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推进二次开放的重大改革课题
实现二次开放的突破,重在打破我国现行体制机制中的某些弊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程。
(一)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
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进一步放大“消费的主导作用,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的优势,关键在于通过开放服务业市场做大服务业“蛋糕”。
1.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
推动服务业领域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垄断行业竞争环节向社会资本开放。确立以社会资本为主的服务业发展思路,破除服务业领域的垄断,打破市场分割与地区封锁,清理并废除服务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体系,通过公平竞争提高服务业市场的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
2.全面放开服务业市场价格
尽快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从实践看,服务业价格管制效果并不理想,在相当大程度上导致不公平竞争,并扭曲了供求关系。
3.加快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
加快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缩小负面清单的限制范围;实行服务业外商投资登记备案制。在一般服务贸易部门,外国公司设立变更相关审批逐步改为备案管理。实行外商投资企业信息申报及共享公示制度。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充分利用服务外包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4.调整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相关政策
“十三五”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需要尽快消除服务业发展的某些不合理政策,实现服务业与工业政策平等。比如,加快调整服务业与工业用地政策,加快税收体制与税收政策调整。
(二)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1.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国内自贸区再扩容3—5个
明显减少自贸区负面清单中关于服务贸易的限制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的成功经验。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开展双边多边投资贸易谈判
以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带动服务贸易发展。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占比有望由2014年的12.3%提高到20%;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由2014年的6.2%提高至10%;形成传统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贸易结构。
(三)深化国企改革
当前,国有企业“去产能”要有重大突破,在推动产业结构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1.坚定推进产能严重过剩领域的国企“去产能”
当前讨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要放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第一,20年前,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消化了发达国家大量的过剩产能。第二,我国产能过剩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现象,是传统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的结果。其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解决产能过剩,既要有效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更要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发挥市场作用。第四,把产能过剩问题与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的国有企业,需要通过优化重组实现去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2.推进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
尽快形成国有资本战略布局调整的分类改革方案。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从房地产、酒店等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优化战略布局。与到2020年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适应,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类国有资本投资。
3.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划拨全国社保基金的比例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公共财政不低于30%的目标。需要加快落实,使国有资本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
(四)以监管转型为重点深化政府改革
着眼于“降成本”与“强监管”,中国需要在“放管服”上尽快破题,加快监管转型进程,提升市场监管的法治化程度。
1.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当前,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加大放权、减权的力度,进一步开放市场,激发市场活力。
2.加快完善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借鉴国际商事制度经验,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二是适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除政府投资之外,企业一般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将投资决策权还给企业。三是以公平竞争政策取代产业政策。逐步取消产业政策,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3.加快改革市场监管体制
着眼于“降成本”与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加快建立统一的、综合性市场监管机构,推进市场监管的法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