母远远的,去哪里学什么都无所谓。
我记得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后我还专门去这所学校看了看,这学校位于我们省会临菑市区的东南角,已经快到二环边上了,虽然已经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可学校大门口还有“臨菑大學”四个字的小牌坊,像是一个文物古迹。并且还是用甲骨文写的,给人感觉学校不是有三十年的历史,而是有两千年的历史似的。随着城市越建越大,曾经属于郊区的学校已经成了城市的黄金地段,这学校旁边紧挨着赫赫有名的稷下大学,相比之下,我们学校还没稷下大学的一个学院大,后来来这上学才知道,我们学校以前也没那么小,只不过为了要在郊区建新校区,重新变回临菑大学,为了筹钱把老校区卖了一半,所以才变的这么小,小到连操场都没了。现在新校区还没建完,老校区只拆了一般,等新校区建完,老校区也会卖了整体搬到新校区去。知道这事以后觉得挺伤心的,意味着等我毕业以后,这校区将不复存在,将被一座CBD取代,而在这生活学习的记忆也将被抹去。
不久之后以,我收到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由于今年报这学校机电系的太多,我的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这学校的另外一个专业,一个刚跟风随大流开设不久的专业一一市场营销专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的父母都对之嗤之以鼻,在他们眼里,去这种交钱就能上的学校纯粹是浪费时间,去那里上学就是拿着他们的血汗钱去玩的。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他们过去是听着‘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样的新闻长大的,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学历也越来越不值钱。而且我父母都是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从来都是相信读书无用论的,他们的想法也从小感染了我。尽管如此,不去上学还能干什么呢?想了很久也没想到出路,在犹豫了三个月以后,我还是来到这所学校报道了,正式开始了我的大专生活。
这所“历史悠久”的大专院校跟全国大多数大专院校应该差不多,一进大门,迎面便是这个学校最高最气派的建筑一一办公楼。楼顶上还竖着八个红色的大招牌一一临菑职业技术学院,晚上会亮着红光,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从大门进去,往左和往右两条路,正对面是办公楼,往右走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往左走就是我们学校机电系的教学楼。
因为我们学校人数规模都没大到需要这么大的一座楼办公的地步,所以,这么一座大楼除了一层,二层以外,再往上其它的都是各专业的教室。我们学校一共就两座教学楼,被学生戏称为“中央军和杂牌军”,属于“中央军”的就是机电系的教学楼,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整座楼都是机电系的,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办公教学公用楼,我们学校其它的专业都在这楼上,包括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生物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外国语系、旅游管理系等等。
听名字感觉学校院系挺多的,但好多专业的人数连个小教室都坐不满。
办公楼后面就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了,说是操场,其实就是一大片水泥地,边上立着几个篮球架子和。不管是开学典礼,体育比赛还是组织各种活动,都只能在这操场上举行。
再往后就是两座宿舍楼,一前一后,前面是女生宿舍,后面是男生宿舍。
跟宿舍楼对着的就是我们学校的餐厅了,上下两层,第一层是学校直营的大锅菜,第二层是出租给个人卖各种风味小吃,大锅菜的位置虽然好,可生意明显不如各种风味小吃。
本来在餐厅和宿舍楼后面还有操场的,只不过我去的时候操场已经被卖了,正在建一座CBD,用彩钢瓦跟我们学校隔开,从白天到晚上不间断传来各种噪音,我的宿舍正好背阴,打开窗户就是一个大工地。
对此我们也都无可奈何,似乎在这里苦熬三年,都不一定能等到工期结束,似乎只有毕业了才能脱离苦海。
因为就两栋宿舍楼,所以住的比较紧张,每个宿舍都住了八个人,第一次见到宿舍比较失望,跟以前想像的大学宿舍很不一样,倒是跟高中宿舍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上下床的质量好了一点,睡在上铺翻个身不再吱吱响了。
宿舍没有阳台,考虑到学生还有晒衣服的需求,学校在窗外架了一根钢丝让我们晒衣服,但是考虑到窗外就是工地,一旦风把衣服刮到工地上就等于找不回来了,住在阴面的我们没几个敢这样晒衣服的。
宿舍内除了四张上下床加一张梳妆台和一个大柜子就什么都没了,连插座也只有门口有一个公用插座,不过还好,那时候没有天天给手机充电的需求。
到了大专以后,不用像高中时那样整天需要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的变态要求了,所以整个宿舍显得乱哄哄的,各自还在自己的床头贴了一些“一帆风顺,努力,奋斗”之类的励志语录,或者一些明星海报。
由于这宿舍背阴,一年四季看不到阳光,臭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还有人经常在宿舍里抽烟,所以宿舍里总是有一股潮湿阴冷的怪味。
不过这宿舍的条件还是比高中要好不少,因为这宿舍还配备了风扇和暖气,这样夏天和冬天就没那么难熬了,风扇是那种挂在天花板上的转头风扇,一个风扇供八个人虽然有点力不从心,可总比没有强,虽然这宿舍每天只有临睡和起床两个时间段有电,可到了夏天,晚上熄灯以后,唯一不受断电控制的就是这风扇了。
暖气也是这样,为了防止我们窝在宿舍里不去上课,冬天只在熄灯前一个小时供暖,熄灯后就不热了,其他时间宿舍基本上跟冰窖似的,让人窝在被窝里不敢伸手。
去学校报道的第一天,我首先认识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孔乙己。之所以叫他孔乙己并不是因为他父母是鲁迅的粉丝,故意给儿子起这样的名字,而是我们给他起的外号,没多久大家都这么称呼他了。他本来就姓孔,而且还是从孔子的老家曲阜来的,据他说他姓的孔属于外孔,还没资格自称孔子的某某世孙。看到他的第一印象就会不自觉的想起鲁迅在《孔乙己》里形容的孔乙己的形象:身材高大,脸色青白。额头宽大,跟传说中的孔子的长相很像,完全就是一副孔子七十多世子孙的模样,而且这长相看上去一脸官像,如果年纪再大几岁,梳个大背头穿身中山装的话,典型的官老爷长相。
不过,现在的孔乙己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家庭条件不好的人,身上穿的一身新衣服很明显像是特意为来报到特地准备的。往后的日子,这身衣服他一直穿到天气变冷没换过。
孔乙己来自曲阜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虽然是孔子的老家,可是教育资源却特别差,孔乙己光遗传了孔子的长相却没遗传孔子好学的基因,虽然寒窗苦读十几年,高考时却连本科线都没过,最终只考进了这所被主流斥之为烂校的大专院校,跟我们这些混天聊日人为伍。
虽然我觉的这学校不怎么样,可孔乙己却自我感觉良好,在他们老家也这么觉的,能考进这里已经是很不容易的成就了,来之前他们家还摆了好几桌升学宴,他父母放着鞭炮带着殷切的期望把他送来这里的。他的高中班主任也给他做好了未来八年的规划,先在这学校苦读三年,然后专升本考入隔壁的稷下大学,然后再苦读两年去考研。考上以后最好是硕博连读,这样下来最不济也可以留校当讲师了,这样作为一个只会考试的书呆子就可以进入体制成为人上人了。
他听了他的规划以后,佩服的五体投地,也为自己感到惭愧不已。
“这么早就定好升本,考研,考博的规划,是不是太早了呀!”听他说完后,我首先好奇的问。
“笨鸟先飞啊!我要是学习好点,能考上本科的话,就能跳过专升本了,可能连考研都不用了。”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向我抱怨的说。
我突然明白这世界上的人果然是人各有志的,有着各种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人生目标。
像我这种抱着来这混日子的心态来这上学的人是不能理解的,我觉的在人生最好的时代,天天抱着课本研究鲁迅在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会说这句话,这样的人生挺无聊的,尤其有高中三年就够了,再来几年这样的生活,感觉就要疯了。
但感觉孔乙己不这么想,他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了,也可能当成了一种习惯,一旦不学习,似乎就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了。
只不过,让人好奇的是他这么好学,为什么连本科线都过不了呢!
“你没专升本或者考研这个想法吗?”他问道。“没有。”我回答。
“那来这上学,毕业了能干什么?”
“嗯……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笑话”。
“什么笑话”。
“你来大学干什么?你离开大学之后打算干什么?”
孔乙己茫然摇了摇头。我见状,得意的笑了笑说:“这是大学最著名的笑话,你居然没听过?”
孔乙己还是只能摇头。我说:“来大学干什么?混!离开大学之后干什么?混混!”
孔乙己听了,毫无反应,我刚觉的尴尬,笑话白讲了,这时,孔乙己突然笑了起来。
我开始明白,原来孔乙己的脑子确实不怎么好用,难怪考不上本科。
“你除了学习以外,还又没有什么爱好啊?”我接着问孔乙己。
“爱好?什么样的算爱好?”他表示不解。
“就是你不学习的时候都喜欢干什么,你不可能把数学课本当小说看吧!”
“除了学习,哪还有心思干别的!你有什么爱好呢?”他反问我。
“我喜欢看电影”。
“电影?什么样的电影?”
“嗯,很多类型的都喜欢。比如像黑泽明、杨德昌、科波拉、王家卫、张艺谋之类的。”
孔乙己露出很惊讶的样子,他说他只听说过张艺谋,其他几个连名字都没听过。
其实我自己也没怎么看过这几个人的电影,只是为了显得有品味才这么说的。
“你高中有时间看他们的这些电影吗?”他问道。
“怎么可能连看电影都没时间呢?连谈恋爱都有时间的呀!”我说。
这个回答似乎让他羡慕不已,他叹了口气,给人感觉像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样,开始显出颓废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我说我有时间谈恋爱似乎让他想起曾经他也有过喜欢的人,只不过只能放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