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百年“尊孔”与“反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个案、研究时限和史料的选择

山东是一个有着17个地市和1亿多人口的大省,限于时间、精力与学养,本文难以面面俱到,也难以用精炼的笔墨进行具有概括力而又不流于肤浅的综合式论述。因之,在共时态的空间跨度上,我们只能选择以某一个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某一地域作为研究的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与可行性的两种考虑出发,本文将主要选取曲阜、济南、青岛三个地点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这三个地点分别位于鲁南、鲁中、鲁东地区。其中,青岛地处胶东半岛,是近代以来受到外力冲击最早、半殖民地化和近现代化水平发展最高的地区之一;济南地处山东中部,属于山东政治中心;而曲阜地处鲁南,与外界联系较少,闭塞性强,社会近代化起步较晚。可以说,这三个地点分别代表了现代化进程中山东乃至中国三种不同的发展类型。基于此,本文选择了这三个地点作为考察的重点。

在交代了具体的研究对象之外,我们还有必要说明一下研究时限。在历史态的跨度上,我们选择从1912年后至今的时段作为研究的期限,但为了更清楚地展现要研究的问题,会上溯到晚清甚至春秋战国时期。

接下来,有必要对本课题凭借的文献和史料的来源给予简单的介绍。在论及社会史时,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感到从事这种“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研究的最大问题是史料的缺乏。为了使我们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在收集有关尊孔与反孔的资料时,我们在采取传统史学手段的同时,也借用了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我们最终收集到的资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史料主要由档案材料、地方史与文史资料、报纸杂志三大块组成。

(1)档案材料。主要是山东省档案馆、曲阜市档案馆的档案材料。

(2)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主要是山东曲阜、济南、青岛等地的各种市志、县志、乡志,如《青岛史志·大事记》《青岛史志·文化志·风俗志》《青岛史志教育志》《曲阜教育志》《济南市志》《临清县志》《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志》《青岛市志·中国共产党青岛地方组织志》《阙里志》等;再就是山东各地的文史资料,如《山东文史资料选辑》《曲阜文史》《青岛文史资料》《济南文史资料选辑》《潍坊文史资料选辑》《鲁都星火》《东营文史资料》《山东文献》《临沂文史集萃》等。

(3)晚清民国以来的报纸杂志和地方小报,如《临时政府公报》《申报》《民国日报》《山东民国日报》《时事月报》《晨钟报》《济南晚报》《山东教育公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讨孔战报》《批林批孔简报》等。

第二部分的口述史实料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和笔者教授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调查访谈构成。同时,因为曲阜“三孔”(即孔府、孔庙、孔林)是山东乃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有大量的山东各地的民众来此观光旅游,借此机会,笔者利用“地利”优势,对山东籍的游客进行了大量的访谈,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访谈史料。

需要说明的是,对资料的搜集、占有是一个过程,在既定时间、既定条件下,由于笔者学力有限,所作的研究和得出的结论,肯定有许多草率和疏漏之处,只能在以后资料进一步积累、理论进一步提升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修整和完善。


[1] 社会各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它是社会的总和,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其化约为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三个部分。

[2] 冯尔康等编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3] 陈旭麓:《略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4] 张静如:《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

[5] 赵世瑜:《中国社会史研究笔谈·社会史研究呼唤理论》,《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6] 常宗虎:《社会史浅论》,《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