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的福利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本章集中探讨了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并从农民福利视角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

第一,根据政策实施的内容及对农村老人可能的福利效应,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村地区制度性养老保障的肇始,称之为老农保阶段,以《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发布为标志;第二个阶段为农村地区普惠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称之为新农保阶段,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为标志;第三个阶段为迈向更高的福利,称之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阶段,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发布为标志。

第二,老农保、新农保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政策的基本规定性、保险基金的筹集、待遇领取、制度运行的管理与监督、制度衔接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新农保发展而来,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而两者与老农保之间的差异较大。基于农民福利视角对老农保、新农保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新农保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对于老农保筹资机制进行了改进,对农民的福利有较大增进;新农保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对于老农保保障水平有所提升,对农民,尤其是农村老人的福利有所增进,但并不明显;新农保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直接提高了年满60周岁农村老人的福利,而老农保则无法实现;新农保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对于老农保实现了普惠,即面向全体农村居民,实现了对全体农民福利的关注。


[1] 王海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人口学刊》1998年第6期。

[2] 陈丰元、Athar Hussain、蔡泽昊:《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回顾与评价》,《东吴学术》2013年第6期。

[3] 《民政部印发〈关于探索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的通知》,1987年3月14日。

[4] 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页。

[5] 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6] 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7] 公维才:《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

[8] 米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9] 赵殿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金融》2007年第6期。

[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51号。

[11]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1999)》,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12] 《共和国词典》,2015年1月16日(http://news.qq.com/zt2011/ghgcd/52.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13] 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14] 胡晓义主编:《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15] 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5页。

[16] 从2007年开始,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派人多次到宝鸡调研,对“宝鸡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宝鸡模式”后来成了全国新农保的蓝本。

[17] 《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培训班在江西九江举办》,2015年1月16日(http://www.mohrss.gov.cn/ncshbxs/NCSHBXSgongzuodongtai/200912/t20091208_83851.htm)。

[18] 《巩固、完善、提高、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2015年1月16日(http://www.mohrss.gov.cn/ncshbxs/NCSHBXSgongzuodongtai/201305/t20130531_104217.htm)。

[19] 《全国第二批扩大新农保试点工作如期启动》,2015年1月16日(http://www.mohrss.gov.cn/ncshbxs/NCSHBXSgongzuodongtai/201010/t20101018_83864.htm)。

[20] 《全国县级行政区已全部开展新农保和城居保工作》,2015年1月16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0-12/4241831.shtml)。

[21] 《南片16省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座谈会在湖南省岳阳市召开》,2015年1月18日(http://www.mohrss.gov.cn/ncshbxs/NCSHBXSgongzuodongtai/201406/t20140627_132806.htm)。

[22] 《北片16省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座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2015年1月18日(http://www.mohrss.gov.cn/ncshbxs/NCSHBXSgongzuodongtai/201406/t20140627_132808.htm)。

[23]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增至70元 系5年来首次上涨》,2015年1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1/16/c_127391098.htm)。

[24]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25]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2009年9月1日。

[26]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2014年2月21日。

[27]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28]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2009年9月1日。

[29]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30]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2009年9月1日。

[31]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32]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33]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2009年9月1日。

[34]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35]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2014年2月21日。

[36]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2009年9月1日。

[37]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2014年2月21日。

[38]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39] 王翠琴、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初探》,《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4期。

[40] 杨斌、丁建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月数的测算与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1]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2009年9月1日。

[42]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2014年2月21日。

[43]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44] 《关于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1992年1月3日。

[45] 邓大松、刘昌平主编:《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米红主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理论、方法与制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米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刘昌平、殷宝明、谢婷:《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刘玲芬:《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 刘玲芬:《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47] 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2页。

[48] 李放、黄阳涛:《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三县为例》,《晋阳学刊》2011年第6期;肖云、刘培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5期。

[49] 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2页。

[50] 米红主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理论、方法与制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51] 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3页。

[52] 鲁欢、王国辉:《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新农保”保障水平的路径选择——基于对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400家农户调查的研究》,《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第11期;张思锋、张文学:《我国新农保试点的经验与问题——基于三省六县的调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薛惠元:《新农保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2期;陈荣卓、颜慧娟:《农民眼中的“新农保”:认知、意愿与评价——基于湖北省4县763位农民的调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刘海宁:《辽宁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适度保障水平分析——基于生存公平的思考》,《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5期;聂建亮、钟涨宝:《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与农民的养老担心——基于对湖北省孔镇的实证调查》,《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53] 米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