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内容,首先,从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一般理论,到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特殊性展开理论分析。其次,结合巴西通货膨胀的历史及相关治理措施进行梳理。再次,对新形势下巴西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济绩效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模拟巴西中央银行的反应函数。最后,从财政和汇率两个角度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风险进行衡量得出结论。研究方法方面,本书的计量经济方法基本遵循多种模型,加强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一致性。

一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书的研究从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结合巴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面对“价格难题”,即开放经济条件下,存在财政赤字的新兴经济体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高通货膨胀形成螺旋,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的思路如图0—1所示。

图0—1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遵循“通货膨胀基本理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基本理论和扩展—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特殊性—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证检验—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财政和汇率风险”这一逻辑展开,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0—2所示。

图0—2 研究的技术路线

全书共分六章,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作为本书的第一部分,对通货膨胀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一般理论模型进行系统阐述,并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对新兴经济体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殊性和困难进行概括。

第二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首先,回顾了巴西共和国成立到雷亚尔计划之前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以及各种治理方法。其次,对以汇率锚定、高利率和高汇率为基础的雷亚尔计划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巴西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第四和第五章构成本书的第三部分,即实证研究部分。通过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货币政策的绩效和有效性以及财政和汇率与开放度风险等,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

其中第三章是本书的重点,首先,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拟合出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巴西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检验;其次,再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计量经济方法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在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分析框架下,基于泰勒规则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开放条件下巴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分析。在原始泰勒规则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平滑机制、货币因素以及有效汇率等影响因素,对巴西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模拟。

第四章则从财政角度阐述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影响因素以及风险。巴西历史上的高通货膨胀是由于巨额财政赤字造成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要实现通胀目标,央行不得不对利率进行调整,利率上升会造成政府债务的增加,因此财政风险依然是通货膨胀目标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尤其在当前情况下,中央政府庞大的支出和转移支付造成社会需求膨胀,带来了价格上涨的压力。

第五章从汇率和开放度角度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经济开放程度的变化会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两个渠道对汇率产生冲击,并影响国内的价格水平。国际通货膨胀会通过这两个渠道对一国通胀水平和通胀目标带来冲击,经济开放度会同向放大冲击的力度,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方向相反。

最后一部分(第六章)是结论与启示。通过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全方位检验和风险衡量,提出了当前巴西面临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价格难题”。如何在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平衡紧缩性货币政策与高通货膨胀率,是未来巴西中央银行和政府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虽然中国尚不具备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但是将货币政策目标单一化以及明确化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 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中定性与定量并重,突出定量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下,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巴西通货膨胀动态特征和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首先,本书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殊性分析是本书的重点。在全面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和标准模型之后,结合巴西1999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实证分析。本书余下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巴西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和面临的财政以及汇率风险进行的研究中,也将理论和实证分析贯穿始终。

其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经济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实证检验,从而为定性分析的结论提供微观基础。本书的定性分析体现在: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建立、货币政策的制定、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绩效以及财政和汇率风险等方面。利用各种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风险模拟。

最后,比较分析法。本书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经济绩效的分析部分,通过对拉美地区其他采取该制度的国家以及未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宏观经济绩效进行比较,力求在相同基础和假设条件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纳和抽象概括,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绩效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对巴西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部分,将1999年以来的整体时间段进一步细分成四个阶段,对不同阶段不同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