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文博考古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寓意吉祥的龙凤纹饰

龙凤纹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史前文化遗址的遗物上都发现有蛇、鸟纹样,这些动物纹饰是社会上存在物类的纪实,有些可能还是某氏族崇拜的图腾物。龙凤纹是在蛇、鳄和鸟等现实存在的动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后虚拟出来的神灵物。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一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M45)发现了基本完整的蚌壳堆塑龙图案[1],曾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在以后的数千年岁月中,龙凤纹流传不绝,广泛用于青铜、陶瓷、砖石、漆器、玉器、金银等器物以及建筑物上,在具有独立艺术形式的绢画、纸画上也屡见不鲜。龙凤无定型,历代多有变化,它是人们思维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物。各历史时期假想创造的龙、凤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皆别具风采,寓意吉祥。

民间传说龙多变多子是神灵之物,龙代表着吉祥。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述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即龙可上天入水,兴云作雨,使风调雨顺,从而使民间得五谷丰收之年,龙是神灵之物。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明孝宗曾向内阁询问“龙生九子”的典故,大学士李东阳对云:“其子蒲牢好鸣,今为钟上钮鼻;囚牛好音,今为胡琴头刻兽;睚眦好杀,今为刀剑上吞口;嘲风好险,今为殿阁走兽;狻猊好坐,今为佛坐骑象;霸下好负重,今为碑碣石跌;狴犴好讼,今为狱户首镇压;赑屃好文,今为碑两旁蜿蜒;蚩吻好吞,今为殿脊兽头。”[2]李东阳以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蚩吻为龙九子。其他文献中对龙之九子的顺序、名称记载与李说不尽相同,但“龙生九子不为龙”的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在封建社会,以物示人威,龙纹后来更为皇帝所垄断,龙纹饰象征唯我独尊,至高无上的势力、权威,故天子的器用衣物皆饰以龙纹,一般臣民禁用。唐宋以后龙基本定型,宋罗愿《尔雅翼》以“九似”之说概括描绘了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传统民俗中龙是吉祥的化身,每逢吉庆节日,各地皆有舞龙的习俗。龙的造型是经过历代人的艺术加工而成,龙纹饰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民族性的艺术。龙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物,龙纹饰是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凤也是古人虚拟出来的动物。古代器物上的山鸡、长尾鸟应是凤的原始形态。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象牙雕刻器残片上曾见有鸟纹,这是我国时代较早的鸟纹饰,商周青铜器上的大鸟纹已屡见不鲜。《山海经》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纹曰礼,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3]1949年2月,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中曾出土两幅《人物龙凤帛画》,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上一妇女侧身而立,细腰长裙,双手合十,其前上方有龙凤,龙如蜥蜴状,凤为鸟身,有孔雀状长尾[4]。此帛画上的凤已基本定型。

据说,凤性格温顺高洁善舞,被誉为鸟中之王。《宋书》说:“凤凰者,仁鸟也。不刳胎剖卵则至。或翔或集。雄曰凤,雌曰凰。蛇头燕颔,龟背鳖腹,鹤颈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首戴德而背负仁,项荷义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系武……唯凤凰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牵五音,成九德,备文武,正下国。”[5]凤后来被演化为雌性形象,与龙象征皇帝相配,用来象征温顺贤惠的皇后。凤纹有时也为民间所用,元明时期,凤纹作为装饰艺术已施于瓷器和纺织品上,到了清代,凤纹饰更广泛盛行于民间的年画、剪纸以及建筑装饰、漆木家具等生活器用。龙凤在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化身,龙凤呈祥是吉庆美满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