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综上所述,翻译思想研究不仅要包括有代表性的翻译家个人的思想,还要注重描述影响一个时代翻译活动、群体理论研究的思想潮流。正如文学界对文学理论、文学思想和文学思潮的区分一样,翻译思想应该是翻译理论和翻译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文学思潮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离不开社会,也必然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样,脱离社会历史背景的翻译思想也是片面、孤立和肤浅的,基于此的翻译思想史也必然是局部的、断裂的。只有深刻地把握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思潮,才有可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描述翻译思想和翻译思想史。
对于翻译家或理论家个人的翻译思想描述来说,某些高度凝练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思想一样,都可以作为指导翻译活动的原则和理念,的确没有清晰的界限,如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思想,André Lefevere翻译思想研究等;但从历时的或是宏观的角度对一个时代的乃至整个传统的翻译思想进行描写时,就有必要对“翻译思想”和“翻译思想史”等相关概念、范围做出界定,以便区别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思想史与翻译理论史。
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固然是译者翻译时必须遵循的,但影响译者策略选择的时代背景、主流社会思潮等毫无疑问地作用于翻译思想和翻译思想史。因此,翻译思想的研究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决定翻译理论研究取向、指导翻译策略选择的个体内在价值观;翻译活动的历史决定因素。换言之,我们提倡翻译思想研究不仅包括研究译者个人(指有代表性的翻译家或翻译研究家)翻译行为的思想,且必须包括整个时代影响翻译的思想潮流。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不可以脱离社会和时代的语境。
本章从追溯“翻译思想”概念起源于日本学术界入手,辨清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澄清当下过多重复的个体翻译思想研究误区和概念误用,为翻译思想和翻译思想史研究以及翻译学学科建设做些理论准备。
[1] 本章核心内容发表在《中国外语》2018年第2期。
[2] [日]加藤周一、丸山真男:《翻訳の思想》,岩波书店1991年版。
[3] 孙歌:《翻译的思想》,《中华读书报》1997年7月9日。
[4] 孙歌:《翻译的思想》,《中华读书报》1997年7月9日。
[5] 孙歌:《翻译的思想》,《中华读书报》1997年7月9日。
[6] 孙歌:《翻译的思想》,《中华读书报》1997年7月9日。
[7] 孙歌:《翻译的思想》,《中华读书报》1997年7月9日。
[8] 孙歌:《翻译的思想》,《中华读书报》1997年7月9日。
[9] [苏]З.Д.利沃夫斯卡娅:《简述翻译思想的发展》,胡真译,《中国翻译》1987年第4期。
[10] [苏]З.Д.利沃夫斯卡娅:《简述翻译思想的发展》,胡真译,《中国翻译》1987年第4期。
[11] [日]柳父章:《翻訳の思想——「自然」とNATURE》,平凡社1977年版。
[12] [日]柳父章:《近代日本語の思想:翻訳文体成立事情》,法政大学出版局2004年版。
[13] 乔莹洁:《日本近现代翻译思想研究文集与导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4]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67页。
[15] 李万钧:《鲁迅所译短篇小说及其文艺思想》,《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
[16] 刘炳章:《关于英汉新闻翻译的一些基本观点》,《翻译通讯》1979年第Z1期。
[17] 周之珍:《列宁翻译思想浅析》,《外国语》1983年第2期。
[18] 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续)》,《翻译通讯》1983年第8期。
[19] 杉彬:《此“本”不“失”,便不成翻译》,《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
[20] 刘珉:《略谈我国历史上三位翻译家的翻译特色》,《语言与翻译》1985年第1期。
[21] 杨健民:《茅盾早期论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22] 戴灿宇:《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外语教学》1987年第3期。
[23] 鲁正:《承上启下 开创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新局面》,《语言与翻译》1987年第3期。
[24] 许钧:《简论乔治·穆南的翻译观》,《语言与翻译》1988年第4期。
[25] 谭载喜:《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外国语》1989年第5期。
[26] 周之珍:《列宁翻译思想浅析》,《外国语》1983年第2期。
[27] 李蟠:《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方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28] 刘开明:《论“宁信而不顺”——鲁迅的翻译思想之一》,《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
[29] 孙郁:《鲁迅翻译思想之一瞥》,《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6期。
[30] 刘超先:《温故而知今:鲁迅翻译思想的教益》,《中国翻译》1992年第1期。
[31] 袁荻涌:《论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32] 王若松:《苏联翻译家柳比莫夫的翻译思想》,《外语与外语教学》1989年第6期。
[33] 方平:《“亦步亦趋”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谈卞之琳先生的翻译思想》,《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
[34] 乌传袞:《论严复译著的主要特点及其翻译思想的历史渊源》,《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35] 范晓燕、王骅书:《论严复的翻译思想》,《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36] 陈福康:《康有为的翻译思想》,《中国翻译》1991年第4期。
[37] 任生名:《杨宪益的文学翻译思想散记》,《中国翻译》1993年第4期。
[38] 袁荻涌:《苏曼殊文学翻译思想初探》,《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39] 袁荻涌:《林纾的文学翻译思想》,《中国翻译》1994年第3期。
[40] 颜治强:《从〈辩正论〉看彦琮的翻译思想》,《中国翻译》1994年第5期。
[41] 李大刚:《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再论奈达的翻译思想》,《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42] 魏标:《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看奈达的翻译思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43] 张德劭:《钱锺书的翻译思想》,《语言与翻译》1995年第3期。
[44] 李广利:《曾朴的翻译思想》,《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第2期。
[45] 陈荣东:《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从〈论翻译〉一文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中国翻译》1997年第4期。
[46] 李照国、李鼎:《试论李约瑟的中医翻译思想》,《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第2期。
[47] 李照国:《Nigel Wiseman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中国科技翻译》1998年第2期。
[48] 黄忠廉:《严复翻译思想的另一面》,《中国科技翻译》1998年第4期。
[49] 黄忠廉:《重识严复的翻译思想》,《中国翻译》1998年第2期。
[50] 黄忠廉:《严复翻译思想研究百年回眸》,《福建外语》1998年第3期。
[51] 周益锋:《评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华夏文化》1998年第4期。
[52] 卫茂平:《海德格尔翻译思想试论》,《外国语》1999年第5期。
[53] 郭建中:《论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第4期。
[54] 蒋坚松,彭利元主编:《刘重德翻译思想及其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 蔡新乐:《相关的相关:德里达“相关的”翻译思想及其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6] 高金岭:《朱光潜西方美学翻译思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 朱志瑜:《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神化说”(前期)》,《中国翻译》2001年第2期。
[58] 罗爱军、陈茂新:《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若干特点》,《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59] 周领顺:《新史料求证严复的翻译思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60] 陈琳、张春柏:《从玄奘与哲罗姆的比较看中西翻译思想之差异》,《外语研究》2006年第1期。
[61] 王达金、汪铭:《试析明末清初中外译者的翻译思想》,《上海翻译》2005年第4期。
[62] 丁新华:《瞿秋白翻译思想综述》,《中国外语》2008年第6期。
[63] 祝朝伟:《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4年。
[64]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5]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7年。
[66] 张景华:《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8年。
[67] 袁斌业:《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8] 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2009年版。
[69] 罗爱军、陈茂新:《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若干特点》,《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70] 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
[71]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国语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299页。
[72] 刘正埮,高名凯等编著:《汉语外来词词典》,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7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111页。
[74] 刘正埮,高名凯等编著:《汉语外来词词典》,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2页。
[75]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0页。
[76] 刘正埮,高名凯等编著:《汉语外来词词典》,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06页。
[77]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English-Chinese),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825页。
[78]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English-Chinese),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833页。
[79]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80] 欧阳友权:《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81] 《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2页。
[82] 杨春时、俞兆平:《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序页。
[83] 参见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7页。
[84] 许钧:《论翻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85]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185页。
[86] 西方翻译界没“翻译思想”这个概念,澳洲学者Dr.Peter Mickan与笔者笔谈指出:The concepts of thought and theory are not clearly differentiated in English.It may be that thought is related more to the English term concept?But this does not clearly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ory.谭卫国教授2008年对笔者指出:“翻译思想”译为“translation thought”为好,因为“thought”(用其单数)既可指个人的一系列观点、见解和认识,也可指一个群体的思想体系。“翻译理论”译为“translation theory”(用其单数)为佳,因为某一学科的原理、原则、观点等采用单数的“theory”来表达。在此一并致谢!
[87]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6页。
[8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2002年增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6页。
[89] 穆雷、蓝红军:《互鉴与阐发——翻译学建设中的中国传统译论研究》,任东升主编《翻译学理论的系统构建2009年青岛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39页。
[90] 穆雷、蓝红军:《互鉴与阐发——翻译学建设中的中国传统译论研究》,任东升主编《翻译学理论的系统构建2009年青岛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41页。
[91] 朱志瑜:《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神化说”(前期)》,《中国翻译》2001年第2期。
[92] 夏登山、邵有学:《论翻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撰写方法》,《外国语》2011年第2期。
[93]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94] 夏登山、邵有学:《论翻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撰写方法》,《外国语》2011年第2期。
[95]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96]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97]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98]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99]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00] 黄忠廉:《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01] 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260页。
[102] 俞可平:《思想家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103] 张怀远:《思想家是排在各类社会精英第一位的》,http://www.aisixiang.com/data/9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