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与大国关系研究
在与大国的外交关系上,中国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两国正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于两国、于世界都意义重大。中俄围绕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树立了典范。新型大国关系之所以走得通,核心在于坚持互利共赢的新理念,关键在于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蓝迪国际智库紧扣中美、中俄、中欧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开展研究工作。
一 中美关系研究
(一)中美地方关系研究
蓝迪国际智库从中美地方合作的角度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中美关系包括竞争与合作两个方面,一方面两国的结构性矛盾有加深的趋势,另一方面双边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中美地方多层次合作,是深化中美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动下,中美地方合作平稳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对中美关系的稳定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地方合作在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目前合作方式和成效也存在不足和不均衡的情况。中美地方合作有潜力成为维持中美关系战略性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上进行合作的窗口和示范。
蓝迪国际智库认真分析了辽宁省人大与犹他州议会的合作案例,自2006年双方建立友好关系以来,持续开展了多年的交流合作。犹他州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广泛深入我国各地方市场。目前犹他州成为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健康的州之一。从这个典型案例出发,蓝迪国际智库形成了《中美合作研究报告》,对中美地方合作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认为,中美地方交流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具体平台。中美地方间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抓手。对一名议员讲好了“中国故事”,等于是对其所代表的选民群体进行了高效的宣传。中国地方政府可支配资源和政策执行力远大于美地方同级政府,是推动中美合作的重要力量。辽宁省人大是目前我国唯一与美国地方议会签订正式交流与合作协议的地方人大。自2006年以来,犹他州对中国出口的总量近10年增幅达1038%、近5年增幅达164%。中美地方交流合作带动了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深入。“一带一路”对亚太市场的客观把握,实质上为美国与亚太地区合作提供了“搭便车”的通道。
美国地方势力在美国对华交往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美国会通过“财权”和“对外通商权”对各州对外合作施加影响,对外问题特别是中国事务,已成为议员寻求支持的重要议题。美地方势力已成为影响美外交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各地方的意见领袖和精英,跨国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工会等利益团体及各类外交事务委员会与基金会等。这些力量互相博弈和合作,从而促成政府决策。
报告认为,中美地方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方对美国地方议会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对等合作沟通机制。美地方在华合作机构发展速度快于中国地方驻美机构。中美地方交流合作尚未形成全国统筹机制,难以实现合作成果共享。中美地方合作区域发展不平衡。交流合作缺乏落地机制,缺乏对彼此地方政治生态的深入了解。有鉴于此,蓝迪国际智库建议:(1)加强人大与美国地方议会对等交流的持久机制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美地方区域合作的互联互通。(2)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考虑成立大区域综合协调平台,打破条块分割,强化综合统筹。(3)加强中美省州长论坛对话机制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衔接,推动“一带一路”体系下中美地方合作交流的战略互信。(4)建立和发展机制化的中美地方交往平台。(5)建立中美地方合作大数据平台,通过信息融合促进双方资源共享。(6)注意地域平衡,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深入交流合作。(7)发挥智库交流对中美地方合作的作用。(8)利用自媒体时代传播契机,引导民众支持中美地方交流合作。
(二)美国对外战略传播体系研究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形成了当今世界最庞大、最高效且覆盖面最为广泛的对外传播体系。
2010年3月,由奥巴马总统向美国参众两院提交了一份题为《国家战略传播构架》的专题报告。以此为标志,美国政府主导的国家对外宣传体制进入了一个成熟的、更加具有整合运作能力的发展阶段。
蓝迪国际智库基于对大量文献的研读和调研,形成了《“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与战略研究报告(一)(二)》,对美国的对外传播体系做出如下概括。
第一,美国战略传播是在美国总统领导下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主导的,直接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和军事战略目标的对外宣传体系。
第二,就战略目标而言,美国对外战略传播以作为美国核心利益的“普世价值”为主要诉求点,并以全球性的战略传播活动支持其全球合法性和政策目标。因此,美国对外传播的根本目标是:(1)增进美国的信誉和合法性;(2)贬损对手的信誉和合法性,诋毁其意识形态和政策;(3)说服特定受众采取特定行动来支持美国或国际的目标;(4)引致对手采取或放弃采取特定的行动。
第三,美国对外传播系统由公众外交、公共事务、国际广播和信息/心理运作四个部分构成。在战术层面,美国的对外传播活动一般被区分为公开、不公开与介于两者之间的行动,三者间的无缝对接是美国对外传播活动实现其“意识形态之穿透力”的最重要战术手段。
蓝迪国际智库建议:(1)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宣传格局基础上,应借鉴美国的有益实践,以我国当前及未来国家利益为中心,在战略和相应的战术层面建立起整合化的对外传播体系;(2)为此,在中央层面,必须对现有的外宣运行机制进行适当的甚至大幅度的调整和整合,以确保所有涉外部门之间无缝对接和有效联动;(3)国家的外宣目标应尽快摆脱历史惯性,超越塑造国家形象这一起步阶段的任务,而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调向影响全球和各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议程。
(三)特朗普当选后的美国政治分析
蓝迪国际智库从2015年上半年起在美国进行了若干次调研,特别在2016年美国大选前、中、后的详尽访谈和调研中,对美国大选结果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对特朗普本人,以及其所在的政党共和党的主要政策趋势,特别对其金主Koch家族均作了详尽分析,认定美国对中国人权方面的政治压力将大幅减弱,但美国势必将矛头转向对中国涉及贸易和供给能力方面的制度优势。如果美国无法在贸易和供给能力方面与中国达成一致,美国与中国直接对抗的可能性势必增强。
鉴于此,蓝迪国际智库形成《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和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建议》报告,针对特朗普政府内政与外交政策以及特朗普总统的个人风格,就对美政策提出以下主要建议:(1)全面加强对美情报工作和双方人员交流,以便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国内政治变化的实时动态。(2)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重大安全方面的争议问题上保持沉稳和坚定。(3)在“供给侧”(产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厘清美方与我方可能存在的合作面和冲突面,进而制定出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对美政策。(4)在双边贸易方面,针对美方提出的“公平贸易”吁求,我方可提出“自由且公平”(free and fair)的国际贸易方针。(5)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不可让美俄关系的改善成为我国外部环境的负面因素。(6)在周边关系方面,特别是南海岛礁争议方面,积极扩大目前趋于对我国有利的局势。
(四)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半年来的执政情况分析
特朗普于2017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其内政与外交的重点方向与其施政特色日趋明显。基于早期观察分析和近期动态,蓝迪国际智库形成《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半年来的执政情况及我方的对策建议》报告,对特朗普政府的执政团队,美国近期基本经济指标,共和党、国会、媒体、民意及特朗普的个人前景,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主要政策方向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我国的主要对策建议,强调应加强对美国政府、国会及其他主要政治势力的全面实时监控,以确保在美国政府发生重大政治变动时避免被动。
在中美合作方面,美国在经贸和能源方面的政策方向和举措已经大体确定,全方位“释放”能源方面的供给能力已是其不可逆的政策。报告建议:充分发挥我国在能源购买方面的主动权和基建方面的能力优势,对美提出“经贸—能源—基建”一体化联动合作机制,为中美政治关系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二 中俄关系研究
2015年9月13—15日,蓝迪国际智库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就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俄双边关系、“一带一盟”对接等问题进行调研与探讨,形成《“一带一盟”与中俄关系新动向及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严重危机和深刻变革。俄罗斯是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大国,对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有着深入思考,期待与中国加强战略协作,并将此视为走出西方制裁困境、优化地缘安全环境以及巩固自身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在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方面,俄关注的重点是注入新的价值理念,在防止核武器扩散、遏制“伊斯兰国”扩张、解决朝核和东北亚安全机制等全球热点问题上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并提倡俄中智库加强共同研究。
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在推动“一带一盟”对接方面,俄希望强化欧亚经济委员会作用,制定“一带一盟”合作备忘录,研究“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前景。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化解俄国内消极疑虑、传统思维等影响“一带一盟”对接的因素。
鉴于此,蓝迪国际智库建议:在政治领域,要深入研究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发挥中俄应有的作用和机制,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经济领域,要在“一带一盟”对接中推动双边与多边合作,明确对接关系,实现企业主导对接;在外交领域,要继续践行和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新格局,实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永续发展。
三 中欧关系研究
(一)中葡关系研究
2016年10月26—27日,蓝迪国际智库代表团出访葡萄牙。访问期间,代表团拜会了联合国秘书长、葡萄牙前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与葡萄牙外交部及外交智库研讨国际形势,并与葡语国家国际合作组织及葡萄牙工商业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调研成果形成《关于推动中国与葡萄牙开展多双边合作的有关建议》。报告指出:
一是应重视古特雷斯当选对我国多边外交的作用。古特雷斯非常重视中国作用,希望借鉴学习中国经验,并希望尽快访问中国。建议我国积极促成古特雷斯尽快访华,开展沟通交流,为加强我国与联合国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合作及开展多边外交创造条件。
二是应加强和拓展中葡合作。葡各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为古特雷斯当选提供了新的合作空间;中葡合作具备良好基础,同时能辐射葡语国家;澳门有条件成为重要合作支点。建议我国加大对葡方关注的港口、电力、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汽车制造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是中葡应开展面向更广领域的多边合作。双方可共同开展面向欧洲国家的多边合作;葡希望发挥其影响力,支持中国与葡语国家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并希望在亚投行等国际多边资金机制中发挥作用。建议支持面向葡语国家的多方合作项目,进一步发挥澳门在中葡合作中的作用。
四是加强中葡国际智库交流合作。古特雷斯及葡各界均重视蓝迪国际智库作用,并提供工作支持。建议支持蓝迪智库与葡智库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为推动中国、葡萄牙及葡语国家和地区的双多边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中德关系研究
2017年9月7日,蓝迪国际智库出席“2017中国南京中德企业座谈会”,并与德国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Gerhard Schroeder)共同探讨中德两国在新型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机遇与挑战,形成相关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德国作为欧盟最重要的成员,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德双边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对于两国乃至全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德国的“工业4.0”战略内涵接近,非常适合对接,有利于发挥两国的各自优势。对于德国企业而言,中国不仅是重要的市场,也是重要的创新中心。除了大型跨国企业以外,两国的中小企业对于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创新力和推动力,在两国合作中将面临大量机会。
当前世界正面临新一轮全球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德国引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中,其在全球标准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各种安全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建议德国与中国一道参与和推进“南—北—南”的合作发展模式,与沿线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为推进新型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而努力。
(三)中法关系研究
2017年3月22日,蓝迪国际智库出席中国(南京)中法产业合作交流会期间,与法国前总理,参议院外交、军事、国防委员会主席,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共同探讨中法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合作,形成相关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绝非一家之言,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项目,能够为全世界创造一个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并作为新型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局限于中国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而是包括了全球一切愿意参与新型全球化、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各个国家。鉴于21世纪的信息迅猛发展以及行业互通跨境,报告建议中法之间的合作应当建立畅通的平台,服务两国各领域的企业、智库、政府机构等组织。中法合作示范区将作为中国与法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落地项目,并作为法国企业在中国的聚集网络阵地,不仅将为法国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将促成法国企业与中国更好合作,共享成果。
(四)中国与“16+1”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发展与“16+1”中东欧国家关系,蓝迪国际智库进行深入研究。
2012年中国会同中东欧16国启动了“16+1合作”框架,借助这一框架,中东欧国家“向东看”的外交政策日益强化,寻求从中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愿望较为迫切。无论是中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还是巴尔干国家,大都提出了加强与中国合作的举措,双方高层互动频繁,合作举措频出。从2012年华沙“二十点合作倡议”、2013年《布加勒斯特纲要》、2014年《贝尔格莱德纲要》、2015年《苏州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中期合作规划》再到2016年的《里加纲要》,“16+1合作”框架不断推出推动“16+1合作”的举措。
自2013年到2014年,中国不断丰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内涵之后,中东欧16国在“16+1合作”框架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16国全部纳入“一带一路”框架,其价值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合作市场,已经或即将成为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16国在勾连欧亚市场、推动中欧合作上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中东欧合作,可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推动力量。
蓝迪国际智库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无疑给了“16+1合作”广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使其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在政策对话、经贸促进、民心相同方面发挥潜力。建议:(1)今后仍应推出“拳头”产品,深挖地方合作、第三方合作的潜力;(2)为保持生命力,应吸引更多的利益攸关方加入进来;(3)进一步开放观察员制度,吸引包括欧盟及其成员国、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加入进来,释放更大的能量;(4)积极利用“16+1合作”撬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力,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这才能放大自身的影响力。主动塑造“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和内涵,从而形成自身特色,成为引领次区域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比如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冲突问题等,主动做好顶层设计,为“一带一路”发展加码,从而显示出自身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