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创刊论法,大道为公
丁酉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冬雪尽染了喜迎新春的神州大地。瑞雪兆丰年,手边握着即将付梓的首期《环境法评论》,窗外的珞珈山虽已是银装素裹,但这本新生的《环境法评论》一如冬日里的暖阳,满载着几代前辈先进对绿法之道的不懈求索与求真信念的温度,充满着对生态文明的温暖希冀,亦是当代环境法学人对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之路的无限追问与反思。一份学刊,著书论法的要义为何?当代学人,立德立言的使命为何?绿法之路,大道为公的进路亦为何?这些大哉之追问,不仅是一本学术刊物创刊立命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更是当代我国环境法学无以回避的历史使命。
溯及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法学百废待兴,韩德培先生、蔡守秋教授等老一辈珞珈法学大师筚路蓝缕首创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高瞻远瞩首开国内环境法学研究之先河,传道授业培干城之栋梁。历经三十余载,几代所友薪火相传,风霜雨雪途,弦歌不辍;困苦忧患时,奋发图强。三生三世,不忘初心,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珞珈绿法精神孕育出一片中国环境法学的十里桃林。春华秋实,回望近四十载风雨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成长不仅见证了中国环境法治进程的坚实脚印,更是成就了中国环境法学发展史上的无数个第一与之最: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环境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机构;第一个环境法学硕士授权点与博士后流动站;唯一一个环境法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国家级重点学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的全球首家“环境法教学与研究高级培训基地”……如今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业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人才基地、咨政成效卓著的高端智库和前沿思想荟萃的学术重镇。
然而,学不可以已,面对中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前路漫漫,面对学术研究的求索之路,我们没有理由停下奋进的脚步。而这份新生的武汉大学《环境法评论》正是对珞珈绿法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延续。为学者,著书立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面对环境法这一充满生命温度的课题,面对通向生态文明的彼岸之路,我们有着太多的未解之惑。也许“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本刊便希冀成为这条环境法治建设征途上兼容并包、广纳各家之言、激荡学术争鸣的铺路石。而在这其中,环境法青年学人更是这片十里桃林的未来与希望,我们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给予格外的关注。
一份刊物的诞生,汇集无数学人的心血与希望,但这不仅仅是求索道路上一个守望的驿站,更是另一段绿法征途的开始。一篇篇文章,激扬文字,既是对历史追问的反思与回应,亦是对前沿问题的不断探索。立德立言,这里既有法学大家的真知灼见,亦有对理论前沿的深刻剖析;无问西东,我们既关注国内环境法治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亦引他山之石,放眼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著书论法,不仅采撷优秀译作荟萃于刊,亦纵览学术会议的脉动,更关注法律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期许《环境法评论》能以珞珈学派继往开来的胸襟打造环境法学人百家争鸣的平台,以东湖之水海纳百川的气魄把握学术前沿发展的脉搏。
皑皑白雪,层林尽染,冰冻三尺,冬藏祥瑞。本立德立言之初心,无问西东;创刊论法,撷佳作闻于世,以启生态文明大道之公义。谁又可知,在这冰雪之下,凛冬之后,等待着我们的不是又一个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春天呢?
秦天宝
2018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