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边境贸易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云南省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特点及问题

一 云南省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

(一)双方边境贸易额不断上升,边境贸易发展增速明显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高层互访频繁,双方签订了系列贸易协定,使中越双方的贸易走上了正常化道路。为了促进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简化边境贸易中的海关管理手续、出口退税、边民互市贸易规定在一定额度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1992年云南省对越南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值为836万美元,2007年这一数值已达2.5亿多美元,从越南的边境贸易进口额也从1993年的232万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1亿多美元。此后,受越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滇越边境贸易出现了23.48%的下滑,但从2009年开始呈现复苏的态势(见表3-5)。同时,2007年,双方边境贸易额超过2.5亿美元,其中云南对越南的出口近6790万美元,从越南的进口超过1.8亿美元,均创造了新高,越南一跃成为云南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至2009年,越南已连续三年成为云南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表3-5 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边境贸易状况(1992-2010)单位:万美元、%

img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商务厅、昆明海关数据及《云南省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二)边境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1992年,云南省与越南贸易总额占越南GDP的0.085%,占云南省GDP总量的0.075%; 2010年,这一数值分别是0.2068%和0.1987%,均增长了1倍以上。从1992-2010年,云南省与越南GDP总量一直比较接近,所以双方边境贸易依存度也比较接近,但由于基本都是云南省较大的顺差,所以云南省的边境贸易出口依存度大大高于越南,而越南的边境贸易进口依存度则大大超过云南省。从总体上看,双方边境贸易占GDP的比重均较小,边境贸易对GDP的贡献率非常微小(见表3-6),正是基于此,双方边境贸易具有较大的潜力。

表3-6 云南省与越南贸易额占各自GDP的比重(1992-2010)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越南数据:联合国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库;云南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按当年折算率计算。

(三)双方边境贸易进出商品结构主要以矿产品、农产品为主,近年来机电产品的比重逐渐上升

从1991年越南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矿产品在双方的贸易中一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云南从越南进口的矿产品主要有铁矿砂、铬矿、铜矿、钴矿等,2008年,金属原材料出口额占越南出口云南省总额的44.5%;云南与越南边境贸易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天然橡胶及橡胶制品、烟胶片、大米、鲜木薯等,出口越南的主要商品为黄磷等化工产品、化肥、钢及钢制品、机电产品、电力、蔬菜、焦炭、水果、烟煤等,2008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占双方边境贸易进出口额的22.1%;近年来,机电产品在双方的进出口中也占了很大比重,2008年机电产品占云南向越南出口总额的19.6%,占越南向云南出口总额的14.5%。

经过近年来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云南省对越南主要出口产品结构已有根本性变化,云南省与越南市场互补作用越来越明显。2011年云南省从越南进口的主要商品为金属矿砂、农产品、化工产品、木材及制品。从越南进口的资源性产品持续扩大,金属矿砂同比增长70.39%,占云南省对东盟贸易同类产品的33%,其中,铁矿砂进口2545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占云南对越进口金属矿砂总量的87%;农产品进口同比增长127.21%,成为云南省开展对越贸易的重点,其中木薯进口2267万美元,同比增长49.43%。2011年云南省对越南出口的大类商品中出口机电产品、农产品和电力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增大,与上一年同期增幅分别为85%、62.61%和6.28%。

二 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各省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双方边境贸易发展起伏波动较大,增长后劲乏力

从绝对数来看,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云南省与越南边境贸易往来从无到有,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震荡调整后,从1999年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005-2007年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达到了历史高峰,此后开始回落,呈现出较大的波峰和波谷。2007年双方边境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5388亿美元后,2008年回落至1.9428亿美元,而2010年也只达到2.1485亿美元,增长后劲不足(见图3-1)。从增长率来看,抛开起始的1992-1993年不算,其波动值在-63.55%-117.62%之间,起伏较为剧烈,双方边境贸易进出口关系稳定性较差。

img

图3-1 滇越边境贸易总额增长变化情况

(二)双方边境贸易发展不平衡

从1992-2005年均表现为云南省较大的顺差,成为制约双方边境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从图3-2可以看出,1992-2005年,云南省与越南的贸易中均表现为云南省顺差,而且顺差金额较大,占双方进出口总额比重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几乎都在60%以上;从2006年开始,出现了较大变化,云南从越南的进口额大大超过出口额,出现了较大的逆差,2007年达到逆差峰值,边境贸易逆差占进出口总额的46.05%,此后逆差慢慢缩小,到2010年出现小额顺差。由于滇越边境贸易发展明显不平衡,为了缩小逆差,入超方通常采取限制进口等措施,这将成为制约双方贸易平稳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双方边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过低

从图3-3可以看出,双方边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均很低,1992-2010年,双方边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不到0.5%,双方边境贸易体现出极低的GDP贡献率。2008年,越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189%,而与云南省的边境贸易额只占到其GDP的0.2143%,双方边境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img

图3-2 滇越边境贸易进出口额增长变化情况

img

图3-3 滇越边境贸易依存度

(四)进出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云南省与越南进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以原材料、农产品、磷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2000年、2005年、2008年河口口岸边境小额贸易十大进出口产品见表3-7至表3-9,可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而边民互市中,越南参与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荔枝、西瓜、龙眼、柠檬、椰子、香蕉、柚子、芒果、茶叶、藤条、山茶、木耳、草果、八角、辣椒、胡椒、药材、腰果、开心果、干鱿鱼、咸鱼及部分手工艺品;云南参与贸易的商品主要是苹果、橘子、生姜、石榴、蔬菜、玩具、饼干、大米、面粉、面条、杂粮、食用油脂、医药、地砖等蔬菜水果和生活日常用品。原材料和磷矿都是一个国家的有限资源,中国国土资源部已将磷矿石列入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矿种之一,而农产品在其从生产到销售的环节中,参与的主体较少,“当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主的边境贸易的优势发挥殆尽时,边境贸易增长就无潜力可言了”[11]。进出口产品结构现状成为制约双方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

表3-7 2000年河口口岸边境小额贸易十大进出口商品

img

数据来源:根据云南省红河州商务局相关报告整理。

表3-8 2005年河口口岸边境小额贸易十大进出口商品

img

续表

img

数据来源:根据云南省红河州商务局相关报告整理。

表3-9 2008年1-11月河口口岸边境小额贸易十大进出口商品

img

数据来源:根据河口海关统计资料以及红河州商务局相关资料数据整理。

(五)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是公路等级低下,运力有限。昆明至河口公路段,目前只有昆明-石林及蒙自-河口两段高速公路,而石林-蒙自200公里左右的路程依然是二级公路,路面差,极大制约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由于滇越交通的刚性制约,从云南口岸进出口的货物仅占全省货物贸易总额的45%左右,大部分货物的进出口仍不得不绕道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口岸进出。其次是铁路发展滞后,运营能力严重不足。目前,云南与越南的铁路通道仅有昆河铁路(史称滇越铁路,始建于1903年),昆河铁路自云南昆明至中越边境的河口瑶族自治县,全长468公里,是中国连接越南的铁路干线,现仍为米轨轨距,即窄轨铁路,该铁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和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等三大气候带,穿越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线路上,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地形复杂,地势险要。目前昆河铁路主要以货运为主,客运已经停运,且货运量很小。2002年昆河铁路运输量仅为58.72万吨,2003年增至75.2万吨,2004年为67.32万吨,下降了10.45%。以现在米轨货车每辆承载吨位为30吨来说,这仅为准轨货车的一半,多年来列车跑得多拉得少,已成为制约米轨运输能力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昆河铁路又受地区经济和公路运输的影响,昆明地区从麻园到王家营一段基本上没有货源,行车人员与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山腰站到河口站国际联运则更为稀少。2005年9月1日,滇越铁路开工改建,昆明至玉溪段利用已有的昆玉准轨铁路,新建玉溪至蒙自准轨铁路,往后视运量增长情况,争取修建蒙自至河口准轨铁路。滇越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却担负着云南南部近700公里、辐射面积7951.3平方公里的铁路货物运输任务。因此,即便滇越铁路玉蒙段建成通车以后,仍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蒙自至河口段的货物运输仍以公路为主,成本较高。航空方面,滇越两个主要边境区红河州、文山州空运条件落后。文山州有民用机场,但无国际航班,且仅为客运,无法开展大宗货物的远距离或国际运输,而红河州则尚无民用机场。水运方面,各边境口岸河流径流量小,季节性较强,且河道暗礁岩石遍布、水流湍急,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较大吨位船舶的航运需求。

(六)边境贸易监管力度不够

以国家级口岸河口为例,对边境贸易的监管工作主要由工商部门、各商务局口岸管理科等部门来执行。其监管方式主要依靠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经济户口台账,与边贸经营者(户)签订安全责任书等相关责任书并进行相关经营情况的记录,加大对边贸市场的动态巡查,对商品来源、大宗货物等向经营者推行索证、索票等制度。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外国经营者在我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核发外资执照,而口岸所在地的县级工商管理部门尚无登记发放相关执照的权限不能将越南边贸经营者(户)纳入个体工商户管理范围,所以许多越南籍经营者不进行营业执照的办理,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无法对越籍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管;另外,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许多边贸经营者规模小、货物品种单一,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复杂,无法组建合资公司;许多店铺经营越南药品、食品以及境外香烟等,缺乏相关产品合格证明,缺乏安全保障;口岸地区边境线长,通道多,边境贸易交易点分散,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很难对走私及非法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打击和监管;设备和技术力量不足,不能对边贸产品、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检测和查处。

(七)边境贸易纠纷频发而且很难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

开展边境贸易时,越方企业经常每笔生意都要向五家左右中国企业询价,甚至将同这家公司签订的合同给另一家公司看,挑拨公司间竞价,从中渔利。当发生贸易纠纷时,双方又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仲裁机制,使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并在客观上助长了故意违法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三 促进双方贸易发展的建议

滇越边境贸易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贸易发展起伏波动频繁,贸易发展不平衡,双方贸易依存度不高及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为了推动云南省与越南贸易平稳、健康发展,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发展,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融洽的双边关系,是边境贸易最强有力的保障

由于边境地区常常和领土及利益争端联系在一起,因而其经济发展比一国的中心地区更依赖于毗邻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幅员较小的欧洲由于拥有众多的国家,所以拥有大量的边境合作区,且历史悠久,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使边境合作再度中断,严重破坏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给边境地区留下了“历史伤疤”。边境的功能首先是政治上的保护与防卫,其次才是经济的发展以扩大市场范围,这样就难免产生政治与经济上的冲突。但是如果边境双方能在政治上保持友好,则发展经济的功能就会凸显出来,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又反过来促进双边政治关系的良性发展。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边境贸易发展得益于近年来融洽的中越双边关系。随着1991年中越关系的正常化,滇越边境贸易开始恢复,边境地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边境贸易额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836万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2.15亿美元。贸易的发展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最终转化为边民福利水平的改善。滇越边境贸易现已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化、贸易范围扩大化的格局,并带动了旅游、文化的相互交流。

(二)大力发展工业,为双方边境贸易创造物质基础

以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贸易格局,已成为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边境贸易的增长瓶颈。与工业品相比较,农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对农产品的持续投入会造成报酬的递减;二是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较,其需求弹性较小,市场潜力有限;三是农产品的参与主体较少,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与越南贸易的中国省份中,贸易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不是与越南接壤的广西自治区和云南省,而是工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2005年广东省与越南的进出口贸易额达11.2亿美元,2006年达16亿美元,2007年达24.5亿美元,2008年更是达到33.6亿美元,占中越贸易额的17%以上。从2006年至2008年,广东省与越南贸易额年均增长44.2%。滇越贸易额占中越贸易额的比重一直很小,自1991年以来,基本徘徊在5%左右。2008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194.6亿美元,而云南省与越南的进出口总额只有6.4亿美元,只占到中越贸易总额的3.3%,而边境贸易额更是只有1.94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理上的邻近虽然为双边贸易提供了便利,但是贸易最根本最有力的动因还是发达的工业体系,只有有了较为发达的工业,才能为边境贸易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

(三)促进双方旅游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能为边境贸易带来物质基础,但工业的过度发展通常以环境的牺牲作为代价。因此,从长远来看,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边境贸易的发展应该从服务业这种无形商品入手。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通过开展边境旅游促进边境两边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交流,从而为发展边境贸易及其他形式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边境贸易调剂了双方产品的余缺,繁荣了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又为边境旅游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服务体系。云南省和越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各级政府应当把“以边境贸易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边境贸易”作为发展旅游的战略思想,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服务行业、边境贸易的发展,聚集人气,提高影响力与知名度,以吸引人才、资金和项目。但目前边境地区更多的是开展简单的一日游形式,随着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开展,这种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促进双方边境贸易平衡发展

滇越边境贸易发展明显不平衡成为制约双方贸易平稳发展的不利因素。自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边境贸易几乎均表现为云南省较大的顺差。以河口口岸为例,由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使其进口商品结构单一的矛盾更加突出。2010年1-4月河口口岸矿产品进口额达2.46亿元,占口岸进口总值的79.4%,而近年来越南政府不断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出口管理,使河口口岸进口贸易形势更为严峻,进多出少使贸易不平衡现象更加严重,而为了控制逆差,越南方面很有可能采取限制进口等措施,最终双方边境贸易规模将会缩水。

(五)继续扩大云南省与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而取消各种关税及数量限制以推进自由贸易进程的发展,边境贸易税收优惠政策已毫无意义,因此取消边境贸易税收优惠措施已成为必然。但是,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依然存在。目前理论界已达成共识,认为边界同时具有“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前者是指成为阻碍空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可以看作边界的负效应,如两国的政治、军事争端,贸易壁垒等;后者是指具有彼此接触和交流的空间的效应,可以看作边界的正效应,如地理上的相连,语言、文化的相通等。有学者将边境的优势称作边境资源,包括边民的跨境社会关系网、企业的经贸网与产业链、交通运输技术网等。扩大边境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可以使边境“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并充分整合边境资源,以促进边境地区资源更高效的配置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该继续推进“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的建设,加快进度缓慢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另外,应尽快为已签订框架协议的“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制定出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以便早日为滇越贸易提供便利和促进该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强:《广西凭祥市边境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年,第12页。

2.[英]黛安·K.英齐:《东盟国家政治》,季国兴、田中青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胡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的演变轨迹与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6期。

4.常文娟:《关于边境贸易的重新思考》,《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2期。

5.钟旭、王良生:《云南省与越南边境贸易的现状、困境和出路》,《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2期。

6.崔玉斌:《我国边境贸易研究热点述评》,《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5期。

7.杨艳:《改革开放以来滇缅、滇越经贸关系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0年。

8.《从边境贸易政策变化看版纳州对外贸易发展现状》(http:/ / www.customs.gov.cn/)。

9.Gu Xiaosong and Brantly Womack,“Border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n the 1990s”,Asian Survey,Vol.40,No.6,2000,pp.1042-1058.

10.Hanson G.,“Economic Integration,Intraindustry Trade,and Frontier Region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0,1996,pp.941-949.

11.Thanl,M.Tang Min and Kakazu,H.(Eds.),Growth Triangles in Asia:A New Approach to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Hong Kong,1998.


[1]胡均民、赵修安:《试论中国与越南经贸关系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学术论坛》2005年第8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代表陈楚在安理会发言揭露越南对中国的武装挑衅》,《人民日报》1979年2月26日。

[3]阮生江:《昔日的战场今日的商场---和平发展的中越边境贸易》,《炎黄春秋》1992年第5期。

[4]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5]边行:《滇越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前景》,《云南学术探索》1994年第5期。

[6]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7]邓超:《云南边境贸易的转型与困难》,《开放导报》2001年第5期。

[8]同上。

[9]云南省商务厅。

[10]胡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的演变轨迹与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6期。

[11]胡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的演变轨迹与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