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卓新平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文化繁荣,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促进世界和谐、争取人类和平,这是“全球化”的正确途径。而在这种促进和谐的努力中,协调好与宗教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为了这一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与北京燕京神学院合作,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学术论坛。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和谐,有其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基督教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历史悠久,影响广远,这是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基督教的关系,直接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相关联,也是我们赢得国际影响、获得全球范围的发展机遇所必须认真思考的。我们当前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理应关注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种宗教与这一发展的密切交织及其营造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气氛。经济发展没有文化战略的有力支撑,很难做大、走远。而文化战略中的很大比重则是对宗教问题的冷静考量和科学抉择,其中理性处理好与基督教的关系应该为重中之重。
鉴于基督教在中国复杂发展的历史,以及当前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基督教仍需理顺其与中国政治的关系,积极适应在中国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这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潮中应该是迎来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所以,就基督教在华生存与发展而言,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促使自己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种当下参与中尽快真正解决好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从其理论及实践上积极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自己完全成为中国社会的有机建构、中华文化的内在元素。基督教在中国的这种融入和更新,既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也是对世界基督教发展的积极贡献。
基督教在近代曾以“强势”进入中国,这种“不平等”使其自身也留下了阴影,迄今未达历史之平衡。如果拂去历史之尘埃,返璞归真的基督教本应彰显的是“博爱”、“仁慈”和“谦卑”的精神,所应展现的是“仆人”的姿态。在追求和谐之境时,基督教要回归这种“原生态”的淳朴,去掉其涉世媚俗的种种复杂。面对历史之镜,基督教确需自我反省,以这种回溯之“屈尊”来为其现代的跳跃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和谐社会的倡导,也给基督教展示其另一种形象或者说其本真形象提供了可能。
为了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参与其和谐发展,基督教应该加强其社会革新和神学建设,从而为自己提供与时俱进的充分准备及有利条件。这样,基督教的理论探讨和社会构建在此可以同步展开,并能形成与整个中国和谐发展的呼应和顺应。对此,我们也有必要从教内外共同推动基督教的“中国化”理论发展,创立其体态完备、趋于成熟的“中国神学”,同时亦鼓励并帮助中国教会实现其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的结构调整及角色转换,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地教会,形成中国风格的基督教思维和生活。
围绕上述构设和思考,我们这次论坛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有着精辟的阐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涉及“和谐社会与基督教的理解”、“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宗教对话与经典研究”、“基督教对和谐社会的可能贡献”、“基督教的‘中国化’:实现和谐的努力”、“共在:生态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的神学理解”等议题,不少发言者以其精细的构思、冷静的分析、创造性探索、充分的论述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带来了理论深化和思想启迪,并形成了和谐对话、和睦相处、团结共进的发展态势。基于这些发言和讨论,我们汇集了26篇论文出版,呈现给关心并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大读者。
这次论坛有多国学者的热情参加,有海内外华人基督教的积极响应,有学术界的协调合作,并且还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出席致辞。对此,我们要特别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的筹备和论文集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很多热心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要特别感谢洪显平女士、李铁先生等人的帮助和支持;此外,李华伟博士具体负责了论文的收集和编辑,论文出版亦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积极响应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