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主要方法

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主体借以达到目标的中介,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列宁指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7]毛泽东在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时,举了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8]基于此,本书的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一)宏观审视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必须观照陈云所处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从宏观上审视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9]所以,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形成发展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运用宏观的思维,把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放到当时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其思想形成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掌握其思想精髓。

1905年,陈云出生。当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压迫。陈云自幼饱尝艰辛。1919年,五四运动唤醒了陈云朴素的爱国情感。之后,他参加了五卅运动,组织领导了工人罢工运动。此次罢工运动后,陈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陈云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始终不畏艰险,精心策划,勤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陈云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和纪检工作。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浸染了当时时代的深刻印记,同时又包含有他个人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我们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一方面要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对其思想作一般理论的阐释,另一方面也要从微观剖析的角度深入挖掘陈云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手稿、文稿、书信、访谈录、画册等实物,从中找出蕴含在这些实物当中的思想精华。一句话,本书将着重运用以微观剖析支持宏观描述,以宏观描述指导微观剖析这一研究方法。

(二)历史、理论、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要从历史角度出发,广泛深入挖掘历史材料,弄清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脉络。没有充分占有关于陈云的史料,是不可能开展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的。让历史说话,从历史的角度还原陈云是如何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是本研究的宗旨,力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所以,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必须把研究的焦距紧紧对着有关陈云生活的历史现实,而这些历史现实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这就需要做大量的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当然,注重历史的脉络和史料,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于当“摄像机”。因为,在充分地占有有关陈云的历史材料之后,还远远没有触及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本质,这些历史材料往往呈现的都是一些感性的东西,而要使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还需要对这些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加工。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陈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实践,广泛占有历史材料之后,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和升华,解释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作出深刻的理论判断,并以此指导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10],而“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11]。所以,经过历史的追踪考察和理论抽象升华之后,还要将研究视野投向生动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要主动回应实践中的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根植实践,是我们能够关注新问题、聚焦大问题、切准真问题的前提所在。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于书斋之中构建起来的理论,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富有创新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不应当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察者和思考者,而应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13]因此,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方法论指导进行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的同时,注重从历史的视角进行系统考察,在对论的逻辑推衍与对史的系统考察中,凝练概括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三)思想研究与生平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任何历史人物,当然也包括党史人物的研究都包括思想研究和生平研究两大方面。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亦是如此。众所周知,陈云青年时期就领导过工人和农民运动,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早在1930年就担任中央候补委员,之后又担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重要职务。延安时期担任7年的组织部长。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陈云在中央政治局里面被列为第六位,即在毛朱刘周任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时,陈云是中央确定的两位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弼时同志去世,陈云接替任弼时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五大书记”之一。1956年党的八大时,陈云被选为中央副主席。此后,经历10年“文化大革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中央副主席职务。

在他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都与他有关。“陈云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关头,创造性地提出许多正确的主张和建议,为党和国家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作出了突出贡献。”[14]具体而言,认真梳理陈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线索,找出活动的主要历史资料,厘清思路,详细占有这些资料。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历史背景,对人物活动的轨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甄别出陈云在各个历史时期,在经济、党建、哲学、组织等工作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运用生平研究和思想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生平活动和思想轨迹的变迁规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在各个历史时期,其思想变化的轨迹始终是以连续性为主要特征的。为此,只有完整地对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认真研究,才可能将局部的研究深入下去。掐头去尾式的局部研究是断章取义的表现。以生平研究为历史基础,以思想研究提升生平研究是本文运用的主要方法。

(四)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为了获得研究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较为全面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大量的文献收集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此基础上,试图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对现已占有的文献进行统计,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更为直观和准确的文献统计结果。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可以更为精确地明白目前国内外有关陈云的研究现状,了解哪些研究尚属真空地带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有无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等。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过于倚重“经验型”和“理论思辨型”研究方法弊端,能够较大限度地削减各种偏颇,对避免研究做“无用之功”和增强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大有裨益,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文献研究基础和依托。马克思在谈及科学与数学的关系时也曾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5]运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是本文的基本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