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有利于四化建设,有利于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不仅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指出,改革是为了促进四个现代化,改革要有利于四化建设,有利于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是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改革任务的。他明确指出:“为了有效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认真解决各种经济体制问题”,体制改革“要伴随着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走”,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之一。
我们在改革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改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邓小平同志以上的分析,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答案。他说,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的权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组织上,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
邓小平同志认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就是说,改革经济体制要服从于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进行,并有利于经济建设。
既然改革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怎样改革就涉及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那么中国应该怎样搞现代化建设呢?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又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分表现出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见和胆略。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而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页)列宁也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的理论“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03页)。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多快好省地完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