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尺度效应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在中央政府推行的非平衡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各地区竞先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在2010年反超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得益于中国卓有成效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异速发展。不同时期的改革开放在空间布局和演化上相对于各地区而言各有侧重。与此同时,有地区指向性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对我国生产要素投入的空间配置以及生产率的空间分布产生极大影响的同时,也对各地区产生了各有不同甚或截然不同的影响。有地区侧重的改革导致了各有特色的地区发展,而对外开放比对内改革更加明显地塑造了地区差异性。再加上各地区经济增长初始状态不一,区位条件各异,发展过程中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方法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地区异速增长的现象,从而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

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增长带来人口、资源、环境、工资收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影响了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应地降低高增长所产生的福利,并进一步阻碍未来经济的健康成长(Dupont,2007;Gardiner et al.,2011;Petrakos et al.,2000;Rey et al.,2005)。

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因此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增长成为政府调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早已引起学者的重视。各位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献综述中有介绍,此不赘述)。这对深入认识、了解、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但其中的一些结论各异,甚或互相冲突。其中的原因,有指标和研究时段选取的不同,而研究尺度不一是导致研究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从不同尺度来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可以丰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并为寻找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