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待改进之处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郊区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和农村产生经济联系、实现城乡互动的连接点。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的城市化是以郊区为主的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现阶段,郊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经济结构多样化、社区社会结构分化、社区组织结构产生变化转变,给社会治理带来以下挑战和难题: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郊区就业和居住,由此带来治理对象的复杂和治理内容的增加等;郊区“失地农民”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均等的公共服务,导致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对郊区的社会治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外来人口在教育、医疗、就业及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本地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外来人口心理上会形成相对剥夺感,这对郊区社会治安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如何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以适应城市化的冲击,如何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如何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城市,促使城乡能够共享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使城乡居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均等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基于这种认知和判断,本书以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郊区城市化带来郊区社会结构的变迁,以郊区社区分化-郊区社区冲突-郊区社区整合为线索,对城乡一体化试点重庆市、成都市、温州市等地进行案例研究,探寻其路径演变历程、厘清近年来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推动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来实现郊区社会融合。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首次对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形态进行划分。本书以郊区城市化为研究对象,关注在城市经济发展辐射下,郊区居民经济生活与城市更为密切、范围更广,导致郊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高度混合城市和农村的各种要素,兼具城市和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本书从郊区城市化的空间形态、生产要素、管理体制等方面,指出郊区城市化进程中表现为城市化社区、城中村、农村社区三种形态。这为政策层面上对郊区治理的“因地制宜”“分类治理”提供有益的参照。
二是提出郊区社区分化-郊区社区冲突-郊区社区整合的研究思路。城镇化必然带来郊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在社区层面上集中表现为社区各组成要素的不断更新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分解为社区分化、社区冲突、社区整合三个阶段。为此,本书以郊区社区分化-郊区社区冲突-郊区社区整合为线索,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通过推动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来实现郊区社会融合。本书在研究思路上进行转换,形成整合式研究思路,即把握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乡村问题与城市问题的有机联系,研究城乡社会统筹治理和城乡问题统筹治理。
三是构建了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本书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最大限度缩小城乡差别,促使城乡能够共享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种共享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来实现。需要通过构建社会治理一体化制度体系,推进郊区与城市融合发展。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制度体系包括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一体化、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一体化、城乡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四个方面。其中,建立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制度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确保郊区农民的公民财产权得以保护与实现;实现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确保郊区外来人口迁移自由权得以保护与实现;建立城乡治理体制机制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推进郊区农民和郊区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全体社会公民基本权利的平等的问题。这为郊区城市化进程中确保郊区农民合法的财产权益,确保郊区外来人口与郊区农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重建郊区外来人口与郊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实现郊区社会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有益启示。
(二)待改进之处
如果就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以促进郊区融合本身的研究来讲,本书对此已经开展了不少的论述和一定的呈现。但是,由于各地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形态多样,各地城乡一体的社会治理实践探索也不尽相同,就郊区城市化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的这个主题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受研究条件、研究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书的研究方法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本书注意到了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和类型法的结合,但是第一手调查个案略显不足,影响了各项问题深入分析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